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筆者今年讓升讀中一的兒子參加了由外展訓練學校(Outward Bound)一個五日四夜的訓練營。外展訓練是世界性的組織,歷史悠久,最初的體驗式課程(experiential course)是為成人而設,希望透過歷奇活動(adventure)加強學員的自信,發展他們的潛能,香港有不少有規模的公司都會贊助員工接受培訓,是頗受歡迎的人才培訓方法。
外展訓練四大支柱
外展訓練學校的基地在西貢的大網仔,環境幽美,背山面水,大樹林立,很接近大自然,導師都會要求學員「交出」手機,他們不會和外界聯繫,好讓能全情投入五天的訓練,不會有機會上網打機或發短訊。這也培養學員的獨立性,沒有打電話回家「報平安」的機會,也是兒童成長的一個里程。
外展訓練有四大支柱,包括「自立」,相信自己的能力,能獨立解決問題;「體健」,尋求挑戰,經歷成功與自我發展;「仁愛」,要關愛自己,別人和大自然;最後是「手藝」,盡力做到最好,無愧於心。所謂「外展」就是指向外探索的旅程。
外展的目的就是使人踏出自己的安舒區(comfort zone),擴展自己到學習區(learning zone),甚至困難區(panic zone)。第一步是脫離安舒區,兒童們日常都由父母或外傭照顧,可說無微不至,甚至有王子病或公主病,過份依賴別人,自理能力不足。外展活動就是再次製造機會給他們照顧自己,給予應有的責任去負,例如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有機會生火煮食,之後洗碗及清理垃圾等。
第二是學習,包括如何計劃和做準備,選擇適合的路線,學習紮營和生火等野外生活的方法,還有划獨木舟等,都是一般小學生不懂得的。最後是困難區的挑戰,也是外展訓導的一大特色,讓學員在突破自己的任務,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笨豬跳」。第一天跳的高度不算太高,學員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勇氣才能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駱駝寶寶的故事
活動的最後一天,導師分享了一個有關駱駝寶寶的故事,小駱駝問媽媽為什麼牠長有長長的眼睫毛,媽媽解釋說「可以在沙漠的風沙中行走,眼睛不會入沙受傷」;小駱駝接着問為什麼自己有兩個駱峰,媽媽說「可以有足夠的水和營養去生存十天八天,以渡過潦闊的沙漠」;小駱駝又問為什麼自己的腳掌又大又厚,媽媽驕傲的說:「我們才能在沙漠的高溫上行走,在沙漠上,就只有我們有些能耐,人們更稱讚我們是沙漠之舟」,小駱駝最後問「為什麼我們在動物園,不是在沙漠?」媽媽無言以對。
這是一個很好的故事,駱駝有許多天生的潛能和才幹,可是在動物園又如何發揮呢,「好食好住」卻浪費了天賦的才華,甚是可惜。人也把自己困在安舒區,看似安安樂樂,很悠遊自在,但沒有挑戰也沒有意義,哲學家 Grant M. Bright 有一句話 “A ship in the harbor is safe, but that’s not what ships are built for.”
我有一位好朋友彭智華,他是一位教育心理學家,二十多年前創辦了自己的潛能發展中心,名稱是新領域,他的中心的使命就選了 Mr. Bright 的這一句:「船隻停泊在港口裏雖然安全,但這是不是它們被製造的目的」。彭 sir 的航行是充滿挑戰的,大風大浪,逆境處處,但他不斷乘風破浪,不斷掙札求存,不斷尋索新的領域,看到他的艱辛,也看到他的成長和堅持。最近,他正嘗試籌辦社企。雖然歷盡艱難,但仍然向未知的未來邁進,是一個潛能的開發者,他自己就是一個好榜樣,身體力行,百折不朽。
(封面圖片: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