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回歸之際,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規定深圳河治理後,以新河中心線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域界線,深圳河裁彎拉直後的「過境」土地納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範圍。該河套地區地塊,擁有權屬深圳,土地管理權屬香港。該地塊,位於蠔殼圍和三寶樹之間的一片相連濕地,是整片逾1800公頃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見圖一)
「河套區港深創新科技園」的緣起
2007年,該約87公頃的河套區地塊被定為港府與深圳市政府共同開發的「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簡稱「河套創科園」),藉以解決土地權屬問題和兩地經濟利益分配問題。然而,這片高自然生態價值的濕地便須填平。
2017年,港深兩地官員簽署《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正式啟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建設。
2021年3月,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提出完善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科技創新極點,推進深港河套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可見河套創科園區已經提升為國家級的發展項目。
2021年10月,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更宣布擴充原「河套創科園」的規模,將落馬洲和新田一帶約150公頃土地納入「大河套創科園」的範圍,擴大後的「河套創科園」更名為「新田科技城」。將原河套區的87公頃,連同此150公頃土地以及其他零碎地塊,合共增至約300公頃的創科用地,其規模基本與深圳科創園區的300公頃看齊。
2022年12月,港府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特別點出由港深創科園和深圳科創園區組成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2023年8月,中央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提出一系列措施,推動深港雙方園區協同發展,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構建國際化的科技創新體制,以及打造匯聚全球智慧的科技合作平台。
國家如此重視「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建設,而這項目又對香港的未來發展如此關鍵,這下達任務必須快速落實,刻不容緩。
在此背景下,上述新納入的約150公頃濕地,即將(2024年)被填平的命運似乎無法改變。原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的約520公頃,倘若被拿走此150公頃後,再剔除其他零碎片區,所餘的338公頃將無法完全發揮其原有濕地生態功能,特別是其天然排水功能。再者,因此而造成的生態分割,對其周邊的濕地生態影響程度亦難以估量,更有機會截斷飛鳥走廊。(見圖二)
以高質量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檢視國家下達文件,只是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建設,並沒有硬性規定河套創科園區的擴展部分必須在平地上興建。
發展局一直認為,要建立完整創科產業生態圈,新田科技城須有足夠規模的創科用地,更認為由於新田一帶地理限制,東面和南面均是山巒,包括鐵坑和鷓鴣坑,故有需要向西面和北面擴展。這可能是個先入為主的誤區。
坊間有批評,當事官員以「國家任務」為由,堅守「政治正確」原則,手持「符合國策」的「擋箭牌」,銜鋒陷陣,勇字當頭,罔顧生態環境的破壞。筆者對此評論未敢苟同。筆者認為,新田科技城項目仍處於初步規劃設計階段,待多方面的影響評估報告齊備時,方案仍可作適度調整。
筆者建議,保留新田科技城計劃中靠近河套區西南面的150公頃濕地(見圖三),而將位於原河套區東南的一片逾200公頃的政府土地(見圖四)與之置換(見圖五)。這200公頃土地範圍內完全沒有任何山墳,而落馬洲警署亦將完整保存。這樣便可以拯救和保留整片原規劃約520公頃的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的完整性。
及此,河套創科園區擴展部分的建設,便毋須填平原來位於上述位置的魚塘,其基准面亦毋須加高至七米高的水泥面,圍困南面原來的村莊;而可以在置換的區域內依山而建,形成錯落有致的建築集群。如此布局,在香港建築集群中便有兩個活生生的例子,我們的中文大學和科技大學也是依山而建,國內和海外的例子更是多不勝數。
土地置換後的另一好處是交通布局將變得更為合理。原計劃連接河套區和創科園擬擴展部分(濕地)的跨境鐵路布局並不理想,由於鐵路走向的弧度問題,該鐵路未能連貫創科園的擬擴展部分(見圖七) ,且北環線要2034年才可落成,圖七所示的擬建鐵路走向並不合理。土地置換後,從上水—落馬洲支線在古洞站再分支一條支線,連接創科園擬擴展部分(山丘)至河套區,再過境到深圳則更為合理,河套區創科園及其擬擴展部分連接新田市中心,則可用公路連接更符合經濟效益(見圖八) 。
按原150公頃濕地上的容積率2.33計算,置換後的200公頃山地,只要容積率不低於1.75,也可以達到原來計劃的總建築樓面面積。香港不乏優秀的建築師、城市設計師和規劃師,這個依山而建的河套創科園擬擴展部分的設計,一定難不倒他們。
原納入興建新田科技城的約150公頃土地中,有約130公頃為私人土地 (見圖十),其收購、補償和行政費用估計達200億港元之鉅;且其收購和安置所花的時間更是一至兩年之久。由於擬擴展在200公頃山丘部分的土地全屬政府所有,港府便更有彈性地與有意向落戶於擴大後「河套創科園」的海內外科創龍頭企業磋商。機遇不等人,這個「快、好、省」的替代方案建議大家認真考慮。還望當局重新檢視兩個方案的優劣比較,讓大河套創科園的規劃、設計和實施,得以在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上進行。
再者,新公布的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已進入公眾參與階段,環境評估報告仍未公布。倘若在此過程中,香港市民或國際生態保護團體提出有力的反對理據,定會影響項目的推進速度。倘若政府罔顧科學辯證而強行推進項目,這樣會給國際社會造成不良印象,香港多年建立的信譽毀將於一旦。如若在反對聲音下,才保留該濕地範圍,政府最終否決原方案,再次重啟新田科技城規劃設計,那亦將成為一個國際笑話。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修繕後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