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於10月26日不理美國勸告,大費周章地遠跨2000公里,空襲伊朗位於首都德黑蘭的軍備製造基地,釀成至少4名士兵死亡,這次襲擊是報復伊朗於10月1日發射180多枚導彈及無人機轟炸以色列領土。
雖有親伊朗網媒指,伊朗空襲已大肆破壞了以色列的防空系統,而與此同時親以色列的網媒則指,以色列空襲炸毁了伊朗大量的軍備基建設施。這些都是一大堆伊、以各方網媒自圓其說的流言而已。
以伊互空襲 醉翁之意不在酒
然而,在其他信息平台亦有傳以方稱伊朗空襲大多未能入境,在以色列境外已被擊落;同樣地,以軍飛機只在伊境外發炮,殺傷力有限。在今時的先進科技之下,飛行物體被預先偵察到,繼而被空中攔截並非難事,況且雙方亦已預先放風。
以上謠言的真假,耐人尋味。但筆者認為醉翁之意不在酒,這兩次空襲行動背後大有玄機。伊以雙方的行事目的是為了向各自的盟友或老闆表態。伊朗要告訴哈馬斯(Hamas)及真主黨(Hezbollah),她已幫了它們被刺殺的領袖復仇,出了一口氣。
以色列則向其盟友(老闆)美國交代,已依照計劃有限度地向伊朗還以顏色。但其實兩者的軍事行動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空襲只是隔靴搔癢,點到即止而已。
且看雙方都沒有堅持繼續追擊,並在空襲後不久,便表示是次報復行動已告一段落,它們的用心便原形畢露。
每發一炮均燒錢 以經濟添壓
自去年10月7日以巴衝突爆發以來,加沙死亡人數劇增,現已超過4萬人,頹垣敗瓦,滿目瘡痍,衞生條件極其惡劣。就此所產生的人道主義問題,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帶來全球批評,聯合國及其他國家(包括美國)都紛紛站出來予以強烈譴責。
可是一年多之後,戰爭還沒有任何停止的迹象,反之中東局勢更趨緊張。以巴衝突更向中東其他地方伸延,以色列正面臨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哈馬斯、北部黎巴嫩、敘利亞境內真主黨、東南方的也門胡塞武裝、東面伊朗,以及伊拉克境內的武裝組織等7條戰綫。局面非常複雜,再者每發一炮都是在燒錢,這對以色列帶來顯著的經濟壓力。
以巴衝突已摧殘數以千計以色列的中小型企業,甚至使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經濟的信任受損。以色列2024年經濟增長率原先預估為3%,但以色列銀行(以國央行)現在預估全年增長率為1.5%,這數字還是以今年底前戰爭結束為前提所做的預估值。再者,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在8月將以色列的信用評級從A+下調至A;在此之前,穆迪信評公司(Moody’s)和標準普爾信評公司(S&P)也已調降以色列的信評。
以民眾上街抗議 促立即停戰
因此,針對加沙人道主義以及國家經濟問題,避免戰爭愈發擴大拖累國家,許多以色列民眾都不惜上街抗議,要求政府立即停火。可是內塔尼亞胡已騎虎難下,被猶太復國主義衝昏頭腦,似乎找不到退路。
事實上,筆者認為現時是內塔尼亞胡停火的最佳機會。美國總統大選在即,最終不管是特朗普(Donald Trump)或賀錦麗(Kamala Harris)上台,若內塔尼亞胡能夠領導以色列政府與中東談判成功,令中東停火止戰,這成果便可以當作一個外交大禮包,送給美國新一屆政府,內塔尼亞胡亦可為自己創造一個機會借坡下驢。
原刊於《經濟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