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民主黨豈無人哉

今天的很多選民都仇視建制,這是全球現象。特朗普之所以擁有一班外人覺得很不理性的鐵粉,便是源自這些反建制心理。但難道「倒特」一定要靠拜登,民主黨豈無人哉?

拜登與特朗普第一場電視辯論前周四舉行,拜登表現懵懂。事後有民主黨人欲勸退拜登,換一個年紀比較輕的。

我其實是有點替拜登抱不平。他在任4年,充分推行民主黨人的政治理念。縱使眾議院被共和黨把持,內政上,他成功推出1.2萬億美元的《基礎建設投資方案》;為了避開國會的阻撓,他簽署了大量的行政命令。外交上,經驗老到的拜登和盟友重修舊好,合縱連橫,成功包圍了美國的對手國家。雖然近日因為以巴衝突,拜登變得兩面不是人,但這有點是飛來橫禍,怪不了他。諾貝爾獎經濟學家克魯曼(Paul Krugman)近日雖有呼籲拜登退選,但認為拜登是他一生人經歷過最好的美國總統。前總統奧巴馬在辯論後,也出來撐拜登說:「不管辯論表現如何,選擇是很明顯的,一個是騙子,另一個是誠實的人。」

在我的烏托邦裏民主選舉,選民是智慧的,亦願意做功課分析候選人的政綱,並且在個人利益和社會得失中取得平衡。但現實往往令人失望,選舉成敗更多時候是靠形象。1960年,年輕麻省參議員甘迺迪挑戰時任副總統的尼克遜。當日,電視辯論是新事物。年輕的甘迺迪表現淡定,成功擊敗從政經驗比他豐富的尼克遜。尼克遜表現緊張,額頭冒汗,予人招架無力的感覺。

選舉成敗更多時候是靠形象,電視辯論中的表現會影響選民的觀感。(亞新社)
選舉成敗更多時候是靠形象,電視辯論中的表現會影響選民的觀感。(亞新社)

選舉成敗更多時候靠形象

但電視辯論絕對不是一戰定江山。甘迺迪和尼克遜辯論之後,電視上有無數次的總統參選人辯論,真正具扭轉乾坤的,並不多見。這屆的總統大選,共和黨亦曾舉行過初選辯論,特朗普因為勝券在握,選擇不參加。即使這次辯論優劣互見,特朗普領先拜登的支持度,根據《紐約時報》的民意調查,亦只是由3個百分點微升至6個百分點而已。

辯論後,更多市場人士更認真地考慮特朗普當選後的影響,有些分析細分至不同行業。但我覺得,整體而言,特朗普和拜登的經濟策略,都偏重減稅和花錢刺激經濟,大同小異,短期可能帶動股市升勢,但長期惹人擔心赤字肆虐。辯論後,美國國債息曾抽高了20點子。

特朗普之所以擁有一班外人覺得很不理性的鐵粉,是源自反建制的心理。(亞新社)
特朗普之所以擁有一班外人覺得很不理性的鐵粉,是源自反建制的心理。(亞新社)

特朗普拜登經濟策略大同小異

如果民主黨真的推出Plan B又如何呢?按美國的選舉制度,拜登已經獲得近99%的黨代表票,拜登如果一旦退選,這些票會由誰接收,是一很大的未知數。一般估計拜登是會指定一候選人接收他的黨代表票。比起拜登退選,民主黨一種沒有那麼震撼的安排是:拜登繼續參選總統,但委任一年輕和具魅力的副總統候選人。現在的副總統賀錦麗是理所當然的選擇,但過去4年,她未能夠成功建立自己的政治資本,支持率只有39%,不支持她的卻有49%。

正如我在本欄之前所述,今天的很多選民都仇視建制,這是全球現象。特朗普之所以擁有一班外人覺得很不理性的鐵粉,便是源自這些反建制心理。但難道「倒特」一定要靠拜登,民主黨豈無人哉?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張宗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