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名片,我是誰?

一年下來,我們都收到很多名片,也給出很多。過年前,總會整理一下。整理時我總問自己:沒了這張名片,對方是誰?而我又是誰呢?

過年前是換工作的時候,告別舊名片,迎接或暫時沒有新名片。

社會上大部分的關係,都是名片與名片的關係,而不是人與人的關係。

我們其實並不真的認識彼此是個怎樣的人,只認識彼此名片上那個頭銜。

當那個人不再擁有那個頭銜,我們會繼續聯絡的通常是那個頭銜,而不是人。

不能只活在名片後面

以我為例。當我有一張總經理的名片時,手機像遊樂園一樣擁擠。

當我辭去了那個職位,手機變得像殯儀館一樣死寂。

打個包,轉過身,世界就不一樣了。

失去了名片,我的世界縮水二分之一。也就是說之前我有二分之一的人生,不是在做自己,而是在扮演某個頭銜。

扮演頭銜沒什麼不對。每個人都要賺錢養家,成人生活就是如此。

重要的是:當我們卸下頭銜,下班回家,還有沒有另一個的自己?那個自己,有獨特的信念、和繼續闖蕩的本事。那個自己,有除了名片上的頭銜外,讓別人保持聯絡的價值。

那個自己,有幾個真正的朋友。那些不管你是總機或總經理,都在你身邊的人。

因為沒有任何名片是永久的,所以不能只活在名片後面。

我以過去的公司為榮,他們造就了我,我也沾了他們的光。但接下來我得靠自己。我是我,好或壞,就是這樣了。沒辦法再靠名片的蘋果光,讓自己更漂亮。只能靠內心的百寶箱,讓自己更堅強。(Shutterstock)
我以過去的公司為榮,他們造就了我,我也沾了他們的光。但接下來我得靠自己。我是我,好或壞,就是這樣了。沒辦法再靠名片的蘋果光,讓自己更漂亮。只能靠內心的百寶箱,讓自己更堅強。(Shutterstock)

離開名片 創造自己的生活

離開大公司後,我問自己:沒了名片,我是誰?

找答案的過程,我試着「重新做人」。做一些有趣的事,跟別人分享。同時讓自己和別人知道:如今我只是我了,不再代表任何其他的人和事。

我以過去的公司為榮,他們造就了我,我也沾了他們的光。

但接下來我得靠自己。我是我,好或壞,就是這樣了。沒辦法再靠名片的蘋果光,讓自己更漂亮。只能靠內心的百寶箱,讓自己更堅強。

我這樣對自己,也這樣對別人,結果意外交了很多朋友。

認識陌生人,大家習慣叫我老師,急着把他的案子告訴我。我總是說,先別談案子,我們隨便聊聊。讓我先認識「你」,了解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因為沒有任何案子,比完成你自己這個案子,更艱難、更有趣。

一年下來,我們都收到很多名片,也給出很多。過年前,總會整理一下。

整理時我總問自己:沒了這張名片,對方是誰?而我又是誰呢?

原刊於作者Facebook專頁,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王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