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傳傳統文化必讀「四書」

2015年冬至祭祖護國息災超薦繫念法會談話

我們看到美國小學生、中學生犯罪的記錄,真的很驚人!為什麼事情會演變成這樣?因為疏忽了人文教育,大家不再講仁義道德了,兒童從小就教競爭;好像不競爭,人就活不下去。
「2015年冬至祭祖護國息災超薦繫念法會」首天,很高興看到大家一起來共襄盛舉。我們每年舉行三次祭祖法會,目的是提倡孝道,緬懷祖德,承傳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承傳是大事!如果傳統文化斷了,那是中國人的悲哀,民族也不會長久。傳統文化的延續需要傳人,誰來繼承傳統文化呢?繼承傳統文化是政府的責任,中國歷代把傳統文化的承傳都擺在第一位。清朝滅亡後最後這100年,傳統文化的承傳亂了,大家疏忽了,造成今天社會的動亂。所以承傳傳統文化是現代中國人的頭等大事。
 

「四書」的重要性

 
承傳傳統文化首先必須落實儒釋道的三個根,也就是《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這是德行的根本。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要學習儒釋道的代表著作:儒家的代表是「四書」;佛家的代表是《無量壽經》(就是中本《華嚴經》)、道家的代表是《老子道德經》。在這裏面,今天我們要特別介紹「四書」。世界上真正有學問的人,知道中國文化的可貴,知道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可以救天下,可惜今天中國人自己卻不曉得。「四書」在從前是中國人必讀之書。以前中國社會的道德標準是以儒家的「四書五經」為標準,所思所做不能超越這個標準的範圍。現在,這個範圍打破了,換句話說,現在沒有原則、沒有標準,這個不得了!違背倫常的異端邪說都出現了。所以今天特別應該倡導大家都來學習「四書」。
 
「四書」是儒家的總綱領,千經萬論都離不開這個總綱領;就像《華嚴經》是佛家的總綱領,千經萬論也都不離開《華嚴經》一樣。對學佛人而言,「四書」也是修學大乘佛法的重要基礎。對學道的人而言,「四書」也非常重要。
 
修學大乘佛法必須以小乘為基礎;不扎小乘的根,大乘就沒有分。但是到了唐朝中葉以後,中國祖師大德不依小乘學了,他們用儒跟道代替小乘。儒跟道是中國本土的學術,我們修學起來非常方便。結果很成功,這1,300年來,大乘八個宗世世代代都有祖師大德出現。
 
儒家的「四書」的確是大乘法;以「四書」為基礎,直接修學大乘,就沒有障礙,容易得到成就。現在麻煩來了,修學大乘佛法的人,不但不讀小乘經典,連「四書五經」也放棄了,就想直接在大乘經典上下功夫。結果當然有許多障礙,用的功力很多,費的時間很長,卻得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今天學佛的同學,應當多念「四書」。我們一面修學大乘,一面用儒家道家來補課,這樣決定有好處,可以相輔相成。
 
中國從前的讀書人,至少都能背誦「四書」,這是最低的底線;不但要背誦,而且要講解;不但要講解,而且同學之間要互相切磋琢磨、研究討論。研究討論當中,理、事愈來愈明白、愈來愈清晰,自己對於一切法的想法、看法、做法自自然然就有一個標準。古人所謂「讀書志在聖賢」,讀書的目的是變化氣質,成聖成賢;學佛更不必說,我們學佛的志願是要作佛,佛是大聖;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去作佛的。有了成聖成賢的志願,必須得落實「四書」的道德標準,才能夠實現這個願望。
 

「四書」的編排特色

 
「四書」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合稱。《論語》跟《孟子》原來是獨立的,「大學」跟「中庸」是《禮記》裏面的兩篇,宋朝朱熹把這四種合成一部書,稱之為「四書」。從宋朝一直到清朝,這部書都非常盛行,成為讀書人必讀之書,政府選拔人才考試也一定要考這部書。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淨空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