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按揭取態左右樓市發展去向

不是買家不購買物業,而是銀行不太願意借款,近期銀行相繼收緊按揭貸款的舉措,特別是對商業地產市場,整條生態鏈幾乎陷入停頓,造成成交量萎縮,再這樣繼續下去,銀行等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今年樓市受惠於政府撤辣,好不容易才稍見起色,然而市場憧憬樓市復甦的喜樂之聲,卻被喻為「百業之母」的銀行業打殘。最近就相繼傳出銀行內部收緊樓按貸款,在審批貸款的條款上,推出古靈精怪的招數,幾十年來都鮮有聽聞。「奇招」盡出背後原因就是銀行釋出「唔借錢」的訊號,以降低其在樓宇按揭市場的業務風險,有資深物業投資者更大呻,幾十年來也未曾遇見過,想購買工商舖物業作長線投資,居然借不到錢,所以你會見到旺區的街上在疫情過後的今天竟然仍是「吉舖」處處,然而在惡性循環下,樓價只會愈跌愈殘,逐級下滑,最終打擊大眾對樓市的信心,無人敢入市,不僅是買家、小業主或發展商受害,最終銀行也不能獨善其身,等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所以銀行應從長遠角度考慮,支持樓按貸款令樓市加快復甦。

最近有報道指出,單單是4月份錄得由內地買家購買一手住宅的註冊金額就佔整體交易額的57%。(Shutterstock)
最近有報道指出,單單是4月份錄得由內地買家購買一手住宅的註冊金額就佔整體交易額的57%。(Shutterstock)

銀行做法不利於「新香港人」

最近有報道指出。政府撤銷樓市辣招後,大批之前最受影響的置業人士,如「新香港人」或內地客紛紛搶入市置業,單單是4月份錄得由內地買家(以姓名的拼音鍳別)購買一手住宅的註冊金額就佔整體交易額的57%,可見這批購買力撐起香港樓市,然而有熟悉樓按市場的按揭中介朋友向我表示,新盤雖然受到他們熱捧,但這批內地買家其實有不少都需要申請樓宇按揭,有些月薪近10萬元、以優才計劃申請入境的人士,工作條件不錯,但銀行卻要求他們提供香港的入息證明以審批其樓按貸款,試問剛從內地來港工作,如何遞交一年的相關入息證明? 而即使有銀行願意接納他們之前在內地的收入證明作審批貸款申請,但需要第三方或公證行證明遞交的收入證明文件之真確性,令審批時間加長,分分鐘造成被逼撻訂情況,令按揭中介、地產代理以至發展商都一額汗。

另一個令地產業界一額汗的利淡樓市消息,就是個別銀行將物業供款年期由「75減」改為 「65減」,令貸款者還款壓力大增,事實上,樓市經過十多年的升浪,不少人等入市良機,真是等了又等,40餘歲上車買樓比比皆是,實不足為奇,原計劃分25或30年還款,現在一下子要縮短還款年期至20年,令供款金額大增,大大加重供樓壓力,或會因此而擱置買樓,繼續做「無殼蝸牛」。

優才、專才入境計劃都是希望吸引人才,希望他們留在香港落地生根,支持他們在港置業。(Shutterstock)
優才、專才入境計劃都是希望吸引人才,希望他們留在香港落地生根,支持他們在港置業。(Shutterstock)

銀行收緊按揭令置業人士卻步

此外,傳大型銀行收緊舊樓及村屋的按揭,以及銀行將現金回贈削至「零」,都是令置業人士的入市腳步收慢或煞停,亦會窒礙樓市的流動性。事實上,樓市升浪短短3個月就結束,除了如特首或司長所言,購買力被消化外,銀行收緊按揭貸款亦是加快結束升勢的趨化劑,一個行業發展蓬勃,總離不開銀行的支持,尤其對初到貴境的「新香港人」,如果沒有支持、輔助和協助,他們很容易便中雷,就如近日有報道指,一名專才在小紅書大呻不熟悉香港法律及申請樓按貸款的手續,差點面臨撻訂,將首期付諸流水,最終額外花多5萬元利息向發展商延期交易才等到樓按貸款找清尾數。

優才、專才入境計劃都是希望吸引人才,希望他們留在香港落地生根,支持他們在港置業,除了增加歸屬感外,亦希望借助他們撐起本港樓市,政策能否成功,很倚賴銀行的協助和支持。

除住宅外,工商舖物業亦都面對成交不斷萎縮的現象,不是買家不購買物業,而是銀行不太願意借款,近期銀行相繼收緊按揭貸款的舉措,特別是對商業地產市場,整條生態鏈幾乎陷入停頓,造成成交量萎縮,再這樣繼續下去,銀行等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雖然保障了自身的利益,但未免有損香港樓市的長遠和持續性發展,亦可能會造成樓價負面情況,希望政府及金管局可以多加留意,並推出措施,既令銀行對樓按風險的釋懷,亦讓銀行有信心繼續扶助支持香港樓市發展。

黃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