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新自由主義曾被許多國家奉為圭臬。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一理論在現實中的種種負面影響逐漸顯現。波音公司的興衰恰恰是新自由主義在企業層面造成危害的例證。作為航空工業的翹楚,波音公司曾享有盛譽,其產品品質和工程師精神無可挑剔,為何走上了衰落之路?
本文通過分析波音的案例,討論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策略,以及在全球經濟和航空市場面臨挑戰時,中國如何通過合作和創新來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全文分上下兩篇轉載,本篇為下篇。
波音當前的信譽危機與財務困境
波音客機近年來的一系列事故,不僅在航空業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也成為了公眾討論的焦點。網飛2022年推出的紀錄片《一落千丈:波音大調查(Downfall: The Case Against Boeing)》深入探討了波音的衰落過程,揭示了公司在追求短期增長和利潤的過程中所忽視的安全和品質問題。這部紀錄片通過訪談和實地調查,展現了波音公司從一家以工程師文化為榮的企業,轉變為一家被財務目標驅動的公司的全過程。
紀錄片中提到的一系列事件,包括波音737 MAX 9型客機的艙門脫落、波音737-800型客機駕駛艙玻璃裂痕、波音747-8型貨機發動機故障等,都反映了波音在產品品質控制方面的嚴重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失誤,更是企業文化和管理決策的直接反映。波音的管理層為了滿足財務報表上的增長數字,不斷壓縮成本,甚至犧牲了飛行員培訓等關鍵的安全環節。
紀錄片還指出,波音的外包策略和管理下滑,以及在面對空客等競爭對手時的力不從心,都是導致公司危機的重要因素。波音的新飛機研發無法跟上市場的需求和資本的胃口,導致公司在產品更新上採取了權宜之計。這種短視的行為最終導致了737 MAX系列飛機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半年內發生兩起致命空難,震驚了全球航空業,並對波音的信譽造成了重大打擊。
紀錄片的上映,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但兩年過去後,波音的問題依然存在。這表明,改變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持續的努力和全社會的關注。儘管如此,那些勇敢站出來揭露問題的人,無論是波音內部人員、調查記者還是紀錄片製作者,都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他們的行動不僅揭示了問題,也為波音和整個行業提供了有效的改進意見。
近期,波音公司再次陷入由「吹哨人」引爆的安全文化和公關危機。據《紐約時報》2024年4月9日的報導,波音工程師薩姆·薩利赫普爾(Sam Salehpour)公開指控波音在製造波音777和787夢想飛機時存在嚴重的操作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導致飛機的使用壽命縮短,增加飛行途中發生斷裂的風險。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已開始對這些指控進行調查,而美國國會參議院調查小組也計畫舉行聽證會,這表明波音的安全問題已經引起了政府層面的高度關注。
這些指控不僅對波音的聲譽造成了進一步的打擊,也暴露了公司內部安全文化的深層次問題。如果只有巴內特這一位「吹哨人」,可能是孤證不立,但是波音的又一位「吹哨人」再一次揭露了公司為了節省成本而忽視安全生產的做法。根據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官網2024年4月19日的獨家報導,從2020年12月到2024年3月,僅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局(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一家監管機構就收到了32份針對波音的「吹哨人」投訴案件,其中包括13份投訴涉及航空安全問題,15份涉及工作場所安全問題,2份涉及欺詐問題,1份涉及有毒化學物品管理問題。鑒於包括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和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Board)在內的其他相關監管機構的有關數據還未披露,上述32份投訴案件應該還不能代表波音「吹哨人」投訴的全貌。
這些問題的曝光,不僅對波音的長期的市場地位和品牌信譽構成了威脅,也對其財務狀況造成了影響。根據2023年的財報,波音公司淨虧損約22.42億美元,這是公司連續第五年出現虧損。此外,波音股價的下跌和市值的蒸發也反映出市場對公司前景的擔憂。這些財務問題不僅影響了公司的運營和投資,也加劇了公眾對波音未來的疑慮。
波音的財務困境與其信譽危機相互交織。一方面,財務壓力迫使波音採取成本削減措施,這可能進一步影響產品品質和安全。另一方面,安全問題和品質問題的曝光損害了公眾對波音的信任,進而影響了公司的銷售和市場份額。
波音的未來挑戰與轉型策略
在信譽危機和財務困境的雙重壓力下,波音未來的挑戰顯得尤為艱鉅。要重建公眾信任並恢復財務健康,波音必須採取一系列轉型策略,這些策略需要從根本上重新審視公司的經營哲學和業務模式。這些危機和困境的根源在於新自由主義驅動下波音所擁抱的財務驅動文化,這種文化導致了對短期利潤的追求,而忽視了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
波音重建信譽和信任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其經營哲學和企業文化。通過改變財務驅動的經營模式,蕩滌新自由主義帶來的不良影響,重建以安全和品質為核心的企業文化,以及積極應對市場和行業的變化,波音才有望逐步恢復其在全球航空業的領導地位。
首先,波音需要重新確立以安全和品質為核心的企業文化。這意味着公司必須將產品品質和客戶安全置於首位,確保每一項決策和操作都符合最高的安全標準。波音需要加強內部監管,提高透明度,並對任何潛在的安全風險採取零容忍的態度。
