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啦A夢展IP盛事範例

香港無論是小說、動漫、影視、音樂都盛極一時,傳統及流行文化聞名世界,政府及業界應思考,如何能發揮當中文化IP實力,轉化為盛事經濟,吸引旅客。

政府於疫後銳意發展盛事經濟,希望帶旺人氣及財氣,唯被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質疑成效,直言有些活動或許規模太小,目標客群太窄,難吸境外旅客。事實上,部分盛事效果未如理想,但當中亦有不少成功例子,就如近期的多啦A夢巡邏展,不僅吸引大量人流,帶旺周邊餐飲、零售等行業,成功將文化IP(文化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轉化為實質的經濟效應,當中不少地方值得政府及業界借鑑。

跨越時空文化 經濟收益龐大

文化IP是指具有文化價值和市場價值,且可繼承的文化產品、現象或形象,以及其相關的智慧財產權。IP通過品牌、角色、故事情節等元素,將文化產品賦予了商業化的屬性,例如由小說、卡通、動漫、電影等創作,吸引全球注目後,再透過生產玩具、文具、紀念品、生活用品,甚至巨型雕塑展覽、無人機空中匯演等,帶來龐大經濟收益。文化IP的特徵也在於它可以跨越時間、空間和文化背景等限制,具有廣泛的傳播和吸引力,能夠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平台上進行多元化開發,才能取成功。

文化IP其中一個成功例子,可說英國小說家J.K.羅琳創作的《哈利波特》小說系列,截至《哈利波特VI》出版為止,總共賣出62 個語言的版權,總銷售量達3億5000萬本,電影版權更被時代華納公司買下,電影前3集總票房超過7億美金,名列電影史上前15名。電玩遊戲則由美商電藝推出,另外還有無數周邊商品授權,創造出「哈利波特工業」,總獲利數量驚人,一部《哈利波特》不但讓J.K.羅琳擺脫領救濟金的貧富角色,更一躍成為全英國最有錢的女人,可見文化IP的經濟效益絕對不能忽視。

多啦A夢展覽的成功,重點是知名度高,具備了普及性及趣味性,展出時間亦適逢合家歡的暑假假期。(亞新社)
多啦A夢展覽的成功,重點是知名度高,具備了普及性及趣味性,展出時間亦適逢合家歡的暑假假期。(亞新社)

巡迴展適逢其時 發揮文化IP效益

至於今次在香港舉行的多啦A夢巡迴展,亦將文化IP的效益發揮得淋漓盡致,為期30天的「100%多啦A夢&Friends 巡迴特展」免費展區,超過500萬人次到訪,除了免費展區旺場,收費展區反應也熱烈,10萬張門票全數沽清,展覽帶動商場人流急升近40%,創下年度單日紀錄,場內餐飲及零售商戶生意額均升近三成,確是旺丁又旺財。難怪主辦今次展覽的K11集團創辦人鄭志剛形容,今次展覽體現了文化IP交流下帶動的龐大周邊經濟效益,成為盛事典範。

多啦A夢展覽的成功,重點是知名度高,具備了普及性及趣味性,展出時間亦適逢合家歡的暑假假期,為提升人氣創造有利條件。再加上,宣傳招收層出不窮,除先後舉辦兩次戶外無人機表演,為展覽造勢外,同時在中山公園、昂坪、港鐵站設置大型雕塑,造到「無處不多啦A夢」的效果。即使免費展區最後一日還使出撒手鐧,特別安排由真人扮演的多啦A夢、大雄、靜香、胖虎和小夫等5名主角首度出場,向參觀者揮手道謝,令旅客對整個展覽留下美好的印象。

政府及業界可汲取多啦A夢展覽成功經驗,讓盛事經濟投放更為精準,以及有更佳的效果。事實上,香港無論是小說、動漫、影視、音樂都盛極一時,傳統及流行文化聞名世界,政府及業界應思考,如何能發揮當中文化IP實力,轉化為盛事經濟,吸引旅客。香港文化博物館為紀念金庸百年誕辰舉辦的雕塑展覽,超過30萬人次參觀,反應不俗。除金庸外,逝世50年的著名武打巨星李小龍亦是本港的文化標誌性人物,至今仍是不少人的集體憶。然而,李小龍位於九龍塘的故居曾有建議,提改建為李小龍博物館,但與政府商討過程一波三折,計劃始終未能如願,李小龍故居也被拆毀,這正顯示政府過往忽視文化IP所衍生的經濟效益,成為城中一大憾事。

何民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