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自從改革開放後,經濟迅速起飛,人民就像綜藝節目《天天向上》的名稱一樣,努力搏殺。近年國內演藝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各類劇集、綜藝,捧紅了很多有顏值、有演技、能唱又能跳的藝人,像肖戰和王一博兩位「頂流」,《陳情令》爆紅與二人的拼搏態度不無關係。
頂流正能量偶像 拼搏態度成楷模
王一博要求自己把喜歡的做到極致,除了街舞和演戲,他還是明星車手,是2019年ARRC亞洲公路摩托車錦標賽新人組冠軍;肖戰也不遑多讓,雖然粉絲鬧出事故,但無阻發展,他早就登上了「2019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隨便發條抖音也會創下點擊率紀錄,最近則挑戰演技,參演舞台劇《如夢之夢》。懂得沉澱、懂得追求,這些是連央視也認證的正能量偶像。
不過,在任何一個社會,不論演藝界還是其他職業、界別,這些精英終究是少數。他們扮演着楷模的角色,成為其他人欣賞、學習、拼搏的目標。但是,就算在如中國有14億人口的國家,這類「頂流」只是少數,普通人除了仰望之外,實在較難達到這種「極致」水平。
和上述拼搏文化相反的,我認為是「hea文化」,或近日在內地惹起批評的「躺平文化」。以內地為例,在經濟騰飛、生活環境富裕後,競爭卻愈加劇烈,內地高中生經歷如戰場一般的高考進入大學後,同樣會對畢業後的前途感到迷茫,面對競爭和壓力感到不知所措。家人壓力、朋輩比較、職場較勁,都讓人感到吃不消,與其奮鬥力爭,不如消極「hea了算」。
內地官媒抨擊躺平文化 港式拼搏文化受追捧
近日獲得萬千共鳴的「躺平文化」,其實早見端倪。著名演員葛優在1993年的情景劇《我愛我家》中,頹廢地癱在梳化的姿勢,因為非常接地氣而在2016年翻紅,當時很多藝人紛紛模仿,「葛優癱」爆紅全網,甚至入選了「2016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大抵已反映了部分人「我不想努力了」的心態,也可算是「躺平文化」的前身吧。
「躺平文化」瘋傳隨即惹來官媒批評,指「躺平可恥」、「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這也可以理解,因為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目前遭受西方列國圍堵,若年輕人那麼容易輕言「躺平」,國家的發展會受到限制。
香港也有這些現象,有人不想努力,也有人積極搏殺。例如我早前公開說過的MIRROR走紅,他們是代表港式拼搏文化的。雖然有網民認為,要他們在內地發展不切實際,但是無論如何,有不少人追捧他們,反映港人希望追捧自家偶像。不論他們的政治顏色如何,努力拼搏為出路的精神,都是值得認同的。
不論是拼搏努力還是佛系「躺平」、是精英還是大眾,都是社會的不同面向,屬正常現象;但若社會出現「逆文化」便需關注,因為影響可以很深遠。就以香港目前的情況為例,中央政府打出《港區國安法》、公職人員宣誓及完善選舉機制的「連環拳」,可謂立竿見影,黑暴亂局一掃而空,部分反對派潛逃海外,餘下的要面對法律後果,社會恢復治安及秩序;而在新的選舉制度下,相信未來的選舉能達致政治安全,體現愛國者治港。
逆文化蠢蠢欲動 民心向背大挑戰
與此同時,我們不可忽視在社會平靜的表象下,仍有一股「逆文化」蠢蠢欲動。反對派、不認同政府的人士,可能不敢公然挑戰法律,不抗爭不掟汽油彈,但是他們會用其他軟性方式表達不滿,他們的圈子會形成共同語言或符號,或暗中動員,這些難以用法律禁制。即使不再明目張膽高呼「香港獨立」、「時代革命」,不等於民心回歸,若不適當處理,「逆文化」轉往地下並且不斷蔓延,潛藏的破壞力不容小覷,是為政者更要用心應對的。
說到底,民心回歸才是最難處理的大挑戰,視乎為政者有沒有真正的胸襟和能量,潛移默化地爭取港人的心。有意見主張成立文化局,立法會馬逢國議員認為,與其成立文化局,不如成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
若純粹從經濟角度看,文化產品例如電影、劇集、歌曲、流行音樂等等,可以連同體育及旅遊一起推廣,這樣比較容易處理;但若文化局是打正旗號,要重塑港人的意識形態和核心價值,難度便大得多了。
因此,我認為提倡成立文化局的要小心考慮,香港社會有不同的文化,包括潛伏於平靜社會表象下的「逆文化」,若不能潛移默化地營造包容少數、多樣的主流文化,可能弄巧成拙,使社會更加撕裂。
原刊於《香港經濟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