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樂廣播50年,城市舒壓的心靈清泉──專訪香港電台總監(電台)鄺思燕

香港電台總監(電台)鄺思燕,大學畢業後加入港台,一做超過30年。這次本社專訪這位音樂系才女,聽她講述本港唯一古典音樂電台(港台第四台)走過50年的點滴,以及電台在頻道定位、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構思與規劃。

訪問在香港電台(下稱港台)廣播大樓進行。距離正式開始訪問還有約一刻鐘的時間,一身簡約黑西裝的鄺思燕翩然而至,舉手投足間散發出一股沉穩靜謐的氣質,優雅而不失靈動。

這位畢業於香港大學音樂系的才女,甫離開校園便加入港台第四台(古典音樂台),一路由助理節目主任晉升到第四台總監。「後來我被派去機構發展組處理版權、節目授權、贊助等事宜,另外也管理電台的圖書館,將一些庫存數碼化。之後便擔任電視部的崗位,開始負責外購節目,也因此有機會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電視製作,豐富認知。到了2021年,我回歸電台擔任總監,負責管理各頻道的節目和運作。」鄺思燕微笑着,將她在港台30多年間的工作經歷簡單總結,這也是她人生中的第一份工,可謂十分長情。

剛加入香港電台時候的鄺思燕。(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剛加入香港電台時候的鄺思燕。(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香港唯一古典音樂電台,流淌的旋律與歲月

問及在第四台工作期間,有何收穫與得着?鄺思燕沉思片刻說:「那段時期得到許多寶貴機會,例如當年我們舉辦一個莫扎特200周年亞洲區鋼琴大賽,有百多位鋼琴好手參與。那時香港很少有如此大型的國際性音樂比賽,而我當時初出茅廬便有機會負責該比賽的行政工作,在籌備的過程中眼界大開,獲益良多。最難忘的是能和由國際大師級評判團及來自不同地區的青年鋼琴好手互動交流。最後比賽圓滿結束,謝幕一刻,讓我激動不已。」

1991年港台主辦香港首個大型國際音樂賽事「亞洲區莫扎特逝世二百周年鋼琴大賽」,鄺思燕擔任活動行政經理,以及記者會的司儀。(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1991年港台主辦香港首個大型國際音樂賽事「亞洲區莫扎特逝世二百周年鋼琴大賽」,鄺思燕擔任活動行政經理,以及記者會的司儀。(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回顧第四台半世紀的發展史,從1974年成立之初便被指定為一個專門播放古典音樂和介紹文化藝術的電台。鄺思燕特別將這50年分為了4個階段:處於摸索階段的70年代,節目跟隨傳統古典音樂廣播形式,例如播放很長的樂章和完整的樂曲,以全英文主持,風格也較為嚴肅;雙語廣播的80年代,第四台引入英語、粵語雙語廣播,經歷了突破性的里程碑,也是一個本地化的階段。「起初只是特定節目加入一些粵語元素輔助英語廣播,後來部份節目完全使用廣東話介紹。這一個轉變非常重要,因為本地化對推廣古典音樂有很大的幫助。」鄺思燕說。

1974年,本港唯一的古典音樂頻道──港台第四台誕生,致力推廣美樂。(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1974年,本港唯一的古典音樂頻道──港台第四台誕生,致力推廣美樂。(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來到90年代,第四台的發展更為迅猛,推出多個新節目及活動以推廣美樂,例如主辦亞洲區莫扎特鋼琴大賽、校際音樂常識問答比賽等。在2000年代繼續帶來進一步的突破,透過舉辦不同活動,拉近音樂與群眾的距離。「2005年我們舉辦了聖誕園林音樂會,平安夜當天請來不同的音樂家聯同樂團和合唱團在戶外演出,與眾同樂,還和觀眾一起唱聖誕歌,節目並於港台電台、電視及網上跨平台廣播。聽眾反應熱烈,每年都很期待我們的音樂會,節目最後也成為了第四台的年度品牌大製作。除此之外,還組織過不同的室樂組合,並安排音樂會,以更進一步推廣美樂。如今,除了繼續製作不同的節目和音樂會外,我們更會與時並進,例如將音樂會視頻化放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以及引用4K製作等。」她補充道。

聖誕園林音樂會。(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聖誕園林音樂會。(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參加聖誕園林音樂會的人們,臉上洋溢着開心的笑容。(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參加聖誕園林音樂會的人們,臉上洋溢着開心的笑容。(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推廣美樂半世紀,為本地音樂家提供平台

