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瓣心香》(選自Ken Art Production Ltd.《空山》專輯)(洞簫:譚寶碩)
千年歲月,有多少人生故事?
每個人的人生遭遇各不相同,音樂能說故事,能傾訴心聲。
音樂更重要的是能引發心靈深處的共鳴。
細品簫聲,最能觸動心懷。
自古以來有說「君子之德,溫潤如玉」。
好的簫聲,也應溫潤如玉。
簫聲要體現寬厚、溫暖,這個樂器不是僅僅提供娛樂的樂器。
洞簫的音色,要立足於我們中國人的那種樸實、優雅、謙和、溫潤的性格之中。
立足於民族的精神,我們手中的洞簫就能體現我們民族的這種君子精神和溫潤的品格。
簫聲不悲,簫聲內蘊涵着巨大的能量。
世俗的情緒而起的悲哀,是世間的悲。
看透世事的智慧,承擔眾生苦難的心懷,是悲憫。
這兩類的情感完全不同。
簫聲能否打動人心,能否令人感動,簫聲中能否有深切的悲憫之情,是看吹奏者有沒有慈悲的心懷。
一切由心出發。
慈悲是出自內心的關懷,不是刻意營造出來的。
溫潤是由心而發的溫情,也不是營造出來的。
最真摯的愛,來自對人間深切的同情。
最長久的情,來自對人生苦難最深刻的體會。
最好的音樂, 就是內心世界的自然流露。
要改變音樂, 就改變自己吧。
悲憫之聲,來自悲憫之心。
簫聲是有生命的,它體現了吹奏者的情緒、情感、氣質、習性⋯⋯
對於學藝者來說,修養功夫絕對重要。
什麼是技術,這個容易理解。
什麼是修養?簡單的說,修養是思想的積累,是能夠在行為上實踐的思維方式。
好的修養,不單可以使你將技術充分理解,還可以令你高瞻遠矚,清楚準確的評價自己和評價別人。
在學習洞簫藝術中悟到的道理,不但使你有完好的藝術修養,還可以幫助你建立一個豐盛而又灑脫的人生觀。
一念慈悲,一臉善良。
多一點善念,內心多一分溫暖。
世事未必如意,學藝都是艱辛。
但我們深信,只要心正路正,只要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
美好會因努力而實現,美好會伴隨我們終生。
原刊於作者微信公眾號,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endif]-->!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