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7日,何甘棠家族後人、本地混血社群研究者謝天賜先生,聯同歷史學家丁新豹博士,在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通識課程上主持題為「香港歐亞混血兒族群」(The Eurasians of Old Hong Kong)的講座(講座錄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foGbufYf2U),現場觀眾近900人,皆為中大新亞之新生。謝、丁二位以豐富多彩的材料、生動的語言,介紹了何、羅、施、冼、蔡等本地混血家族之祖源、發跡、就業、婚姻、喪葬等故事,可謂深入淺出。本文作者為當日聽眾之一、中大中文系大一學生。
在了解香港歐亞混血兒族群這個主題之前,我便對何東這位前香港首富有所耳聞:皆因我就讀的小學就在何東中學對面,每天目睹身着綠色校服的女子在學校附近的街道來往,久而久之也對何東是何許人物產生一星點好奇。有緣千里來相會,我與何東的緣分並未就此終結,除了我就讀的小學是何東就讀之中央書院(今皇仁書院)的姐妹學校,我的中學更座落在何東安葬之跑馬地墳場附近。可是我只知何東財大,對其身後所代表着的混血兒族群之歷史卻是毫不察覺、一無所知。
混血兒的族群面貌
講座甫開始,謝先生便介紹了19世紀香港混血兒族群間廣為流傳的諺語:「行人頭好過跟鬼尾」,大意便是寧願以華人自居,還有機會成為華人領袖;若要將自己視為「鬼佬」,也只能在西洋族群中居於最低的地位。這句話彷彿成為了大部分在港歐亞混血兒的人生信條,我在整場講座都能深切體會他們自強不息、力爭上游的決心。
我從講座中得悉,這些歐亞混血兒的家族起源一般比常人複雜而悲慘得多:他們大多都是我們現在講的單親家庭──當時來港、來華工作、貿易的洋人與本地女子組建臨時家庭;當工作結束、洋人離開,往往都會棄這群「靠事頭」的女子(又稱涉外婚婦或protected women)、亦即其情婦於不顧,連帶遺棄的還有他們的混血子女。部分良心未泯者,便會留下房產財富予情婦;其他滿不在乎者,往往一走了之、不辭而別。所以,這些混血兒多由華人母親撫養長大,在其母影響下,往往對中國傳統及華人身份有更深的好感與羈絆。或許也正是這種家庭背景,才造就混血兒們抱有類近語不驚人死不休決心的族群面貌。
上天也仿如有意襄助般,悲憫地灑下一點天賦與幾分機遇予出類拔萃者,他們也不負所望地牢牢抓住這根纖細的蜘蛛之絲。部分混血兒以老辣的目光與聰慧的頭腦,利用自身優勢成為買辦,亦即外國貿易公司的在華代表,負責向華人社會出售洋貨。其中以何東為首的何氏家族積累了大量財富,一躍成為當時香港最有影響力的家族之一。
何東之母施氏來自上海崇明島,父親何仕文是猶太裔荷蘭人,故其姓氏便是來自荷蘭的「荷」。而何東家族所聲明的籍貫,則是廣東寶安(清代及民國的寶安縣包括了今天的深圳與香港全境)。經過苦心經營與多年籌謀,何東成為坐擁香港與上海最多地產的地主之一,並在香港手握最多上市公司的領導職務,其中就有我們熟悉的滙豐銀行。他並未滿足於在金字塔頂端俯瞰,而是煞費苦心向更高層跋涉、積累聲望,這是為了增強家族影響力,更是為了鞏固權勢。他成為東華醫院的主席,又頻頻涉足政治,成為黎元洪政府之名譽顧問,後於1920年代提出召開圓桌會議,為統一中國之事業貢獻己力。
關於何東能力的由來,丁教授插科打諢般提到:猶太人與中國人正是世界上最擅長經商的兩個種族,何東兼具兩種血統,或許可以解釋他與生俱來的商業天賦,真讓人忍俊不禁。
何東亦為其子何世禮──一位頗具軍事天賦的年輕人──積極籌畫,使他成為張學良麾下將領,軍功加身。提到何世禮,便不得不提講座簡報中展示的何氏家族照片。相片中何東、何福、何甘棠三兄弟居中,身旁一眾何氏男兒或站或坐,眾星捧月般簇擁着他們。簡報一開始並未標示各人姓名,但我的目光自然而然被相片正中的何東吸引去了──並非他外表特別英俊瀟灑(雖然後來觀到他年輕時的照片,確實風流倜儻),而是他擁有出眾的氣度。
看歷史照片常有一種感覺,好像大家都不太清楚要怎麼拍照,或目光呆滯,或肢體拘謹,或忽略鏡頭。但是何東選擇將右腿搭在左腿上,十指相扣端放腿根處,神色自若、姿態放鬆,一身運籌帷幄的自信與閱盡風浪的淡然,跟身後一眾子姪形成強烈對比。有些事情時間帶不走,它就是我們對前人器宇的崇拜與對風骨的想像。
他們現在身處何方?
讓我記憶尤深的部分是昭遠墳場的何氏家族墓群,深切體現了歐亞混血兒族群對自己身為華人的深切認同──大部分墳墓均採用中國傳統之馬蹄型墓塚,而何甘棠之獨立墓葬區更按照風水修建,力求聚攏好運。其中何東母施氏誥封二品夫人,而何福則享有黎元洪及段祺瑞親贈的墓誌銘。其中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羅文錦家族奠基者羅長肇為其父、英格蘭商人羅富華及其母曾氏設立衣冠塚。
最讓人感到有趣的是羅富華祖家、英格蘭的一位家族後人因緣際會下親臨羅富華之墓考察,大抵是覺得新奇與欣喜,竟指着墓塚笑容滿面地留影,儼然一位漢學家:那位「學者」燦爛的微笑與沉默的墓碑兩相映襯,居然別有一番幽默味道。當時便有不少同學忍不住低笑出聲,並舉起手機攝下這神奇的一幕。
是次講座為新亞通識課GENA1112的一環,由陳煒舜教授居中聯絡安排。全程由謝先生以英語解說為主,丁教授偶爾提問與補充資料為輔,既不會讓冗長的資料產生沉悶之感,又能啟發聽者思考,實在讓人獲益良多。且簡報製作精良,配合豐富的圖片資料,相當引人入勝。惜受時代限制,所展現的圖片俱只有黑白,如果可以借助現代科技為照片塗上色彩,呈現金髮碧眼、帶有明顯洋人面部特徵的混血兒們身着中國傳統服飾,應該會更有視覺衝擊力,讓我們從強烈的不和諧感中窺見歐亞混血兒在香港社會的不合群處境。最後講座以「他們現在身處何方?」之問題作結,引人深思。
作者按:本文定稿稍後將刊登於《新亞生活》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