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偉建:從一個起死回生的金錢故事談起

單偉建在今年香港書展上,分享了他對金錢、經濟和歷史的獨到見解。他的故事展現了一個中國人在動盪年代中逆境求存、自我超越的精神,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

現居香港的經濟學家和風險資本家單偉建的故事,不僅是個人奮鬥的縮影,更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他認為在追求財富的同時,人們應該保持理性,注重個人的成長和社會責任。金錢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和使用金錢。

單偉建7月18日出席書展講座,以「從一個起死回生的金錢故事談起」為題,分享他對金錢、經濟和歷史的獨到見解。通過他的親身經歷和觀察,探討了金錢在不同行業和時代中的角色及其對個人和國家的影響。

單偉建的著作《金錢攻略》。
單偉建的著作《金錢攻略》。

上山下鄉運動 學會堅持忍耐

文化大革命對單偉建個人及整個中國社會的影響都十分大。席上,他展示一張1959年10月1日《人民日報》的頭版,這張報紙記錄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的盛況。然而,僅僅7年後文革便發生,中國社會變得動盪不安,許多家庭和個人都遭受了極大的衝擊。他表示,時任中共高層劉少奇、彭德懷等人的命運,就展示了那段歷史的殘酷。

他在1966年小學畢業後,所有學校便停課,整個教育體系陷入癱瘓,整整10年沒有學校可上,這一代人的成長道路極其艱難,許多人失去了上學的機會。在這10年,他被發配到戈壁灘進行勞動改造、屯墾戍邊:「當時的中國年輕人無所事事,毛澤東想出了上山下鄉的主意,讓他們尋找生活的意義」。

他表示,在戈壁灘艱苦的環境和嚴酷的氣候下,讓他和同伴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磨練,這段經歷不僅鍛煉了他的意志力,也讓他學會了如何在困難中堅持下去:「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工作和生活的情景,這段經歷讓我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鍛煉了我的意志力。」他強調,正是這段艱苦的經歷,使他堅定了對未來的信心,為日後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文革上山下鄉這段經歷,不僅鍛煉了單偉建的意志力,也讓他學會了如何在困難中堅持下去。
文革上山下鄉這段經歷,不僅鍛煉了單偉建的意志力,也讓他學會了如何在困難中堅持下去。

赴美留學 耶倫親任導師

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兩年後中共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推行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他認為,「改革開放不僅改變了國家的命運,也改變了個人的命運。」1980年,他拿到獎學金,成為1862名赴美留學的中國學生之一。他強調,「抓住機遇,努力拼搏,才能迎來人生的轉機」,因為在那個年代能夠出國留學的機會,「比被雷擊的機會還少一半」,對當時的中國學生而言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他在美國求學,從語言不通到逐漸適應當地環境,從初到異國的茫然無措到最終在學術上取得成就,變成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CLA)的博士生,形容這段過程充滿了挑戰和機遇。他重申,改革開放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正是這個政策讓他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他的導師正正是現任美國財長耶倫(Janet Yellen),這段經歷不僅讓他開闊了眼界,也為他日後的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單偉建對中國的未來充滿希望,認為只要堅持改革開放,國家一定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單偉建對中國的未來充滿希望,認為只要堅持改革開放,國家一定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勿忘歷史教訓 堅持改革開放

單偉建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實現夢想的過程往往充滿挑戰和困難。他以自己的經歷為例,鼓勵大家勇敢追求夢想,堅持不懈。「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不要放棄,因為只有堅持下去,才能看到成功的曙光。」他補充,成功不僅僅是個人的成就,更應該對社會有積極的影響,「自己在美國取得學術成就後,並沒有忘記回報社會,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幫助更多的人實現他們的夢想。」

最後,他指出,「回顧歷史,總結經驗教訓,對於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而歷史應該被牢牢記住,這樣才能避免重蹈覆轍。」他對中國的未來充滿希望,認為只要堅持改革開放,國家一定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的參與。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