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灼見名家傳媒主辦的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邁入第四屆,希望利用生動活潑的比賽方式,引發社會各界對中華文化、歷史的興趣與關注,同時藉以提升全港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個人情操,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之境界。
本屆總決賽及頒獎典禮將於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舉行,香港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先生擔任主禮嘉賓。本社特設多個獎項,除冠、亞、季、殿軍得獎隊伍可上台領獎外,獲得腹有詩書教育獎的老師、親子獎家庭代表及第五名學生隊伍亦將受邀出席並上台獲頒獎項。準決賽及總決賽將由香港電台錄影轉播,藉以持續發揮賽事影響力。
灼見名家邀請之顧問團陣容堅強,由著名學者、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榮譽教授何文匯博士擔任首席顧問,同時邀請全港高等院校14位中文系所相關教授、學者擔任顧問及評判。出題範疇涵括中國文學、文化、歷史及哲學,初賽由60篇古典文學、成語和古文金句入門,希冀達致培養參賽學生文化涵養第一、競賽第二之精神。
參賽學校總數:總數不限,每所學校限一隊參賽。
參賽對象:
成員:每隊最多由 10 名小四至小六學生組成,每次出賽最少 3 名學生,包括一名隊長。每場出賽學生、隊長、智囊團組合可以不同,但必須是報名參賽的成員。
智囊團:出賽以外的其他隊員為智囊團。
比賽日期:2024年4月至6月
截止報名日期:2024年4月5日
初賽單獨賽
隊伍單獨出賽,全隊隊員可參與討論,答案由隊長或隊長指定隊員回答。10分鐘內回答最多20條問題,最高分首32名晉級,若同分情況下,由完成時間最短的一隊勝出。
由0分開始,第1-10題為選擇題,每題答對可得20分;第11-15題為背誦題,每題答對可得20分;第16-20題為短答題,每題回答對可得30分;所有題目答錯或略過不扣分,滿分450分。
出題範圍:
- 60篇必讀古典文學 – 初賽出題比重75% (按此下載60篇古典文學內容)(60篇必讀古典文學篇章內文刊於第三屆腹有詩書特刊,凡報名參賽學校可申請取得15 本。有關章節版本以教育局版本為準)
- 《一本正經學成語》、《一本正經學歷史成語》、《一本正經學古文》三冊,圖:馬仔,文:蒲葦,天地圖書出版 – 初賽出題比重25%
建議參考資料:
- 60篇必讀古典文學賞析重點(按此下載)
- 《一本正經學成語》、《一本正經學歷史成語》、《一本正經學古文》三冊,圖:馬仔,文:蒲葦,天地圖書出版
比賽日期:2024年4月13日
更新初賽比賽地點:新界沙田石門安睦里6號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小學部)
第二輪對壘賽
上一屆的冠、亞、季、殿軍學校作為種子隊參賽,共36隊比賽,分12場,每場3隊對壘,第一名直接晉級準決賽;第二名將於2024年6月1日參加復活賽,勝出一隊可一併晉級準決賽,共4場,每場3隊對壘。
比賽地點:九龍總商會(地址:何文田自由道2號龍總大廈)
出題範圍:
- 60篇必讀古典文學 – 第二輪出題比重60% (按此下載60篇古典文學內容)
- 《一本正經學成語》、《一本正經學歷史成語》、《一本正經學古文》三冊,圖:馬仔,文:蒲葦,天地圖書出版 – 第二輪出題比重15%
- 《論語》題 – 第二輪出題比重15%(60篇必讀古典文學中論語部分+《孔子的生活智慧》)
- 中國文化歷史題 – 第二輪出題比重10%(《三字經與現代社會》+現場播放影片題)
建議參考資料:
- 60篇必讀古典文學賞析重點(按此下載)
- 《一本正經學成語》、《一本正經學歷史成語》、《一本正經學古文》三冊,圖:馬仔,文:蒲葦,天地圖書出版
- 《孔子的生活智慧》(增訂版)潘銘基著,香港:匯智出版社 ISBN:9789887615682
- 《三字經與現代社會》施仲謀、李敬邦著,香港:中華書局出版。(按此下載)(不會考三字經意思及背誦題,出題範圍為中國歷史文化相關題目)
第二輪對壘賽比賽模式
