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等教育的劃時代對話──田家炳基金會40周年大學校長論壇後記

田家炳基金會2022年12月13日舉行大學校長論壇,香港9所大學校長與副校長的專題討論,陣容鼎盛。本文撮要討論內容,對香港大學教育作一籃子全面的檢視。

為了慶祝成立40周年,多年來積極推動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教育發展的田家炳基金會,去年12月13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教育論壇,由大學校長會召集人、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教授擔任主禮嘉賓,邀請香港科技大學榮休校長、美國休士頓大學天普科學講座教授朱經武教授,以及港大饒宗頤學術館館長、前副校長李焯芬教授分別以「科學.技術.社會」及「從經學、到科學、到當代教育」進行兩場主題演講。第二部分是香港9所大學校長與副校長的專題討論,由於題材吸引,當日會場座無虛設,反應熱烈。

田家炳基金會的代表與參加教育論壇的講者及嘉賓大合照。
田家炳基金會的代表與參加教育論壇的講者及嘉賓大合照。

田家炳基金會是田家炳博士於1982年創辦的非牟利慈善機構。40年來,在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的公益慈善事業上竭盡所能,當中尤重教育的捐獻。「中國的希望在教育」,基金會的使命是:「促進道德教育,弘揚中華文化,融合世界文明,以提升中國的教育素質,貢獻國家。」

基金會早年在教育領域的捐資以添置和改善教學基礎設施為主,自2009年起開始轉向倡議主辦及資助開展教育內涵提升項目。2011年,基金會邀請本港9所大學校長和社會俊彥加入諮議局及董事局,共同管治及制定可持續發展藍圖。

基金會緊密跟隨國家和社會發展步伐,與時並進。近年在管治轉型的同時,致力加強與教育部門、大學和專業機構的協作,在學生培育、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改進提升、學術交流、課題研究等領域開展優質項目,促進中華文化及傳統美德薪火相傳,為國家的教育發展貢獻綿力。

創辦人田家炳長子、現任基金會主席田慶先。
創辦人田家炳長子、現任基金會主席田慶先。

創辦人田家炳長子、現任基金會主席田慶先表示,「從當初跟隨父親參與創立田家炳基金會,親身見證40年來基金會篳路藍縷,從支援家鄉興學育才、聚焦教育、推廣文教、回饋社會,一路走來都凝聚了父親與同工無私的心血投入。如同基金會的願景──中國的希望在教育,未來基金會將着重德育及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同時更加重視與各地教育夥伴的交流合作。」

朱經武教授:科學發展無好壞之分

筆者有幸獲基金會邀請協助論壇部分籌備及推廣宣傳工作,饒有意義,演講嘉賓的陣容非常難得。2007年,我擔任《信報財經月刊》總編輯期間舉辦過八大校長論壇,慶祝雜誌成立30周年,算是香港傳媒的一個創舉,當年科大校長朱經武教授臨時要出差未能參加,由首席副校長錢大康教授代表。2014年我與潘燊昌博士成立的灼見名家傳媒創社活動是舉辦十大校長論壇,請齊香港10所高校校長參加。8年後再有機會參與田家炳基金會的大學校長論壇,令我欣喜不已。

主題演講嘉賓、香港科技大學榮休校長、美國休士頓大學天普科學講座教授朱經武。
主題演講嘉賓、香港科技大學榮休校長、美國休士頓大學天普科學講座教授朱經武。

第一場主題演講,由專程自美返港的香港科技大學榮休校長、美國休士頓大學天普科學講座教授朱經武教授以「科學.技術.社會」為題,闡述科學、技術和人需要和諧共存才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他表示,科學發展源自對自然界真理無止境的追求,並無好壞之分,在於人類如何應用,即發展技術。「科學似乎萬能但非盡善」,他指出,希望可以繼承田家炳基金會的使命,攜手創造一個科學、技術、人和諧共存的世界。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前副校長李焯芬教授以「從經學、到科學、到當代教育」為題發表主題演講。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前副校長李焯芬教授以「從經學、到科學、到當代教育」為題發表主題演講。

接着由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前副校長李焯芬教授以「從經學、到科學、到當代教育」為題發表主題演講,他表示,教育、文化差異決定了中西方的歷史前進方向,中國古代雖有不少科學發明,但教育多重待人接物,而西方經歷科學革命,物質文明得以飛躍發展。時代的變遷大大提升了社會的整體文化教育水平,改善了物質生活的水平,但也帶來了不少壓力及問題,反映科學無法解決所有問題。展望未來,人類社會需要在物質和精神文明之間平衡發展,「除了着重知識的教育,我們也需要着重人的教育,包括田老先生十分重視的家國情懷。他是一個無私的偉人,其高風亮節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需要培育像田家炳先生一樣,對社會有擔當的新一代。」

九大校長副校的真知灼見

主題演講後,由基金會諮議局主席、研究資助局主席黃玉山教授主持,邀請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教授、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教授、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教授、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教授、香港都會大學校長林群聲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李國安教授、香港浸會大學署理副校長黃偉國教授、香港大學副校長宮鵬教授及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郭毅可教授作專題討論。

基金會向來重視學生的品格培育和中華文化情意,但在日趨複雜的國際政治環境下,學校如何面對德育工作的挑戰;如何培養學生兼具國家文化民族情壞和國際視野;以及如何平衡科技發展和人文關懷素養等議題進行對話。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當此之時香港需要德才兼備、具家國情懷的年輕一代,在現時香港教育面對種種新挑戰時,九大院校校長與副校長分享其真知灼見。