莫扎特曾經說:「如果愛是一種力量,那音樂便是一種動力。」

儘管偉大的音樂作品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但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古典音樂似乎有些遙遠,也聽不太明白。面對如此小眾的愛好,第四台一直以來的挑戰都是受眾群體少,資源也相對有限。「能夠堅持50年,是因為我們相信古典音樂是非常有價值的,它歷經歲月的洗禮,擁有豐富的內涵。而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擁有一個專門播放古典美樂的電台,正正是人文精神的其中一個指標。第四台不單單扮演着促進多元文化的角色,還豐富着香港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訪問當日,鄺思燕在鋼琴前即興彈奏一曲,優美的旋律在室內流動。(文灼峰攝)
訪問當日,鄺思燕在鋼琴前即興彈奏一曲,優美的旋律在室內流動。(文灼峰攝)

「第四台的同事們都非常努力,製作的節目更曾在國際電台節目比賽中獲獎,也收到不少忠實聽眾的真誠回饋及掛念,一些資深的樂迷更會主動找我們交流。第四台不僅是一個讓香港藝術家發揮所長的平台,同時也紀錄着樂手們在音樂路上的成長。這也彰顯第四台另一重要功能──孕育本地新一代音樂家,我們的同事也一直在傳承這份使命。」鄺思燕笑着說。

誠如她所言,好的音樂使人沉醉,樂感也可通過時間慢慢培養。聽音樂從來是一件私人的事,不是為了裝優雅格調,而是一種屬於自己的生活美學。

2009年第四台台邀請演奏家組成「香港電台弦樂四重奏」,四出表演推廣古典音樂。(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2009年第四台台邀請演奏家組成「香港電台弦樂四重奏」,四出表演推廣古典音樂。(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1980年,《樂壇新秀》開播,為青年音樂家提供展露才華的平台,不少音樂名家,如莫華倫、李嘉齡等,都曾亮相節目。(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1980年,《樂壇新秀》開播,為青年音樂家提供展露才華的平台,不少音樂名家,如莫華倫、李嘉齡等,都曾亮相節目。(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50周年推出新節目,讓香港故事唱響國際

50年,世界可以發生很多事,唯獨廣播中的美樂歷經沉澱、在時代的更迭下一次次被奏響,生活也因有音樂而被標記下來。踩在這半世紀的節點上,第四台將周年主題定為「生活之中的美與樂」,正是想表達音樂源於生活,古典音樂更蘊藏豐富內涵,能夠洗滌心靈,宛如一縷潺潺流淌的都市清泉。

鄺思燕表示,港台第四台迎來50周年紀念,將周年主題定為生活之中的美與樂,正是想表達音樂源於生活,古典音樂更蘊藏豐富內涵。(文灼峰攝)
鄺思燕表示,港台第四台迎來50周年紀念,將周年主題定為生活之中的美與樂,正是想表達音樂源於生活,古典音樂更蘊藏豐富內涵。(文灼峰攝)

那麼在如此特別的年份,第四台又會有哪些新的呈現?「今年我們推出很多特備節目,例如,我們請了7位本地音樂家,於5月到11月期間,每月首個星期六,在2號錄音室舉行『樂有所思』音樂沙龍。現場可容納幾十位樂迷,讓他們近距離浸沉於醉人美樂之中,而透過轉播,亦讓更多聽眾可以欣賞到精彩的美樂演出。目前已經做了3場,分別由鋼琴家張緯晴、李嘉齡和琵琶演奏家張瑩演奏。以這獨特形式呈現的音樂沙龍,無論對音樂家還是聽眾來說都是很新鮮和特別的體驗,十分享受整個過程。」

2023年《音樂新一代》邀請羅曼四重奏演繹參賽作曲家的作品,並訪問作曲家的創作心思。(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2023年《音樂新一代》邀請羅曼四重奏演繹參賽作曲家的作品,並訪問作曲家的創作心思。(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另外,我們也會和不同的音樂夥伴合作。例如6月適逢法國五月藝術節,推出了『合於無形』音樂會,請來鋼琴家張緯晴、張郁苓、小提琴家張文蕊、女高音葉葆菁及崑曲、京劇表演藝術家鄧宛霞,透過細膩的現場演奏及聲景效果,呈現分別來自法國和中國的作曲家梅湘與陳其鋼,這對師徒作品之間的藝術意境,散發中式與西方音樂完美融合的韻味。除此之外,我們還會與香港中樂團和香港管弦樂團合作推出音樂會,詳情會於稍後公布。其實,第四台不僅會在電台的錄音室舉行音樂會,也會在商場有一些快閃演出,讓市民體會生活之中的美與樂。同時,我們也繼續致力培育本地音樂人,例如透過歐洲廣播聯盟,將錄製好的本地音樂家的演奏音檔發放給歐洲的音樂電台,以音樂說好香港故事」,鄺思燕表示。

