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平老師聞名遐邇,不論是水彩、鋼筆、速寫、素描、油畫或水墨,皆深受歡迎,並獲多個殿堂級機構,如中國美術館、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大學美術館、中國亞洲水彩藝術博物館、香港夏利豪基金會及私人收藏家收藏,書局尚有名信片供各位撰購。
新疆渡過 黃金時代
他為人熱忱,充滿陽光。滿頭大汗的笑容,滲出全身的幹勁。沈平1947年生於北平(即北京),自幼在上海少年宮成長,童真中篤信道德向善,擁有赤子之心的胸懷。正值舞象之年,他響應上山下鄉運動的號召,遠赴新疆建設兵團。因為他具備美術天賦,被分派做文宣美術員,在新疆耗盡17年最可貴的黃金時代。

1974年,沈平入讀浙江美術學院連環畫進修班,師從顧生岳、徐永祥、吳國亭等教授。1980年移居香港,踏出全新的奮鬥之路,最初在中旅社承職廣告,此後自己出來搞畫廊、出版公司,協助內地畫家出畫冊、舉辦畫展等,廣結大江南北的良師益友,然後開課教畫。筆者數位較出名的同窗他都熟識,每次介紹益行時,他總會説她是某某某的同學。

細膩的香港元素
沈平長年筆耕,磨練出紮實的功力、敏銳的洞察力、清晰的判斷力、造型的正確性。視覺中的景物,貴在分析中綜合,真所謂「義理存乎識,辭章存乎才」。
他創作的題材豐富多樣,由人物到靜物,風景到都市,新疆的天山草原到港島的海邊漁舟,本港的街角辟隅,喧鬧的果欄,大排檔的煙火,銅鑼灣的電車叮噹,世界各地的名勝……包羅萬象。尤其是細膩的香港元素,44年來從不間歇,現有的靠寫生,失去的靠收集舊檔案、參考老照片,通過整理再創作,例如已消失的黃包車、珍寶海鮮舫……陳年舊物活化重現,特別是老香港記憶中的街頭巷尾。

另一方面,眼前維港兩岸的景色,同樣在創作中從不缺席,一幅幅有溫度有人氣的畫面,揮灑得淋漓盡致,叫人看得津津有味,常在現實和舊夢中沉醉。
蛻變中更新的畫風
獨具一格的本土畫家沈平正值輝煌,前年突然中風,右半身的手和腳出現了障礙,朋友們紛紛為他的健康和藝術生命而擔心。筆者去探望他時,卻未見一絲懊喪,還持杖帶我們去卧室窗口,眺望香港的美景。其樂觀豁朗的胸襟、強大的內力可嚇退病魔!他積極面對治療,一股沸騰的熱血主宰心靈。
他右手動不到,便左手握筆。無所為而為的玩索,便是藝術最至高的美!他的畫風竟在蛻變中更新:最近在畫展中拜覽沈平的左筆新作,每幅尺寸為140cm x 70cm,直向構圖,拓闢鈎沉虛構的新貌,前無古人,今無類同,超越了任何十八描(按:中國畫技法名)或過去式的符號。

畫面細語如笙,歌似蝶飛。雖然具體對象依然是香港,但那些晃動的線條,猶如迪斯科(Disco)的舞步,自由而沒有規定的扭曲,奔放浪漫之姿不失節奏。
撲朔迷離的線條,長短高低,急緩宏纖,蔓延浸潤,五彩繽紛的光譜在閃耀。左筆及墨彩突破了情態、意態、語態的常規性。漫漫歲月的淬鍊,靈性妙運從羈絆中釋放,左筆下超脱的形相之美,眾目貫注一片歡騰。
俗語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看畫的人全憑直覺而論,在審美中能獲得共識,決非易事。什麼是美?不帶任何偏見的視覺感受,兼融情感和物理雙重趣味,沈平的左筆新風又一次飛躍,更為活潑風趣,顯示出佻皮又生動的香港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