教大校長張仁良認為,價值教育從小開始效果比較好。
教大校長張仁良認為,價值教育從小開始效果比較好。

針對學校如何提升德育及價值教育工作,引導學生注重品德內涵修養培育,為未來人生路奠基,教大校長張仁良認為,價值教育從小開始效果比較好,教大近年也發展了不同的動畫項目,有利吸引學生由淺入深、系統地學習中華文化、道德倫理等。他又指出,家庭、學校、資訊傳播對教育學生同等重要,我們須共同思考如何改進三大方面。

理大校長滕錦光表示,理大推行多個計劃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理大校長滕錦光表示,理大推行多個計劃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理大校長滕錦光表示,價值觀教育對所有社會來說都十分重要,香港學生擁有國際視野之餘,仍需要增加對國家的認識。理大推行服務學習,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另外也推出中國歷史等課程,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都大校長林群聲指出學校須先訂立核心價值,才能全面進行品德教育。
都大校長林群聲指出學校須先訂立核心價值,才能全面進行品德教育。

都大校長林群聲指出品德教育有三大要素,包括需要全方位進行,學校須訂立核心價值,將這些價值滲透至課外活動及課程中;另外要利用資訊科技吸引同學學習;第三,身教是品德教育最重要、有效的一環,老師需要活出一個好的榜樣,才能引導學生成為應有的樣子。

嶺大校長鄭國漢認為,學校應給予學生了解、體驗祖國及國外文化的機會,他們才能切身反省自身的地位
嶺大校長鄭國漢認為,學校應給予學生了解、體驗祖國及國外文化的機會,他們才能切身反省自身的地位

身處中西文化交匯、一國兩制的香港作為國際都會,在逾趨複雜的國際政治環境下,如何培養學生兼具國家文化民族情懷和國際視野,立足國家並放眼世界?嶺大校長鄭國漢認為,學校應給予學生了解、體驗祖國及國外文化的機會,他們才能切身反省自身的地位。特別是近年不少人只基於理想中的民主制度判斷不同地方政經制度的好壞,學生需要了解更多實際情況,以數據為根本說話。

城大副校長李國安認為,學生需要有中國文化的基本認知和底蘊,才能建立正確的道德及文化觀念。
城大副校長李國安認為,學生需要有中國文化的基本認知和底蘊,才能建立正確的道德及文化觀念。

城大副校長李國安認為,學生需要有中國文化的基本認知和底蘊,繼而可在國際化的校園環境內,與不同國籍的同學溝通之間建立正確的道德及文化觀念。雖然效果未能一時之間得知,但短期內學校也可以透過考核檢視學生有沒有建立正確觀念。

浸大副校長黃偉國提出,學生需要多與國內外學生溝通。
浸大副校長黃偉國提出,學生需要多與國內外學生溝通。

浸大副校長黃偉國提出,學生需要多與國內外學生溝通,才能了解國情和國外的情況。他介紹了浸大推行不同活動項目,諸如義教、資助學生往內地及海外交流等,幫助學生立足祖國,面向世界。

中大校長段崇智認為,聯合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與中國傳統思想不謀而合,是讓經學和科學可以並存的平台。
中大校長段崇智認為,聯合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與中國傳統思想不謀而合,是讓經學和科學可以並存的平台。

創新科技驅動世界文明向前急速發展的同時人文關懷不可或缺,大學教育如何帶動科技發展與人文關懷素養之結合,使兩者平衡圓融發展?中大校長段崇智認為,平台是兩者結合的先決條件,聯合國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中國傳統思想可謂不謀而合,是一個讓經學和科學可以同時進行的平台。他又認為,我們需要加強學生的思辨能力,以應對社交媒體中真假資訊紛擾的情況。

科大副校長郭毅可坦言,人文與科學不可分割,都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
科大副校長郭毅可坦言,人文與科學不可分割,都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

科大副校長郭毅可坦言,人文與科學不可分割,都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人工智能需要模仿人類進行價值判斷,如果研究人工智能的科學家不研究人文,就無路可走。

港大副校長宮鵬分享,科技是把雙刃劍,需要小心處理。
港大副校長宮鵬分享,科技是把雙刃劍,需要小心處理。

港大副校長宮鵬分享個人體會,指出沒有科技,我們的社會只會退步,但科技也是把雙刃劍,需要小心處理。他又引用愛恩斯坦的話,指出學校教育不能只是傳遞知識,也需要培養獨立思考、願意行動的人,我們需要培養孩子追求知識的動力,這便是文化進步的核心。

在答問時間,筆者向各大校長提了一個問題,問各院校的學生會是否依然存在及運作?2019年的社會運動,大學是重災區,學生紛紛走上街頭,被捕的為數不少,各大學生會大都停辦,過去是學生自治的鍛鍊場所已經蕩然無存,非常可惜。各大學管理層值得考慮在新時代如何重組學生會,培養領袖。

黃玉山教授總結時指出,由生活切入,學生的家國情懷便會油然而生。
黃玉山教授總結時指出,由生活切入,學生的家國情懷便會油然而生。

黃玉山教授總結時指出,樂見各校正積極地改善教育素質,諸位校長提出的意見均反映體驗、身教都是十分重要,由生活切入,學生的家國情懷便會油然而生。其次,人類文明的方程式便是科技加人文,兩者密不可分,相信對於未來教育有一定的啟示,希望大家可以秉承田家炳先生的使命,繼續為教育制度盡一分力。

原刊於《明報月刊》,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文灼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