其次,波音需要調整其財務策略,減少對短期利潤的依賴,轉而關注長期的可持續發展。這包括減少股票回購和股息支付,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研發和創新中。波音需要尋求平衡股東利益與公司長期發展之間的關係,確保公司的財務健康不會以犧牲產品品質和安全為代價。
此外,波音還需要加強與監管機構的合作,積極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和更新。通過與監管機構建立更加緊密和透明的合作關係,波音可以更好地理解監管要求,提高合規效率,同時也可以提升公眾對波音產品的信心。
波音的轉型策略還應當包括對供應鏈的管理優化。公司需要加強對供應商的監督和支持,確保整個供應鏈都能夠達到波音的安全和品質標準。這可能需要波音投資於供應商的能力建設,或者重新考慮外包策略,以確保關鍵組件和服務的品質。
最後,波音需要加強與客戶的溝通和關係管理。通過傾聽客戶的回饋和需求,波音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場趨勢,提供更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同時,波音還需要加強品牌行銷和公關活動,重建公眾信任,提升公司形象。
在全球航空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波音還面臨着來自空客、中國商飛等競爭對手的挑戰。波音必須通過創新和卓越的產品和服務來保持其市場領導地位。同時,波音也需要關注新興市場的發展趨勢,以及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新要求,以適應未來航空業的變化。
波音在未來所面臨的挑戰要求其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和變革。通過改變財務驅動的經營模式,重建以安全和品質為核心的企業文化,以及積極應對市場和行業的變化,波音有望逐步恢復其在全球航空業的領導地位。但這並非易事。新自由主義思維已經深度嵌入波音文化,並且符合依然在美國流行的新自由主義營商環境。
波音危機帶來的啟示與借鑒
波音當前的困境不僅是對公司自身的挑戰,也是整個航空工業的危機。這些問題的暴露,對於航空安全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警示。這些問題強調了企業在追求財務目標時,不能忽視產品品質和安全的重要性。
波音當前面臨的危機不僅是公司內部管理和企業文化問題的直接結果,也是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影響下的一個警示。這一危機表明,企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必須堅守對產品品質和安全的承諾,維護公眾信任和企業聲譽。波音的經驗教訓為其他企業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參考,即在經濟全球化和市場自由化的大背景下,企業應如何平衡財務目標與社會責任。
波音公司的危機為全球航空業提供了重要的啟示,同時也為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在波音面臨737 MAX系列飛機安全問題和信譽危機的背景下,中國航空市場的反應和應對策略,不僅關乎國內航空安全和經濟發展,也會對全球航空業的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首先,波音危機啟示我們,安全是航空工業的生命線。波音737 MAX系列飛機的兩起致命事故,突顯了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堅守安全底線的重要性。對中國而言,這意味着在引進外國飛機和技術的同時,必須加強自身的安全監管體系,確保所有運營的飛機都符合國際安全標準。
其次,波音危機也表明,技術創新和品質管理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中國航空工業在追求快速發展的同時,應注重技術創新和品質控制,避免出現類似波音的危機。C919大型客機的研發和生產,是中國航空工業自主創新的體現,但在追求進度的同時,更應保證飛機的性能和安全性。
此外,波音危機還反映出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據彭博社報導,波音在737 MAX系列飛機的生產中,外包了關鍵的軟體系統開發,竟把軟體開發外包給時薪9美元的兼職程式員,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安全問題的發生。中國航空工業在發展過程中,應加強對供應鏈的管理,確保關鍵技術和組件的自主研發和品質控制。
同時,中國也應該抓住機遇,推動國內航空工業的發展。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國內航空製造的水準。中國還應加強與國際航空組織的合作,參與國際航空標準的制定,提升中國在全球航空業中的影響力。
在全球經濟面臨衰退風險的背景下,中美之間的合作尤為重要。波音面臨危機,我們應開誠佈公地創造一切機會通過促成與美方的合作來實現互利共贏。中國通過與波音的合作,不僅可以穩定全球航空市場的信心,還可以為全球經濟的復蘇做出貢獻。同時,這種合作更有助於緩解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推動兩國關係向更加積極的方向發展。
概括地說,波音危機為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啟示和機遇。中國應以此為契機,加強安全管理,提升技術創新和品質控制,優化供應鏈管理,並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以實現中國航空工業的長遠發展和全球航空業的共同進步。
波音衝擊 2-2
原刊於「大灣區評論」微信平台,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題為編輯擬。
!doctype>作者簡介:
郑永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
袁冉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副研究员、助理院长,兼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