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從香港管弦樂團的社交平台,看到了一則音樂會通告──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閉幕音樂會。在一個樂團的平台,看到另一樂團的宣傳,非常罕見。印象中,多年前只見過香港小交響樂團為韓國統營音樂節樂團,做過香港東道主的宣傳。無獨有偶,今次港樂亦為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的香港區主辦機構,亦提供導師為學員做培訓。
這個樂團名為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樂團,是突然彈出來的嗎?回顧一下,這個樂團本為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的學員樂團,以大提琴家馬友友為領導者,亦曾聯同指揮家米高‧史頓(Michael Stern)來港演出。但疫情期間停頓了整個計劃。今年,指揮家哈丁(Daniel Harding)接棒成為音樂總監,繼續這項建基於中國南方的音樂使命。
從小到大,筆者所理解的國內著名的音樂學院,都是江南以上的北方,尤以培訓弦樂演奏者為重,能打入歐美國際古典音樂殿堂的音樂家,這30、40年來,可謂比比皆是。而南方一帶,則在培養鋼琴人才方面,在這20、30年來亦出過一些在國際上得到重要獎項的人才。但整體而言,以廣東一帶培養整隊管弦樂團不同崗位的文化,似乎還在起步的階段,歷史上當然不及北方來得久遠。
易名再度來港 演出本地作曲家作品
今年的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樂團,易名後再度來港,新學員也在新人事新作風下,作為期大約10天的培訓和演出。而在香港這最後一站,就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演出了兩首著名的試金石。不過,本港的年輕作曲家梁皓一,卻有一首專為這次演出而寫的新作,由廣州交響樂團委約的《天穹之志:大灣華章》。過往對梁皓一的作品認識不深,都只是大概近一年才初次接觸。而單看作品的宏偉標題,其實是嚇了一跳的。
不過相反地,作品的素材原來非常容易接受,整體上以歡快熱鬧為大前提,有着容易聆聽、充滿活力的旋律和色彩,與欣賞西洋的近代古典音樂沒有很大的差異,但間中卻會出現中國音樂的元素,但就不肯定是否來自廣東音樂。客席嗩吶演奏家馬瑋謙、客席笛子演奏家巫致廷,在作品當中有特別觸目的中國韻味調子的演出。樂團與指揮哈丁的演繹,似乎很容易就把仿如節慶氣氛的內容,自然流暢地演繹出來。
今年不清楚是否潮流時興,不足半年,連今次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樂團在內,已是第三隊樂團採取非常道、非一般的聲部位置安排。亦即是第一小提琴及低音提琴在舞台左邊,往右轉就是大提琴、中提琴,及第二小提琴。不同的只是,今次是文化中心音樂廳,而不是大會堂音樂廳而已。
莫札特降E大調交響複協奏曲
今次的音樂周,亦請了兩位年輕的演奏家擔任獨奏,他們合作的是莫札特的《降E大調交響複協奏曲,K364》。小提琴家法蘭(Vilde Frang)、中提琴家格羅斯茲(Amihai Grosz),在這首樂曲中的演繹和合作只能說是一般。畢竟他們各自演繹出的風格,即使音色甜美,但與莫札特作品的基本氛圍,似乎都有一段距離,在細緻的基礎上,已不算很成功,音準亦可能影響甚大。而且,兩人之間的共識,也頗不一致,這是教人感到非常意外的!
樂團的扶持方面,哈丁帶領樂團成員掌握古典氣息的色彩方面,可能因為樂團聲部的擺位影響,層次上過於朦朧,小提琴組的線條,似乎也與低音提琴打成一片,難有帶領旋律外圍框架的至上地位;而且,更與其他曾以此種排位的樂團一樣,犯下第一小提琴組經常不整齊的情況。整體上,哈丁把管樂組融入弦樂聲部的平衡上,其實相當好,而整個樂團對於莫札特音樂的典雅與機靈的特質,團員的悟性亦其實相當高。但就以整首樂曲的全面感覺來說,獨奏家之間、獨奏與樂團之間,加上樂團及獨奏家本身的瑕疵而言,所以演出未如人意。
德伏扎克第九交響曲
而對於下半場的德伏扎克(Dvorak)的《第九交響曲》,本來無甚期望,但整首作品奏完後,卻反而令人看到不少精妙之處,當然亦好壞參半。基於樂團聲部在舞台上的排位,筆者始終覺得影響甚大,這的確是負面的展現。整體上,小提琴組的聲量太弱,與樂團中一是不來、一來便非同凡響的銅管組,基本上起不了線條上的對立或支持的功能。這大概被低音提琴的頻率「溝淡」了銳氣吧!不過,大提琴組在這首作品中,水平的統一整齊、音樂感的活靈活現,亦是優秀專業樂團的表現。
第二樂章中,木管組在中段的大和弦強奏段落,支持力不足,導致整個樂團的力量突然下傾,只能說是他們在音量的控制上,水平未能如期。擔任英國管獨奏的團員,沉穩哀怨的演繹,表現倒是非常不錯。但是,能夠與職業樂團爭一日之長短的時刻,也不是沒有出現。
在第四樂章末段,縱橫交錯的線條段落,銅管組的堅定輝煌,卻是難能可貴。樂團主要由學生組成,即使有職業樂團成員在內,但水平和觀念上,都不可能於短時間內得到共識。哈丁在這首交響曲中建立起的基石,偏向於自由、輕鬆、和朦朧,這與德伏扎克作品風格的理念,也可說得通,而且整個樂團而言,對於旋律的音樂觸覺,可謂非常出色,青春感與力量互相交織;但在聲部的平衡上,效果的問題就相當大。哈丁塑造出的樂團色彩,就如英國風格的室樂團一樣,但用來演繹這首張力龐大的交響曲,內蘊顯然不足。
令人稱奇的是,他們的加奏樂曲,卻是香港的代表作──顧嘉煇的《獅子山下》。哈丁作為一位外國人,團員亦不是那時代的香港人,演繹起這首管弦樂曲,卻出奇地淡定溫暖,充滿大愛。
後記
樂團的排位,依然是筆者認為放不下的遺憾。因為這已是第三隊樂團試行,而效果亦依然有點不可理喻。觀眾席裡,亦依然有聯群來聽音樂會的學生,但他們自家一班在談笑,顯然不是在欣賞音樂;而談笑中發出吱吱雜雜的「口水聲」,對演奏中的音樂,造成極大的滋擾。
其他亦有部分聽眾,經常在隨身手袋中掏出物件或拆解膠袋,亦不停製造滋擾的噪音。即使示意叫他們停止,一眾還是依然故我,自得其樂。大灣區,我們中國人的南方,在培養有素質的大灣區下一代的音樂人才外,是否應該積極培養有素質的下一代聽眾?香港、澳門、整個南中國, 還望盡早多加教育,逐漸回歸到優秀的嶺南民風地域。
註:作者評論節目為2024年1月31日於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上演的「 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閉幕音樂會」。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