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了,不用操練了

停課就是停止學習的操練。不操練,卻會有較多餘暇整理個人的課業,由溫故而知新。

中小學校停課,損失最大的可能是學童的群體生活、體能鍛鍊,但也可能是學校的操練文化。

武漢肺炎爆發,時間在新曆年後,而其肆虐則在農曆年前後。這是香港中六學生考學期考試(或稱模擬考試、mock exam)、或剛考完而需對卷的時候。學校停課,意味這個考試的進行或後續工作需要停頓了。老師和學生都很重視這個試,這被視為公開考試DSE的預演,最好用來檢閱教與學的實力,也是有效爭取理想DSE成績的預習。

但平情而論,中小學習生活多年,都為學生的學能做準備。尤其升上高中,學生課程的完成,以至大大小小多次的測考,都為這個公開考試做準備,多一次少一次預演,理論上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何況預習的終止,所有學生遭遇相同,你覺得有缺失,其他人同樣都有缺失。正如下雨天比賽足球,我方場濕地滑,敵方何嘗不是場濕地滑?哪負負得正,就應把消極因素掃除了吧。

不過,如果把視角放得開闊一些,停課多天(現在暫定停到4月20日,即總共停了79日,還不知會否加添),不只中六學生,即使由小一計起,算到中五生,這個學習產業鏈的斷裂,配合香港學校的生活文化,所造成的影響也不是容易估計。

香港課程普遍被認為艱深而繁重,學童進入小一,就好比放上了工廠的生產線,要沿着預先設計的軌跡前進,每個階段學習某個份量的教學內容,不容減損。學童辛勤累積課業,直到中學生涯的結束,總會覺得「學滿師」了,要去和其他學校的學生比拼了,為奔上升學的窄路廝殺,以期殺出血路。現在由2月起計,一直停止上課,即使什麼「停學不停課」的口號叫得多響,每個級別的學生,在舊運作模式的實踐下,每人停課三個月(或以上),實質的和心理上的損失應是無從估計了。這由初春到初夏的停產,對習慣倚賴的學生也會帶來很大的損失。

不過較為樂觀的估算,學校停課,也不一定全是壞事,學童可以利用不同的學習模式使自己有另類的成長得着。

停課可能有意外的收穫

簡單地說,停課就是停止學習的操練。不操練,卻會有較多餘暇整理個人的課業,由溫故而知新。一個學生運用個人已有的學習基礎,按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做些學習的總結,好比走在田徑跑道上,到了自覺筋疲力竭的時候,放鬆腳步,「停衝不停跑」,也未嘗不是好事。

停課的時節,最好用來閱讀。閱讀,不是因要交閱讀報告而做的閱讀,而是因應自己的能力和興趣,找適合自己的書本閱讀。你可以讀讀章回小說,也可以讀讀唐詩宋詞,讀讀現代散文戲劇;當然也可看看英文作品,增進個人的英語能力。這樣幾個月的沉浸,較諸過往日日背着重重的書包,回到學校進行全體一式一樣的學習,可能有意外的收穫。

這個世代,學童自習的能力應較過往的大,因為有電腦的輔助。在網上的世界,你可以找到廣闊的新天地,也能開拓個人的學習領域。過去你不是不知有這個世外桃源,只是礙於課業的繁重,令你無從探索。現在是放開懷抱,自由追索的時候,或許你得到的會比預期的多,而且更有趣,更有啟發。

現代香港的教育,是把學習過程複雜化了,功利化了。你踏入校門,每天在課室中要專注的學習內容,每天回家要完成的功課,不同時間要參與的重要性有輕有重的測考,當中所滲透的內容,已不是單純個人的學習所得,或是個人得着的客觀檢閱。其中或許包含了你所讀的學校的排名與定位,也包含了教你的教師個人事業前途的發展和升遷。或許你自己的學習所得,會放在一個較後的排序。我不是說你的學習生涯是被成年人的居心愚弄,而是學習彷彿成了一個繁重的複合體,當中存有不同利益的糾葛,而不是一般幼稚的腦袋所評斷的簡單而單純的行為。

停課,都不過是幾十日吧,在一個學童成長的過程中,和十多個寒暑比較,都不過是一個很小的片段。你珍惜自己的成長過程,也重視個人的學習所得,應該不會對一個小階段的暫止或放緩而耿耿於懷。你對自己認真,對自己有所要求,這些停課的日子,擺脫操練的心魔,感受就好比口罩帶了很長的時間,到了郊外空曠的地方,你把口罩輕輕的除下,所呼吸到的,原來是你從來都沒感受過的清新和舒暢。

鄭楚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