10月初,樂施會發表香港貧窮狀況報告,指出今年首季貧窮人口的數字是139萬,佔整體人口兩成。樂施會總裁曾迦慧在發布會上建議政府重新訂立貧窮線,並促請特首為「精準扶貧」制訂明確目標。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11月1日在《明報》撰文表示,看不到採用原有方法訂立的貧窮線會對扶貧工作有幫助,只會再次引起政府與民間關注組織間沒完沒了的爭拗。要「精準扶貧」,靠的已非昔日的貧窮線,而是針對個別貧窮群組的整體需要,逐項改善他們的生活,且有短期和長期的規劃及部署。
政府不會重新考慮訂立貧窮線
行政長官李家超於10月中《施政報告》發表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說:「現時聽不到任何有用的所謂學術性研究出來的貧窮線。」周永新認為,政府一向覺得以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50%為量度方法,明顯有局限和缺點,因無考慮住戶持有的資產及負債,亦沒有涵蓋非現金福利轉移,在沒有新論據提出前,不會重新考慮訂立貧窮線。
至於樂施會催促政府訂立明確「精準扶貧」目標,政府經濟顧問辦公室回應正跟進制訂分析框架工作,包括宏觀角度長期監察、微觀角度制訂績效指標,而目前識別的扶貧群組有劏房戶、單親戶及長者戶。換言之,政府認為已有明確目標,並會朝着既定方向增加扶貧力量,不認為有進一步制訂明確目標的需要。
精準扶貧須顧及長者各方需要
樂施會報告又表示長者貧窮問題愈發嚴重,但周永新反駁指出,長者多為退休人士,即使繼續工作收入亦十分有限,所以很容易被列入貧窮人口。至於獨居和雙老住戶被指是「貧窮重災區」,他也認為這兩類市民在老年人口所佔比率本來就相當高,所以他們多是貧窮長者,可說意料中事,有關說法甚至有可能被錯誤解讀,好像居住狀况是長者貧窮的成因。「其實,老年貧窮涉及多項因素,單獨居住可能令他們得不到適當照顧,但跟貧窮沒有直接關係。」
周永新認為,長者貧窮問題錯綜複雜,政府說要「精準扶貧」就必須顧及長者各方面需要。他建議,一、逐步提高居屋在公營房屋所佔比例,讓更多市民在退休後擁有自住物業,長遠減少長者對出租公屋的需求;二、逐步擴大長者健康中心提供的服務,和擴大自願醫保涵蓋範圍,確保參與市民年老時能繼續得到保障;三、逐步提高私營安老院素質,重新制訂資助院舍與私營購買宿位的審查條件,以及在入住廣東安老院舍計劃的基礎上,積極探討大灣區養老的可行性。
工資中位數更具參考價值
樂施會報告還列出今年首季最貧窮和最富有的一成家庭月入中位數,周永新質疑,香港已是發展成熟的經濟體,靠的是金融和經貿等高產值行業。雖然間接拉大高低薪僱員的收入差距,但單是這樣比較並沒有意義,尤其是最低一成收入的家庭多數沒有出外工作的成員,否則月入中位數肯定不止1600元(最高一成家庭月入中位數為13.11萬元)。
他認為,隨着香港發展創科產業,及政府努力爭取高端人才來港,本港收入分布差距只會擴大。要分析市民收入是否有改善,工資中位數更具參考價值。例如新冠疫情過後,近兩年本港工資中位數由1.8萬元上下升至最新的2萬元,反映情況有好轉。
周永新強調,工資中位數提高了,以入息中位數50%計算的貧窮線也相應升高,間接令貧窮人口增加,是單以收入界定貧窮的局限,今天已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