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13 2025 02:59:55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學術及藝術的泰山北斗——饒宗頤

饒宗頤文化館是鬧巿中的綠洲,饒宗頤老先生更是香港文化沙漠中的一大片綠洲。
 
饒宗頤的學術發端於續其父遺志,年青時編著《潮州藝文志》,開「潮學」之先。潮州是中國南隅一角,後因緣際會唐代大文豪韓愈因「諫迎佛骨」慘被眨官8000里路,來到潮州為官八個月,不但驅除鱷魚之害,短短數月時間已移風易俗,實為潮州之幸運,能受惠於韓文公的薰陶。
 
因此,潮州的一條主要江河以韓江命名為紀念,韓江之旁之山也建有韓公祠,韓江之上建有湘子橋。﹙相傳八仙之一的韓湘子是韓愈的侄兒﹚,湘子橋畔也建有一座饒宗頤文化館。可說潮州人因韓愈而驕傲,饒公說學寫文章,應師韓愈;我也因饒公而驕傲,學中國文化亦可由饒公入手。

 

作深入考證 糾正權威學者說法

 
饒公有許多的強項,最主要的是文字學和目錄學,筆者「雖不能至而心嚮往之」。饒公一生「讀萬卷書」﹙幾年前,饒公把自己的30,000本書冊送香港大學,並成立饒宗頤學術館﹚,「行萬里路」-東渡日本、西極羅馬,仿效司馬遷、鄭撨、顧炎亭等能深入的考證,並提供許多新資料,糾正了不少權威學者的說法,例如錢賓四對西周發源地在汾河之說,他力主應是在甘肅平淳、共盤山和隴山地帶,並列舉許多有力的考證他的功力深厚,愈難的研究項目他愈感興趣,開研究風氣之先。
 
他以「踏勘」為治學的方法,提出「三重證據法」,包括在紙上的文獻,地下的文物和出土的文獻三者作校對,令他所得的結論均擲地有聲,信度極高,是做學問的典範也。
 
饒公的勤奮、天賦、學養可說已舉世無幾人可及,能與他相提並論的學人,也許只有季羡林了,但大師已在幾年前辭世,而饒公的身體還好,直迫百歲之鶴齡,可喜可賀。饒公的學問是上接清代的樸學,四九年旅居香港,可安心研究。在港享受政治穩定,學術自由的優勢,並能與日本、歐美的學術界交流,所以才能造就了一代學術北斗。
 
而在藝術的成就也一時無兩;台灣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說:「先生法書上追漢魏、下邁蘇黃。山水人物,尤蒼茫澹遠,自闢蹊徑。而古文辭駢儷並擅,義正旨遠,道德、文章、書畫、辛亥以還,公其巨擘也。」所以,香港人也應能有饒公的出現而倍感自豪。
 
饒宗頤文化館是鬧巿中的綠洲,饒宗頤老先生是香港文化沙漠中的一大片綠洲,這麼近也這麼遠,若你還對他陌生,請在美孚港鐵站 B2出口,走五分鐘路前往一看,或在 Youtube 收看港台電視節目,傑出華人系列之饒宗頤,必有所得。饒公不只是香港之光,更已是國家級的一件瑰寶明珠啊!
 
﹙封面圖片:香港大學網站﹚

 

陳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