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3月,天氣回暖,根據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KFBG)出版的 Hong Kong Orchids,1980及 A Guide To Orchids Of Hong Kong 2014兩書的花期記錄,本港在三月份共有36種本地原生種蘭花正值開花期(附表一),比1月(11種)高出了兩倍,比2月(17種)高出了一倍。其中有13種已在1月、2月賞蘭札記介紹,恕不贅述。以下,筆者會介紹近期會開花的幾個品種。
香港石豆蘭(Bulbophylum tseanum)又名謝氏捲瓣蘭,是本會顧問謝成枝先生首次在南丫島發現,故用他的姓氏命名。該豆蘭屬本港獨有品種,一般生長在溪流旁的岩石上,1974年以後已沒有在野外發現的正式文獻記錄,屬瀕危類別,甚至有人說已在野外絕種,附圖是謝伯多年前借給筆者電腦掃瞄的照片。
本港共有六種义柱蘭屬(Cheirostylis)的品種,其中三種已在2月開花︰計有义柱蘭(Cheirostylis clibborndyeri)、琉球义柱蘭(Cheirostylis liukiuensis)及雲南义柱蘭(Cheirostylis yunnanensis)。在3月份會開花的是︰琵琶半掩的粉紅义柱蘭(Cheirostylis jamesleungii)及蓄勢待發的箭藥义柱蘭(Cheirostylis monteiroi),只有細小义柱蘭(Cheirostylis pusilla)姍姍來遲,要到夏季才展風姿。數種义柱蘭屬共通之處,是奇貌不揚,只生幾朵小花,未開花時頗難發現其踪影。
隱柱蘭(Crytostylis arachnites)、歌綠斑葉蘭(Goodyera seikoomontana)、香港翻唇蘭(Hetaeria youngsayei)、南方帶唇蘭(Tainia ruybarrettoi)、肥根蘭(Pelexia obliqua)及二尾蘭(Vrydagzynea nuda)在野外已十分罕見;心葉球柄蘭(Tainia cordifolia)及尾瓣舌唇蘭(Platanthera mandarinorum)亦只有零星的發現;香港毛蘭(Eria herklotsii)更很早已在野外絕種。反觀蛇舌蘭(Diploprora championii)、高斑葉蘭(Goodyera procera)及闊葉沼蘭(Dienia ophrydis)在野外仍有一定數量,在香港郊外仍能見到他們的身影。其中蛇舌蘭(Diploprora championii)的唇瓣伸出分叉如蛇的舌頭,十分趣怪可愛。蛇舌蘭喜歡叢生,而且由於很多時倒吊在樹上或石上生長,故台灣人稱為倒吊蘭。高斑葉蘭(Goodyera procera)適應力強,分布廣泛,筆者在大嶼山的斜坡、大帽山的草叢,甚至馬鞍山的溪流均發現其踪影。
紫花羊耳蒜(Liparis gigantea)及見血青(Liparis nervosa)同屬羊耳蒜屬(Liparis),不過前者已十分罕有,而後者仍有機會在野外被發現。見血青(Liparis nervosa)屬地生蘭,聞說其莖部可治療急性胃痛、慢性結腸炎及肺結核,亦可治療創傷出血、跌打損傷,甚或毒蛇咬傷。
石蠶(Ludisia discolor)同樣是傳統中藥,筆者昔日在旺角雀仔街(即現今朗豪坊的現址)的山草藥地攤時常見到有石蠶出售。石蠶屬地生蘭,它們的根部能透過落葉層,到達底下去抓着泥土或岩石的裂縫,初春時會長出一串串晶瑩可愛的細小花朵。由於石蠶胖胖的根狀莖匍匐着生長,看起來像一條條巨型的蠶蟲,故得此名。
鶴頂蘭(Phaius tankervilliae)及大花鶴頂蘭(Phaius wallichii)同為鶴頂蘭屬(Phaius),為大型地生蘭,因花朵酷似翩翩起舞的仙鶴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花較大,顏色亦各異。鶴頂蘭(Phaius tankervilliae)在野外仍有一定分布,在偏僻的叢林中仍有機會能看到其鮮豔的花朵。
粉口蘭(Pachystoma chinensis)屬地生草本,具肉質根狀莖,無假鱗莖和明顯的莖,葉只有一至二枚。香港曾有超過十處地點記錄過其踪影,但由於半世紀以來的城市發展,相信在野外倖存的不超過250棵。
蝦脊蘭屬(Calanthe)同為地生草本,本港共有三種蝦脊蘭屬(Calanthe)的品種,其中只有鈎距蝦脊蘭(Calanthe graciliflora)在春季開花,其餘兩個品種蝦脊蘭需要到夏季方可見其芳容。鈎距蝦脊蘭生長在海拔700米的山坡,屬近危類別。該蘭據聞亦有藥用價值,根莖部分據說能止痛消腫及活血散瘀。
暮春3月,草長鶯飛,蘭花渡過寒冬,逐漸長出花來,準備傳宗接代,大家準備了照相機沒有?初春開花的原生種屬地生蘭為主,大家在郊遊時不妨留意路旁是否有幽蘭在路邊啊!
附件:3月份本地原生種蘭花花期
(封面、插圖:作者感謝 Michael Chan 借出照片。)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