每場比賽約45分鐘,分為必答及搶答環節。每隊有底分100分,每場三名學生上台參賽,其餘學生為智囊團。
一、必答階段
每隊作答10題,每題有10秒作答時間,答對可得20分,答錯或棄權不扣分,不設補答。最後一題為挑戰題,答對可得30分,答對全部題目額外增加30 分。每隊有三次諮詢智囊團機會。
二、搶答階段
搶答階段共20題,三隊參賽隊伍須按動搶答器,按鍵後待主持叫出學校名方可作答, 5秒內不作答視為棄權。答對可得30分,答錯或棄權扣20分,若第一搶答隊伍答錯或棄權,其他隊伍可補答一次,答對可得20分,補答答錯或棄權扣10分。
三、挑戰階段
多選題或單選題共3題,各隊同時作答,每隊可邀請兩位智囊團成員上台一起出賽。單選題及多選題答對可得30分,多選題須全數答對才得分,答錯不扣分,答對所有挑戰題額外加30分。
可點選觀看參考影片: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v9f9Oj1Ugx60qsaWdwdwdnFqadFasYoP&si=15qFdGAAVczv3s1o
準決賽對壘賽
共16隊比賽,分4場,每場4隊對壘,第一名晉級總決賽;第二名隊伍獲得本屆比賽第五名,第三名獲得本屆比賽第六名,第四名獲得本屆比賽第七名。
比賽地點:香港大學黃麗松堂
比賽日期:6月15日
出題範圍:
- 60篇必讀古典文學 – 準決賽出題比重40% (按此下載60篇古典文學內容)
- 《一本正經學成語》、《一本正經學歷史成語》、《一本正經學古文》三冊,圖:馬仔,文:蒲葦,天地圖書出版 – 準決賽出題比重10%
- 《論語》題 – 準決賽出題比重20%
- 中國文化歷史題 –準決賽出題比重20%(其中5%為現場播放影片題)
- 詩格律題:準決賽出題比重10%
建議參考資料
- 60篇必讀古典文學賞析重點(按此下載)
- 《一本正經學成語》、《一本正經學歷史成語》、《一本正經學古文》三冊,圖:馬仔,文:蒲葦,天地圖書出版
- 《孔子的生活智慧》(增訂版)潘銘基著,香港:匯智出版社 ISBN:978988761568
中國文化歷史題:
- 《三字經與現代社會》施仲謀、李敬邦著,香港:中華書局出版。(按此下載)(不會考三字經意思及背誦題,出題範圍為中國歷史文化相關題目)
- 《中華文化100常識話你知》朱法元 吳琦幸 夏漢寧 [美]高漢主編,香港:中華書局 ISBN:91789888572571(只考第一章及第三章內容)購買電子書連結:https://play.google.com/books/reader?id=zZAmEAAAQBAJ&pg=GBS.PA185
有關詩格律題的備賽資料可觀看何文匯教授的4條影片:
- 平仄與聲調:https://youtu.be/-o6uimC7H8c
- 認識反切與近體詩格律:https://youtu.be/QviFlQgfhmQ
- 近體詩格律 ── 應用篇:https://youtu.be/90o2Jo1zJNA
- 詩格律及唐詩賞析:https://youtu.be/DYc4wF4fRVk (何教授和學生示範環節時間:57:19:https://youtu.be/DYc4wF4fRVk?t=3439)
準決賽對壘賽比賽模式
每場4隊對壘,每場比賽約60分鐘,分為必答及搶答環節。每隊有底分100分,每場三名學生上台參賽,其餘學生為智囊團。
一、必答階段
每隊作答10題,每題有10秒作答時間,答對可得20分,答錯或棄權不扣分,不設補答。最後一題為挑戰題,答對可得30分,答對全部題目額外增加30 分。每隊有三次諮詢智囊團機會。
二、搶答階段
搶答階段共25題,四隊參賽隊伍須按動搶答器,按鍵後待主持叫出學校名方可作答, 5秒內不作答視為棄權。答對可得30分,答錯或棄權扣20分,若第一搶答隊伍答錯或棄權,其他隊伍可補答一次,答對可得20分,補答答錯或棄權扣10分。
三、挑戰題
多選題或單選題共3題,各隊同時作答,每隊可邀請兩位智囊團成員上台一起出賽。單選題及多選題答對可得30分,多選題須全數答對才得分,答錯不扣分,答對所有挑戰題額外加30分。
可點選觀看參考影片:https://youtu.be/smS3Q6NPyWk?si=eg7rvW9hq4kKqYWc
總決賽對壘賽
共4隊對壘,爭奪冠、亞、季、殿軍。
比賽地點:香港九龍紅磡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
比賽日期:6月22日
比賽時間:14:00 — 17:00
出題範圍:
1. 60篇必讀古典文學 – 總決賽出題比重55%
2. 《論語》題 – 總決賽出題比重15%
