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天灸異常反應及對策

香港氣候潮濕多熱,使用天灸療法時容易引起燥熱反應。對於出現明顯過敏症狀的患者,應及時停止治療並採取相應措施。

香港位於嶺南多濕多熱之地,天灸藥物增加人體陽氣之餘容易引起燥熱反應:輕者口乾舌燥、咽痛長口瘡、大便秘結;甚者貼藥處皮膚焮紅灼熱,痕癢難耐;更甚者貼藥處發泡,留下疤痕,有損外觀。因此醫師必要向未接過天灸治療的患者進進行體質評估及講解貼藥註意事項,患者亦需跟從醫囑而行。

貼藥前評估及講解

醫師貼藥前應對患者進行體質評估,以瞭解患者體質情況。若體質屬陰虛火旺或熱盛者或皮膚易對藥物敏感者則不宜進行天灸。醫者應告知患者貼藥後局部皮膚可能出現輕微灼熱感、皮膚發紅或起小水泡、及輕微痕癢感等,若無其他全身症狀或不適,均屬正常現象,不需特殊處理;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貼藥處灼熱、疼痛、痕癢難忍,可提前撕脫去藥貼。天灸治療後若皮膚仍覺得瘙癢、疼痛而影響日常生活者可用蘆薈軟膏或用治燙傷的京萬紅藥膏外塗,切勿用手搔抓。還有部分患者敷貼部位皮膚可能出現色素沉着,需較長時間才能消退。因此,對暴露在外及皮膚嬌嫩處的穴位,如天突、大椎、足三里等穴位應相對縮減敷貼時間,以免留下色斑或疤痕影響外觀。若貼藥後起水泡,癢痛不適者,宜及早到診所讓醫護人員治理。

對暴露在外及皮膚嬌嫩處的穴位,如天突、大椎、足三里等穴位應相對縮減敷貼時間,以免留下色斑或疤痕影響外觀。(Shutterstock)
對暴露在外及皮膚嬌嫩處的穴位,如天突、大椎、足三里等穴位應相對縮減敷貼時間,以免留下色斑或疤痕影響外觀。(Shutterstock)

貼藥註意事項

天灸並非貼的穴位愈多愈好,多貼穴位亦未必收到預期效果。過量的刺激,反增燥熱上火的症狀,若導致皮膚過敏感、灼傷、起水泡,反令患者難受。 嚴重者,穴位皮損未癒合會影響下次貼藥時無穴可用。貼藥時不宜過長,切勿過夜不撕除。過敏性皮膚、瘢痕性皮膚及以往做天灸時出現過大水泡的患者,一旦出現灼熱辣痛感,應立即停止天灸治療。 天灸治療期間應戒煙酒,忌食生冷、肥膩、辛 辣等刺激性食物,宜多飲水,飲食清淡。治療當天不宜用冷水洗澡,避免游泳及淋雨,以免影響療效。

若貼藥當天有發燒及咽喉腫痛等症狀,不宜貼天灸。

天灸貼藥後部分患者會出現口乾舌燥、咽痛、便秘、面部長暗瘡。筆者夏日喜用玄參麥冬各五錢,水煎服,通常服用1至2劑後症狀可緩解。冬日三九灸通常貼後火熱症狀比夏天時輕,口咽乾燥症狀較常見,可用天津鴨梨切片,細嚼含咽後吞服,即可紓緩症狀。部分患者貼藥後會全身痕癢,甚者出蕁蔴疹,可內服消風散加制首烏、赤芍、首烏滕,通常2至3劑後可收效。

陳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