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屆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4月中舉行,逾1000個來自38個國家及地區的項目參展。香港理工大學有43個項目參賽,成功奪得45個獎項,創歷史新高。當中包括2個特別大獎、5個評審團嘉許金獎、18個金獎、13個銀獎,以及7個銅獎,涵蓋生物醫學與醫療保健、視力健康、材料與傳感技術、土木工程等,成果商品化後對公共衛生和安全有很大的影響。
科研成果豐碩 增強港國際競爭力
獲獎團隊中,包括10間理大初創公司,其中部分由理大學者創立。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教授在發布會上恭賀得獎團隊,並指今屆成績令人鼓舞。是次獲獎將激勵他們在科研成果轉化和基礎研究上精益求精,推動大學繼續以創新科研,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增加香港和國家的國際競爭力。
45個獎項當中,19個為理大於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與其他國際頂尖院校共同開發的研究成果。趙教授表示,因應政府近年大力投資創科,校方會繼續實踐PolyImpact「造福世界」的理念,扶持不同的研究團隊將成果轉化,以至建立初創團隊,完善創科生態圈。「獲獎並非終點,理大最終希望成為培育創業家的搖籃」。
理大表示,透過不同創業支援計劃,至今培育了逾7600位創業家,包括理大學者、研究人員、校友和學生等;活躍的理大初創企業亦近500間,並獲得近400項國際和本地奬項。
人工智能 準確檢測鐵軌缺陷
近年世界各地的鐵路意外屢見不鮮,唯香港在內不少大城市難以縮短服務時間,進行全面的維修保養。理大產品可靠性暨系統安全研發中心就運用人工智能,透過為列車裝上鏡頭收集實時鐵軌圖像,檢測鐵軌缺陷,準確率接近九成,提高八倍效率。系統會根據缺陷嚴重程度,自動確定檢查和維護優先次序,從而增強安全性和服務可靠性。RailSwinX系統奪得國際發明家協會聯合會特別大獎和金獎,現正在不同地方的鐵路進行測試,希望可以適應不同環境。
中心自2020年成立以來,已經擁有18項專利,以及多個業界夥伴。多個項目也獲得今屆發明展獎項,例如診斷地下電纜和預測剩餘的使用壽命,可以節省逾九成的故障診斷時間。另外,使用深度學習模型的電梯鋼絲繩異常檢測系統,也可以及早進行缺陷檢測,防止災難性故障。
便攜式儀器 助及早診斷散光
散光影響着全球一半以上人口,而角膜的光學和形態散光影響深遠。傳統的檢測儀器體積大,不少診所對購置卻步,而且也需要病人配合,難為兒童測量。理大就研發全球首個便攜式高清角膜地形圖儀,在發明展榮獲沙特阿拉伯代表團特別大獎和金獎。
新款儀器便攜且具成本效益,而機上內置數據可確保精準測量。團隊已成功在校本視力篩查中應用,搜集了逾千名香港兒童的角膜地形圖,數據可用於訓練出更好適應香港的AI模型,對於年紀低至4歲兒童的視力發展至關重要,預料可於2025年初推出市場。
新技術助及早診斷黃斑病變
黃斑病變則是常常困擾本地長者的眼疾,但透過傳統設備如眼底攝影檢測到問題時,往往已經太遲,無法及早診斷。理大團隊突破技術框框,利用結構光學技術可以偵測早期的黃斑病變,延緩病情惡化。
儀器會產生一種獨特的偏光旋轉圖案,健康的眼睛可以清晰地看到圖像,而患有黃斑病變的眼睛則對圖像有不同的感知,可以廣泛應用在眼睛及視覺篩查,有望減低黃斑病變的出現率。項目除獲得評審團嘉許金獎,更奪得羅馬利亞錫比烏大學優異獎。
AR助視器 為視障者導航
獲獎項目AR智能助視器就可以為視障者導航,包括識別障礙物、人和文字、放大和縮小景象、反轉景象顏色,減少他們對傳統輔助(如拐杖)以及他人的依賴,能夠在各種環境中自由、安全地獨立行動。團隊預期年底可以獲取專利,未來程式可以應用在Google眼鏡、Apple Vision Pro等現有市場上的可穿戴式電腦,獲得評審團嘉許金獎。
但大規模生產的頭戴式產品很難符合每一個人的需要。不合適的眼鏡可能會造成不適、影響視力並對眼睛造成壓力,而頭盔也對於頭部仍在發育中、大小和形狀各異的兒童尤其重要。理大其中一個獲獎項目便是頭戴式產品定制系統,可以透過AI為頭戴物品量身定制,確保合適的貼合度和舒適感。項目除獲得評審團嘉許金獎,更奪得羅馬利亞錫比烏大學優異獎。
新型義肢 恢復身障者一半機能
傳統的義肢太重且昂貴,並不受病患待見。理大團隊研發以三維打印的新型前臂義肢ProRuka,設計基於人類手部尺寸及比例,輕巧且成本低。此外,ProRuka使用了聲肌圖結合AI,根據深層肌肉形態變化,可以即時解讀手部及手指活動,形成訊號並控制義肢,用家能更有效地以直覺控制,準確做出複雜的手勢,幫助使用者重拾自信、獨立和應有的生活素質。
團隊於去年5月中正式成立初創公司,現階段期望與本地或鄰近地區的互助機構等合作,共同改善設計及提升功能,期望未來可以令義肢手指活動幅度更精細,像真手指關節般調節開合角度。傳統訂製義肢可高達20至30萬元,新技術有望將造價壓低至1萬元以下,視乎市場反應。
AI光纖布 設計與感官治療並用
由理大與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合作成立的人工智能設計研究所,還研發出AI光纖布,將傳統的被動紡織品轉變為可進行互動的物料,獲評審團嘉許金獎。有本地發展商採用於旗下商廈的室內設計,亦有外國知名時裝商應用在設計上,以及有社福機構用於長者的感官治療。
這個系統有鏡頭接收影像,可以將特定圖像解讀為命令,透過辨識手勢和身體動作改變紡織品的顏色,辨識的類型和準確度有彈性,可以靈活地打造獨特的產品,更可離線工作。而且,當這種光纖紡織品發光時,不會帶電,所以使用者也不會感到不適,而且可以家用洗衣機清洗,十分方便。AI光纖布現在已經可以大規模生產甚至大規模客製化,而且可以透過改變光纖設計,減少裁縫帶來的浪費,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