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YouTube之賜,今晨在港第一次實時看美國總統候選人的電視辯論。 撇開喜好、價值觀……純看show力,男方勝。
此人天生腦快口快,精於大眾心理、譁眾煽動,知道無須理據、只須起哄。這在網絡、社媒時代尤其着數。女方照版煮碗,加上聲線弱,居下風在所難免。
但電視辯論≠all。今後2個月只要美國冇大事、競選冇大差錯,我估女方仍會勝出。
眾議院本周輪着上「反華」法案
與此同時,美國共和黨佔些微多數的眾議院,以本周為「中國周」:輪着上「反華」法案。第一天通過的法案旨在拖慢中國生物科技,例如疫苗、醫藥的發展(例如:下次再有病毒來襲,要中方繼續冇mRNA疫苗可用,非求西方不可),同時收緊對港在美設經貿辦的規限。
美方無所不用其極。但看中國近年的做法,應不會因而撤走特區的駐美辦。但不排除美方會步步進迫,令港辦處境艱難。
美方講到明:今後10年都會繼續與華競爭。說白了,政、經、軍、社、文全方位打壓中方,只差動武。
中方年來對美國陣營(美、歐、日……)的進迫以忍為主:口頭上斥其非,行動上不反擊,以不變應萬變,與10年前的「衝」有別。
這或多少與目前雙方的對比有關:我方還未到可以針鋒相對、以牙還牙的地步。再說,處處針鋒相對,總有一天會擦槍走火。頭兩大國一幹起來,14億人的發展只怕要倒退10年8年,全世界也都遭殃。
歷經此前3年閉關、管治調整,14億人由此前30年的發展高峰步入調整期,需要時間調整,才可望再創高峰。
中國文化競爭的挑戰與應對
中國近月接連宣布方便外人入境、外資經營……日前更讓外資經營出版。出版雖然範圍很廣,內容可以是生活、旅遊……不涉及意識形態。但最終總會影響國人的喜好,在文化上構成東西的競爭,例如:愛咖啡遠普洱,愛西餐怕中餐,熱瑜伽冷氣功,有學識者事必言古希羅,不愛中國同時期的諸子百家……
愛吃西少吃中,看似單純的口味,但結合煮與食(包括食材的來源、食肆的格局、同場食客的行止)的氛圍,多少暗含價值觀的取向。私下看熟人裏西餐人與中餐人的分布,多少會覺得:前者較傾向「西化」,意識上傾向自由;後者較傳統,意識上傾向歸一。
國家重新開放外資經營出版,當然會依法管理。但多少說明,對於subtle的文化競爭,準備採取較長遠的態度來應對,而不是靠限制外來文化產品來「保中」、「保社」。
這樣說並非誇張:一個民族如果覺得祖宗的遺產沒有價值,遠不及另一個國族的,當然會「數典忘祖」,擇善而棲。這在世上屢見不鮮──尤其因為500年前,不少後進的國族被西歐強國「發現」征服,歷經世紀的殖民統治,如今已完全被征服者的語文和價值觀同化。僅餘的本土文化只是遊客打卡的遺物。
中國有14億人、四五千年連綿不中斷的文化,雖然沒有被人同化的顧慮。但傳統文化會否不進則退,如何配合社會主義、在國際上發揮應有的作用,似乎並不清楚。
原刊於作者網誌,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