3. 中國文化歷史題 –總決賽出題比重20%(其中5%為現場播放影片題)
4. 詩格律題:總決賽出題比重10%
建議參考資料
1. 60篇必讀古典文學賞析重點
2. 《孔子的生活智慧》(增訂版)潘銘基著,香港:匯智出版社 ISBN:978988761568
中國文化歷史題:
1. 《三字經與現代社會》施仲謀、李敬邦著,香港:中華書局出版。(不會考三字經意思及背誦題,出題範圍為中國歷史文化相關題目)
2. 《中華文化100常識話你知》朱法元 吳琦幸 夏漢寧 [美]高漢主編,香港:中華書局 ISBN:91789888572571(只考第一章及第三章內容)
有關詩格律題的備賽資料可觀看何文匯教授的4條影片:
1. 平仄與聲調:https://youtu.be/-o6uimC7H8c
2. 認識反切與近體詩格律:https://youtu.be/QviFlQgfhmQ
3. 近體詩格律 ── 應用篇:https://youtu.be/90o2Jo1zJNA
4. 詩格律及唐詩賞析:https://youtu.be/DYc4wF4fRVk (何教授和學生示範環節時間:57:19:https://youtu.be/DYc4wF4fRVk?t=3439)
總決賽對壘賽比賽模式與準決賽一致
學生
優等獎:每位參賽學生,無論晉級與否均可獲嘉許證書。
第九名:共12隊,由第二輪第三名參賽學生獲得,可獲嘉許證書。
第八名:共8隊,由第二輪復活賽第二、三名參賽學生獲得,可獲嘉許證書。
第七名:共4隊,由準決賽第四名參賽學生獲得,可獲證書、獎牌。
第六名:共4隊,由準決賽第三名參賽學生獲得,可獲證書、獎牌及價值500港元書券。
第五名:共4隊,由準決賽第二名參賽學生獲得,可獲證書、獎牌及價值1,000港元書券。
殿軍:可獲證書、獎牌、獎盃及價值3,000港元書券。
季軍:可獲證書、獎牌、獎盃及價值5,000港元書券。
亞軍:可獲證書、獎牌、獎盃及價值8,000港元書券。
冠軍:可獲證書、獎牌、獎盃及價值10,000港元書券。
學校
所有參加學校均獲得「腹有詩書學校」證書。
訓練老師/團隊
每間參與比賽的學校負責老師或團隊可獲得「腹有詩書教師」證書。
成功晉級第二輪學校,負責老師或團隊可獲得「腹有詩書教育獎」證書。
*教師團隊不超過10位
家長
順利晉級準決賽的學生家庭可獲得「腹有詩書親子獎」證書。
首席顧問:何文匯博士
香港大學文學士及哲學碩士,英國倫敦大學哲學博士。先後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教務長及香港中文大學—東華三院社區書院創校校長,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榮譽教授。著作包括《人鬼神》、《詩詞曲格律淺說》、 《粵音正讀字彙》、《粵音平仄入門》、《文匯文選》、《周易知行》、《漢唐詩雜說》、《談學習,憶名師》等。
鄒嘉彥博士
先後於美國、澳洲和香港任教,現為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專任教授、香港城市大學榮休語言科學講座教授、泛華語區語料庫(http://www.livac.org)始創人。近年專研潮語,並始創電腦衍生中文「成語填字坊」遊戲。早年獲哈佛大學碩士、加州大學博士學位,並為比利時皇家海外科學院院士。著有《漢語與華人社會》、《漢語計量與計算研究》等。
單周堯博士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文學院院長及中文系系主任。有「活字典」之稱號,任教香港大學逾37年,曾任香港大學明德教授及中文系主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榮譽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央文哲研究所學術諮詢委員、清華大學榮譽研究員、南開大學榮譽教授及東北師範大學榮譽教授。研究範圍包括:文字學、音韻學、出土文獻及《左傳》。
方梓勳博士