法國五月藝術節的《合於無形──梅湘與陳其鋼》節目海報。(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法國五月藝術節的《合於無形──梅湘與陳其鋼》節目海報。(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港台呈獻「合於無形」音樂會的現場。(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港台呈獻「合於無形」音樂會的現場。(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6個頻道各放異彩,將專注體育、 聯繫內地、放眼世界

身處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科技飛速發展,流行文化如潮水般湧動,古典音樂雖然雋永,但個人與機構卻需要不斷發展。因此,擁有一個清晰、鮮明的定位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來得重要。作為港台總監(電台),鄺思燕將各頻道的定位娓娓道來:「香港電台除了轉播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香港之聲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粵港澳大灣區之聲這兩條頻道外,自家製作的頻道共有6個。第一台是新聞時事知識台,大家熟悉的《千禧年代》、《自由風自由Phone》等都是在第一台播放的節目;第二台的定位是有音樂有快樂,節目較為輕鬆及有娛樂性,亦有不少以家庭為對象的節目;第三台是24小時全英語廣播的綜合電台,包括時事新聞、音樂及體育等,以服務非華語聽眾為主。」

 鄺思燕於港台第四台錄音室,裏面珍藏了許多古典音樂唱片。(文灼峰攝)
鄺思燕於港台第四台錄音室,裏面珍藏了許多古典音樂唱片。(文灼峰攝)

「第四台是古典美樂台;第五台則是專門為老友記服務,除了播放傳統戲曲節目之外,每逢星期一至五早上會有電台和電視同步播放的生活資訊節目《香江暖流》,還會舉辦一些活動和特備節目以滿足退休人士的好學需求。至於第六台則是普通話台,也是一個綜合電台,為講普通話的居港人士服務。普通話台也會和內地不同電台聯合製作節目,以促進兩地文化交流。」

被問到電台部今年的重點節目方向,鄺思燕表示,為了迎接即將舉行的巴黎奧運,港台將聚焦奧運會報道,於奧運及殘奧會舉行期間,推出「奧運第一台」和一系列與奧運相關的節目,每天為市民送上最新的奧運資訊。「另外,我們也會加強和內地的交流,比如之前第四台就去了上海辰山草地廣播音樂節進行訪問。同時亦會面向國際,播放具有國際視野的節目。作為公共廣播機構,我們也要顧及小眾的需求。因此與印尼國家廣播電台(印尼屬於一帶一路國家)攜手合作Halo Jakarta! Hello Hong Kong!,於印尼及香港播放,一方面服務在港印尼社群,同時亦讓兩地互通最新消息,並設聽眾互動環節,促進民心互通。」

新時代奮鬥者學員除了學到演藝技能,還得到難得的友誼。(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新時代奮鬥者學員除了學到演藝技能,還得到難得的友誼。(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香港電台第一台《政壇新秀訓練班》。(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香港電台第一台《政壇新秀訓練班》。(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培育人才創意倍出,最新招才計劃8月初截止

訪問尾聲,問到在人才培養方面,港台近年來又有怎樣的行動與鋪排?「港台很重視培育人才和傳承,因此每年暑假都會提供實習名額給大學生。另外也會透過大型招才計劃,如2022年的『新時代奮鬥者』這類活動,招募對演藝活動及廣播有興趣的年輕人,同時提供專業的培訓。最近我們也在進行另一個大型招才活動『我是DJ』,報名截止日期是8月4號,對象為16歲以上對電台節目有興趣的人士。入選後會有專業培訓,比賽勝出者亦有機會在電台和電視參與演出。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一些以節目為基礎的招才活動,例如『講東講西招才計劃』。還有如『政壇新秀訓練班』這類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和專業時事評論員討論時事。」鄺思燕如是說。

香港電台大型招才活動《我是DJ》,為16歲或以上的年輕人,提供一個廣播訓練的機會。(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香港電台大型招才活動《我是DJ》,為16歲或以上的年輕人,提供一個廣播訓練的機會。(圖片由香港電台提供)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