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顛覆:從KeeTa說起

最令筆者嘖嘖稱奇的是,像KeeTa、淘寶等這種外來的破壞性創新,竟然反而能夠對香港長久以來最為棘手的既得利益集團,造成最大的牽制與衝擊。簡單來說,就是它們把香港的地產商與壟斷性資本搞到「雞毛鴨血」。

內地外賣巨頭美團旗下品牌KeeTa,去年5月入駐香港,以外賣市場長期被foodpanda和Deliveroo兩大巨頭佔據的香港,作為企業「出海」的首選地;初期以人口密集的旺角和大角嘴作為試點,一度不被看好。不過在開業不足半年,市場份額佔全港總訂單量達到約30.6%,已經超過Deliveroo的27.9%;來港一年後,按2024年3月訂單數量計,KeeTa已佔香港外賣市場約44%份額,躍居全港首位,目前累計已有約1萬家餐廳入駐。

在補貼和優惠的背後,KeeTa實際上是在培養新客戶叫外賣的習慣。
在補貼和優惠的背後,KeeTa實際上是在培養新客戶叫外賣的習慣。

儘管KeeTa使用補貼、優惠和低價策略,幾乎人所皆知,但進軍香港短短一年已經躍居市場首位,卻是實現了由已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克萊頓·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所提出的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的緣故。

一年內實現破壞性創新的示範

克里斯坦森教授指出,破壞性創新主要有低階破壞(low-end disruption)和新市場破壞(new-market disruption)兩種,因為「破壞者」初期多由低階市場或新市場逐步進入市場。「低階破壞」是針對在高階市場卻不需要完全性能的顧客;而「新市場破壞」則是把原本業者的「非消費者」變成為他們自己的消費者。

KeeTa去年進駐香港,最初以旺角和大角嘴作為試點,就是看準了該地區作為其「低階立足點」(low-end foothold),為這些並非既有業者最有利潤可圖的客戶,打開一扇門,提供剛剛好足夠的產品。在站穩腳跟之後,KeeTa一步一步向高端市場進軍,蠶食現有業者的市場份額;經過多番此類嘗試之後,現有企業被擠入愈來愈小的市場裏。目前「破壞者」KeeTa已經發展到大致能夠滿足利潤最高的市場區隔的需求,其餘兩大平台因而陷入被動,被迫減價應戰。

為此,KeeTa的「一人飯堂套餐」填補了外賣市場的空白。
為此,KeeTa的「一人飯堂套餐」填補了外賣市場的空白。

另一方面,在補貼和優惠的背後,KeeTa實際上是在培養新客戶叫外賣的習慣,創造「新市場立足點」(new-market foothold)。原來在KeeTa進入香港之前,由於配送費很貴,使用者通常是幾個人湊單叫外賣,以平攤配送費,單獨用餐的需求長期被忽略。為此,KeeTa的「一人飯堂套餐」填補了外賣市場的空白,解決香港外賣「天價」配送費問題。與此同時,KeeTa的低價策略亦拉動了下午茶和消夜等非正餐場景的需求,創造出另一個「新市場立足點」。

港人無緣置喙的生態轉變

這裏筆者不是要歌頌或宣傳KeeTa,而是很好奇在香港這個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無從發生、近乎無法創新的地方,為何KeeTa仍能夠打出全壘打,實現破壞性創新?如上文所言,KeeTa不僅能改變使用者叫外賣的習慣,而且亦正在無聲無息地改變香港人的消費習慣──今後外賣滲透率將繼續提升,外賣與堂食的分野逐步收窄,直至出現一次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筆者相信,KeeTa的崛起,加上淘寶日漸主流化,以及港人北上深圳等大趨勢,足以令香港出現一種「移風易俗」式、生態性的轉變。近期的結業潮及香港商場模式的全面失效,已是相當明確的信號。

以外賣平台為例,市場從來都是外國企業如foodpanda和Deliveroo的天下。(Shutterstock)
以外賣平台為例,市場從來都是外國企業如foodpanda和Deliveroo的天下。(Shutterstock)

值得留意的是,上述所能夠帶來範式轉移或生態性轉變的企業或誘因,基本上都是外來的,而且單憑商業活動,便足以大幅改變港人的習慣。而香港在這些強大的牽動力之下,可謂不堪一擊、予取予攜,對本地造成衝擊之餘,連帶我們的固有模式,也有被連根拔起的危險。此外,頗令人難堪的是,以外賣平台為例,市場從來都是外國企業如foodpanda和Deliveroo的天下;即使今次加入了KeeTa,香港這邊由始至終都無法分一杯羹。至於使用者與消費者表面上用腳投票、用錢投票,背後很大程度也是企業計算及利誘的結果。

這種港人無緣置喙卻深受影響的轉變,日後肯定陸續有來。哪怕今天香港政治上是如何安全穩定,但生活仍高度操控在外力手裏,改變要來就來,港人連一點發言權都沒有,究竟是為了什麼?

既得利益集團的剋星

不過最令筆者嘖嘖稱奇的是,像KeeTa、淘寶、支付寶這種外來的破壞性創新,竟然反而能夠對香港長久以來最為棘手的既得利益集團,造成最大的牽制與衝擊,對打破利益集團對港人食衣住行各方面壟斷的助力最大。簡單來說,就是它們把香港的地產商與壟斷性資本搞到「雞毛鴨血」,除房地產之外,連帶旗下的零售業、大型餐飲業也深受其害──連國家未能做到的,都給這些破壞性創新做到了。

KeeTa在拿下了香港第一大外賣平台後,隨即計劃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推出其國際外賣平台。
KeeTa在拿下了香港第一大外賣平台後,隨即計劃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推出其國際外賣平台。

有評論文章指出,港人大舉北上消費和旅遊,其實是對過去30年間香港新自由主義的經濟發展模式,衣食住行都生活於大型壟斷性資本的陰影下,以及港府與壟斷性資本密切配合的一種反彈,拒絕繼續被資本大鱷吸血。當中反映出港人雖然是經濟動物,在外來的破壞性創新面前也是不堪一擊,但認識到香港的利益集團面對破壞性創新無能為力,也懂得「以毒攻毒」,藉以走出壟斷性資本的陰影。另一方面,亦反映出香港在長年的官商配合下,社會的固化甚至僵化程度,已到了一個駭人的地步。不論政府或利益集團,都與外界嚴重脫節,在外來威脅下,不是聯手自保,但令社會停滯不前(例如Uber),就是任人予取予攜,令社會完全暴露在這些影響之下(例如KeeTa)。

然而,近期發展也讓人認識到,這種深層次矛盾和利益固化藩籬,沒有外力是自己無法解決的。雖然香港今天已不存在「兩害取其輕」這個選項,但還是期望外來影響可以對香港的制度與系統帶來衝擊,為香港的變革保住一絲希望。

其實KeeTa選擇香港作為企業「出海」的首選地,對於每天盼望香港可以成為中資企業「走出去」的首選平台的政府來說,可說是求仁得仁,充分顯示出香港作為與國際接軌試點的價值。只不過,KeeTa在拿下了香港第一大外賣平台、吸收與總結了香港的經驗之後,隨即計劃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推出其國際外賣平台。相反,特區政府整天說要加強與中東的經貿關係,卻仍然停留在抱怨香港未有直飛中東國家的航班的階段,教人情何以堪?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袁彌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