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了長假期外出多人,決定留港消費。街道暢通,不止大部分餐廳訂枱,連打網球訂場,都變得很容易,某些商場,更多年來首次再以免費泊車吸引顧客。當然從零售、餐飲業和整體香港經濟來說,悠閒慢活並非好事,近日大批餐廳、零售店,包括中環某高級百貨公司相繼結業,又再成為備受關注的熱烘烘話題。
餐飲零售業不濟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都已經耳熟能詳,包括性價比不及深圳、服務素質和態度差,且缺乏新意、人手不足和租金仍然太貴等。其實訪港旅客量已回升不少,但外國遊客仍然少,仍以內地客為主,且有明顯消費降級趨勢。結果是每周末,尤其長假期,香港仍淨流出數十萬,甚至近百萬人!除此,近年電商快速崛起, WFH變得普遍,疫情更把不少人訓練成為「廚神」,結果都是減少外出和消費。
餐飲零售業不濟 主因經濟差
以上各種因素都是真的,但最重要和歸根究柢的原因仍然是經濟差。過去數年,香港以至全中國股市樓市不斷下跌,成交亦大量萎縮。中原領先指數近兩周因撤「辣招」而有所回穩,但今年仍跌近1 %,從3 年前高位更跌近25%。股市當然更差,恒指27年紋風不動(所有其他中國股市指數亦差不多),更已連跌4年,今年仍暫跌了約2% ,對比本已不算高的2018 年歷史高位33223 點,腰斬一半!過去4年,中國股市摧毁了全國人民、血汗辛勤製造出來的40萬億元人民幣和港元價值財富,再加上團滅整個海外企業美元債市場,恐怖地數十家內房和其他相關企業的超過6000億美元債,全部接近歸零!雷曼算什麼?這不止是個世界紀錄,簡直是前所未見的歷史「創舉」!
盛事經濟已有點失控
消滅上百萬億人民幣和港元的樓、股和債等資產價值,對不起,一點都不「虛擬」,對經濟、人民的傷害非常非常「真實」,不少朋友因此「實體」傷害而變得抑鬱,有些人更不幸自殺!消費不受影響,生育率能反彈才奇怪!香港政府實在已努力「救亡」,不惜工本,先搞「夜繽紛」,再大搞過百項「盛事經濟」,又同時到世界各地,尤其中東引資招商!暫仍未知對經濟有多少幫助,但不幸已弄出不少醜聞,亦為市民提供一些笑料。
阿里.馬克圖姆(Sheikh Ali Al Maktoum)歌藝了得是真的,是否有錢投資,則仍是個謎,但願他真的不會令到港人損失一分錢。最怕是他「真的」要來港投資,但諸多要求,例如要求港府提供優先劣後「兜底」保證,更要小心要求港府「matching fund」,把錢先打進他的所謂「家族辦公室」户口。電騙手法層出不窮,受害者不一定是長者公公婆婆!香港貴為國際金融中心,自然會有些所謂「盛事」在此舉行,但近年財赤嚴重,每年近千億元,公共開支實應量入為出。但近月搞的「盛事經濟」,老實講,已有點失控感覺。先有美斯「罷踢」事件,賽後檢討,我認為反而應「感謝」美斯為香港省錢,如果他落場踢,香港似乎需付出1600萬元「M品牌」贊助費和場地補助金!
