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教育界談論得頗多的該是小學三年級 TSA 的存廢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反對的最大理據,是學校過度操練,孩子沒有快樂童年,這是一個「死罪」!然而,不考 TSA,孩子是否就會有快樂的童年?筆者跟四位不同階層的小三家長閒聊,以下是回應。
假如不用考 TSA
第一位家長是一位年輕媽媽,現職中層公務員。對於孩子不用操練 TSA,她相信孩子會有多點時間玩耍,孩子該會快樂。可是她因工作實在太忙,也沒有時間陪孩子玩耍,所以會安排孩子參加一些學藝班,這些沒有壓力的學習,相信孩子會有快樂的童年。但她坦言,若孩子的成績追不上,會利用不操練 TSA 所騰空的時間,聘請補習老師,為孩子補習。
第二位家長是一位上班族的爸爸,他疼愛孩子,明白孩子要有自己的天地,要有自己的空間和玩伴才能有快樂的童年。然而,因自己每天都要上班,只有星期天才有空跟孩子一起到外玩耍。這位爸爸坦言,孩子的快樂童年是離開課室後的玩樂。平日不操練 TSA,提早下課,學校也不一定會讓小三的學生留校自由活動。不用操練 TSA 而可以早點回家,他也不會讓孩子單獨外出尋求「快樂的童年」,因為面對的危險實在太大,唯一可以做的,是讓孩子留在家裏,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但這也有風險,萬一孩子以打機代替了中英數的 TSA 操練,後果更不堪設想,所以他會給孩子買一些益智的玩具,避色孩子發展「不良的嗜好」。有玩具解悶,這該算是有「快樂的童年」吧。
第三位家長是一位小販,夫妻倆胼手胝足的幹活,認為能給孩子供書教學便算完成自己的責任。他們不緊張孩子的學業成績,也不理什麼操練不操練。沒有 TSA,孩子放學後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可以單獨在外面有更多的活動時間,由於他們對孩子放心,所以相信,沒有 TSA,孩子該有「更快樂的童年」。不過,他們仍希望學校能在放學後當「褓母」,避免孩子「通街跑」。
最後一位家長是一位全職媽媽。她和一般家長一樣,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長,無病無痛,對於學業成績,她沒有要求孩子名列前茅,只要不包尾便可以了。她明白孩子每天為 TSA 操練,實在是沒有快樂的童年,所以她每天接孩子放學後,總會帶孩子在商場走一會,吃一杯雪糕才回家。沒有 TSA,她有更多時間親子,所以她相信她的孩子會有快樂的童年。
這四個孩子真的有「快樂的童年」嗎?
世上最快樂的孩子 如何教育?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進行的國際研究,世界上最快樂的孩子是荷蘭的孩子。為什麼?研究結果是荷蘭的家長對教育孩子的觀念,不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綫」與「開發」孩子的潛能。他們重視如何和孩子一起「生活」,荷蘭的孩子有快樂的童年是因為他們有享受生活的童年。報告指出,荷蘭的家長從孩子唸小學開始,便會帶孩子一起到市場買東西,和孩子一起做飯,一起清理家居垃圾,把垃圾分類。香港有個多少家庭能讓孩子有「生活」的童年?另外是學校的課時安排。荷蘭兒童四歲上小學。早上8時30分上課,10時吃水果;11時45分放學回家,在家吃完午飯,下午1時15分回校上課,3時15分放學。全國法定,逢星期三下午不上學,為的是讓孩子們有空閒發展課外愛好。一至四年級的孩子,除了星期三下午外,還享有周一和周五兩個下午自由活動。這樣的課時安排,肯定孩子有快樂的童年,但我們的家長會接受嗎?
兒童的主要責任是學習,我們應該讓他們明白自己的責任。當然,我們也該盡力為孩子提供愉快學習的環境與氣氛。沒有 TSA,不代表有愉快學習的環境,原因是我們的課程是知識與技能的應用課程,不是生活的課程。香港的學校,充滿競爭,廢除 TSA,還有別的公開評估和考試,這些有助學校提升校譽的考評,難道學校會不重視嗎?學校總不會希學生的成績「低於平均」吧,就是「達到平均水平」也不太滿意,希望能「高於平均」。「高於平均」的,也希望永遠「高於平均」。要求學生「高於平均」,學生會有快樂的童年嗎?
廢除 TSA,只是減少了孩子的考試壓力,至於孩子有否快樂的童年,還得看家長如何把孩子從約束與要求,轉變為和孩子一起「生活」了。
(封面圖片: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