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報章訪問我關於學童自殺的問題,我們也發覺這問題愈來愈嚴重,衛生署早前公布的調查結果,有4.1%的小學生曾想過自殺,中學生則有5.3%。大學、中學和小學也有自殺的個案,而且集中在初中和高中比較多。這問題很複雜,個人認為大學生可能是擔憂學業、愛情和前途的問題;高中生可能是怕DSE考得不好;初中學生可能是適應上的困難,而小學生大部分都是來自家庭的壓力。
為什麼我說小學(或初中生)的壓力,大部分來自家庭?很簡單,一年級的學生如果默書拿到十分,他會不開心、會哭,或是跟媽媽訴苦,他們不會想到去自殺的,推算下去,如果五年級學生拿到十分,他也不會有犧牲的念頭,因為這不會是他第一次的打擊,所以他應該承受得來,當然也有些學生是考試失手的,但失手的強者很快便會回復鬥志,不會輕言自殺,所以問題往往是當學生成績不好,回家後給家長責罵、小懲大戒或沒收了他的電話,而悲劇便由此開始。我就曾經聽過有位高小的家長因女兒不去補習,一怒之下把她的電話摔爛了,女兒一進房,便爬出窗外企跳,幸好最後也懸崖勒馬。要知對年輕人來說,電話就是他們的世界,你摔爛了他們的世界,也會把他們推到懸崖邊,結果可能會一去不返。
家長和老師可以做什麼?
那麼家長可如何防止子女自殺?答案只有一個,就是關心、關心、再關心。孩子的成績不好,我明白家長會痛心,會懲罰不長進的子女,但也要表達你對他們的關心,罵過了,可以安慰他們,表達你的想法和關心,一家人來的,愛是不需要迴避,直接表達你的失望,比起痛罵、責打和忽視有效得多,當然只是空談關心是不足夠的,關心也要包括行動,看看子女的問題在哪裡,協助他們解決吧!最近教育局推出的家長教育課程,其中一課就是教導家長接受子女的學習差異,有的讀書比較好,有的運動佳,家長要學會接受,始終是自己的子女,最緊要還是要操行好,沒學壞。
那麼老師可如何防止學童自殺?答案也只有一個,就是關心、關心、再關心。教育局推出的「三層應急機制應對學童自殺」,第一層便是識別有問題的學生。最近有議員問老師為什麼察覺不到學生有負面的情緒?是的,確不容易找出來,君不見不少情況都是警方發現了遺體,才找到自殺者的遺書,家人是最後被通知的,因他們也察覺不到。有人提出是否老師工作太忙,所以忽略了學生,未能識別有自殺傾向的?當然不是,要識別學生有輕生的念頭,除了用心觀察,也要細心聆聽,平日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學生才會向你表達他的絕望和輕生念頭,所以老師需要的也是關心,與工作忙不忙沒有直接的關係,記着:「課室管理不只在課室管理」,多關心、多留意,彼此建立互信的關係,才是拯救孩子的良方。那麼老師和家長在輔導和識別學童負面情緒上,需要進修嗎?當然要,學無止境,我們絕不可只靠運氣來處理有關人命的問題。請家長和老師合作,為了孩子,多些關心他們,學生或子女自殺,會令我們悲傷和後悔一生的。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