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學院院長及教授。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其後分別於約克大學及多倫多大學取得文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曾任教多倫多大學及約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前主任。發表有關翻譯、文學和戲劇論文逾100篇。編著作品有《香港話劇論文集》、《廿一世紀的華文戲劇》等。英譯及中譯作品包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的The Other Shore(《彼岸》)、Of Mountains and Seas(《山海經傳》)、《等待果陀》、《推銷員之死》等。
施仲謀博士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教授。研究範圍以漢語語言學、中文教育及中華文化為主。專著有《語言與文化》、《語言教學與研究》、《廣州音北京音對應手冊》、《普通話教學理論與實踐》、《中國內地、台灣、香港、澳門語文能力測試與比較》、《朗誦的技巧與訓練》、《朗誦教與學》、《中華文化承傳》、《中華文化擷英》、《中華經典啓蒙》、《中華經典導讀》、《香港傳統文化》、《香港中華文化教育》、《三字經與現代社會》、《論語與現代社會》、《詩詞欣賞與品德情意》、《紅樓夢詩詞釋義》、《延壽與禪宗》、Introduction to Chinese Culture、A Japanese-Cantonese Dictionary、Putonghua for Foreign Learners及Cantonese in Hong Kong等三十多種,分別於內地、臺灣、香港及日本等地出版。曾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任、香港中文教育學會會長,現任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常務理事。
楊永安博士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文學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主修中國歷史)。1988年起在香港大學執教,現任中文學院名譽副教授。研究範圍包括民族文化、性文化、道教及民間宗教、華南地區史、香港及東南亞史、海外華人史、政治史、隋唐史、明史等;任教範圍亦多涵蓋上述項目。現正參與中國國務院清史編修《清史‧香港志》計劃。
李雄溪博士
香港大學文學士,香港大學哲學碩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編著的學術著作包括:《嶺南大學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海峽兩岸現代漢語研究》 、《耕耨集 ── 漢語與經典論集》 、《中國語文叢稿》等。近年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包括〈再論香港殖民地色彩詞語的廢存 ── 從「太平紳士」到街道名稱〉及〈英華書院與《伊索寓言》的國學化〉等。
郭鵬飛博士
國立台灣大學文學士,香港大學哲學碩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研究興趣涵蓋中國語文學及經學。曾任教香港嶺南學院中文系(現嶺南大學),於1997年加入香港城市大學,現為中文及歷史學系教授,開授科目包括古代漢語、中國語文學、高級中國語文學及政府及公共行政中文。主要學術著作包括《洪亮吉左傳詁斠正》、《爾雅義訓研究》,並曾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陳瑞端博士
香港資深語文教育工作者,於1988年加入香港理工大學,分別擔任過中國語文教學中心主任、中文及雙語學系主任、人文學院副院長、香港孔子學院院長。她自1992年開始即參與香港教育局及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多項有關中國語文及普通話課程的規劃與改革工作,並於2009至2015年擔任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成員。因對香港的語文教育多所貢獻而於2015年獲得香港特區政府頒發榮譽勳章。