財赤嚴重 更應量入為出
早前情人節期間,由英國時裝設計師Anya Hindmarch設計的「Chubby Hearts」氣球,費用760萬元(據說淘寶600元人民幣買到),市民已嘩然。復活節期間,由日本teamLab設計,在灣仔海旁的「光漣」復活蛋的免費展覽就更離譜,盛惠5000萬元!我在外國也看過 teamLab的不同展覽,但都是收費的。除此,如要刺激本地經濟,和培養本地人才,為何不給予香港和內地藝術家多些展示才華機會,和賺取豐厚收入?老實講,我有名對藝術有興趣的業餘朋友,過年時家中的雙龍新春喜慶佈置,已勝過這些專業昂貴展覽很多,不止不收費,用的更是循環再回收物料,包括廁紙筒和用完的利市封。
每月搞一次煙火和無人機表演,就真的可以令經濟復蘇?沒這麼簡單吧!我們需要實事求是,不怕忌諱,正視問題。如要有機會恢復經濟動力,需要做一些政治和經濟兩方面的實際改革。
我已多次建議在通過23條立法後,已無後顧之憂,現在正是最好再度推行政改時機,完成《基本法》另一個空白,第45條有關政改包括普選特首的模糊「承諾」,但不幸沒有時間表和路線圖。本以為孤掌難鳴,喜見最近謝清海撰文提出同樣意見,正是英雄所見略同。有些人誤以為難得剛通過了23條,所以應所謂專注搞好經濟,絕不可重提政改。我也想忘記政治,不幸這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基於裏外各種原因,事實是如政制不獲改進,經濟前景亦極難改善。
政制不改進 經濟極難改善
政改有何好處?最重要當然是大大擴闊代表性和增加認受性,和由1500名選委變成數十萬,甚至過百萬的民意授權(mandate)。因此就可名正言順和較容易推動重要的社會和經濟改革,例如增加長者福利、撥改部分郊野公園作其他發展用途、增加各種移民名額,和甚至考慮擴闊稅基等。一個有民意代表的政府,亦當然是較受民眾監督,防止貪腐和無度揮霍支出。
更有民意代表的政府,亦可為香港人和企業在內地爭取全面「國民待遇」,為投資者爭取公平合理、合法待遇。希望可幫助至關重要的金融業,尤其資管業在國內的發展。如成功,香港不止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應可提升成為中國的資產管理中心,對全國經濟發展都有積極正面作用。
過去幾年股樓債市極低迷的原因,除了美國加息、抹黑香港、全方位打壓中國發展,和中國長期過度投資、拖慢經濟,導致3D危機(debt , deflation , demographics)外,因未能完成《基本法》23和45條立法,而引起的多年、日益嚴重政治和社會動盪和不確定因素,亦影響本地、內地和國際投資者信心,恒指PE才會跌至8倍。如政改成功,將是令所有投資者對香港和中國內地改觀的最佳方法。政改不止能吸引資金,亦可吸引更重要的中國和國際人才。
香港是所謂外向型經濟,即極受全世界尤其內地經濟影響。香港可以做的當然包括盡量融入大灣區,同時對國際貿易和投資保持自由開放態度,但亦應小心處理公共財政,量入為出。剩下來的數千億元盈餘得來不易,香港信貸評級前景仍屬負面,如因持續大幅財赤而被降級,借貸成本將上升,財政狀况將更困難。最需要改革的是中國的經濟政策和發展模式。投資硬件高科技、先進製造業,和新質生產力固然重要,但必須小心避免過度投資,形成更大的債務問題。平衡發展模式更重要,互聯網服務業也是高科技,值得栽培,不是打壓,更與最重要的AGI發展息息相關。中國亦必須鼓勵消費,把GDP 佔比提升至最少50%的較合理水平。
房地產非邪惡 不應歸零「懲罰」
同時不可再拖延,必須處理已發酵3年、日益擴大的債務問題,尤其海外債問題,內地、香港和國際投資者,都必須得到合法、合理和公平對待。請不要誤解海外債「structurally subordinated」(結構上劣後),因此就理應歸零,這是一個非常錯的概念。房地產亦非邪惡,投資者不是「罪有應得」,歸零不是應得「懲罰」!其實內地房地產價格只跌了約10%至20%,即使某發展商槓桿高達200 %(極罕有),理論上,所有債主,包括銀行、國內債券持有人,和甚至國外債券投資者,都應可得到100% recovery value(回收值)。在全球無數破產和債務重組案例中,尤其高資產的房地產行業,即使需要進行「debt for equity swap」(債換股),或接受「haircut discount」(理髮打折),最少都有90%、80%,或最少50%至60% recovery value。幾乎從未見過如現今幾乎所有中國房地產案例般,債券價格,即使重組後,仍只有極低的10%,甚至侮辱性的1%至2%!
處理好美元債危機 助重建中國信貸聲譽
不少內房企業出事前,財務報表上都有數百億甚至上千億元人民幣「unencumbered cash」(未支配現金),但海外債到期時,竟然一分錢都還不到。是否企業造假、核數師疏忽,甚或串謀?都有可能,但其實最大問題不一定是企業想賴數,而是央行、銀監、證監、外管、地方政府和商業銀行,互相推搪,不斷拖延,永遠不作決定,結果就是讓所有債價 free fall(自由下跌),跌至完全不合理的零價值也不管。即使香港法庭企圖保護債權人,頒布破產清盤令,但在國內又如何執法?真的可以停止所有工程,防止資金流失,放棄「保交房」,馬上拍賣資產還債?對投資者來說,他們只看到「一國兩制」的壞處和漏洞!如要重建中國的國際信貸聲譽,恢復投資者對香港資本市場信心,必須公平處理好這個超重要、數千億美元的巨型債務危機!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