潘銘基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化研究所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伍宜孫書院副院長暨通識教育主任。研究領域包括儒家文獻、漢唐經學、歷代避諱、域外漢籍、博物學等。著有《孔子的生活智慧》、《孟子的人生智慧》、《賈誼及其新書研究》、《顏師古經史注釋論叢》、《漢書及其春秋筆法》、《字書裡的動物世界》、《煩囂與寂靜》等。
熊志琴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高級講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曾任香港都會大學人文、語言與翻譯學系系主任兼副教授。編有 《文學與影像比讀》(與盧瑋鑾合編)、《經紀眼界──經紀拉系列選》、《異鄉猛步── 司明專欄選》;編校《淪陷時期香港文學作品選──葉靈鳳、戴望舒合集》、《淪陷時期香 港文學資料選(1941-1945)》;另有口述歷史《雙程路:中西文化的體驗與思考(1963-2003)── 古兆申訪談錄》(與盧瑋鑾聯合編著)、《結緣兩地──台港文壇瑣憶》(鄭樹森訪談錄)、《香港文化眾聲道》(1, 2) (與盧瑋鑾聯合編著)等。
李家文博士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新聞學)博士、碩士。現任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專業應用副教授,以及大學傳訊總監,研究興趣包括新聞學、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播、數碼人文發展等。現為社區參與廣播服務評審委員會成員,著作包括《武藝傳承──香港葉問詠春口述歷史》、《新聞是歷史的畫面:香港的電視新聞》、紀錄片《守道》、《記錄時代》及《撼動》等。
賴慶芳博士
香港大學文學士、香港大學哲學碩士、英國倫敦大學博士。現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碩士課程講師、香港作家聯會學術部副主任、全港青年學藝比賽評判、香港小說學會理事。歷任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導師,香港城巿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兼任講師、珠海學院中國文學系專任副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訪問教授、日本國立島根大學亞太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香港中文文學獎評判等;中港台三地出版學術論著、教育專書,共計六種十個版本。主要包括《南宋詠梅詞研究》、《搜神記》、《中信國學大典:搜神記》、《千古美人物》、《通識中國文學》、《輕鬆學寫作》等。另有小說、散文、詩詞散見報章雜誌。
黃自鴻博士
香港大學文學士(一等榮譽)、哲學博士、教育文憑,現職香港都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研究興趣為文學批評、中國現當代文學、杜甫研究、中國古典傳記,多次獲得研究資助,著有《小說空間與臺灣都市文學》及學術論文多種,編有《數碼時代的中國人文學科研究》(合編)。論文發表於世界各地學報,包括《杜甫研究學刊》、《國文學報》、《漢學研究》、Acta Orientalia Academiae Scientiarum Hungaricae、Ming Studies、Monumenta Serica等。
中文教育特別顧問:蒲葦老師
香港大學中文系一級榮譽文學士、文學碩士及教育文憑。歷任中學中史、中文、文學科主任。《明報》教育專欄作者、教參書編者、大學中文教學顧問,多次應邀主講寫作及教學講座。編著作品包括《我要做中文老師》、《寂寞非我所願》、《說話考試不離題》、《師生有情》、《DSE中文科16課必考範文精解》、《一本正經學成語》、《一本正經學古文》(與馬仔合著)等。
查詢:
江婉莹小姐 電話:2818 3011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范夏娃小姐 電話:2818 3318 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活動如有任何爭議,主辦方將擁有最終解釋及決定權。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