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是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優勢之一

歷史上好些突破性發展,都是源自年輕人甘願冒險嘗試做一些,時人都覺得浪費時間和徒勞無功的事情。那些年輕金融巿場才會和才可做的事,會否是其中一些香港可考慮的機會?

無負今朝少年時
去管多少不平事
是與非盡在我心
冒死生存情義

無論幾多次成敗
要創一番英雄事
歷百險大步去闖
擲死生留名字

悲我願放下 苦我願去嘗
悲歡我自知……

──《英雄出少年》主題曲
(關正傑主唱,顧家輝作曲,鄧偉雄填詞)

許多偉大運動 都是起源年輕人

一直以來,年輕的定義甚具爭議。在很多人眼中,20、30歲的小伙子,對世事能知多少?這見解不無道理,不過,事實上,歷史上幾位人類的偉大導師,出道時也不過30歲左右,如佛袓釋迦牟尼開始覺悟、耶穌開始傳道都是30歲左右。筆者又想起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的弟弟羅拔·甘廼迪在1966年發表了一篇以「希望的漣漪」(The Ripple of Hope)為題的演講:

人類歷史上很多在思想和行動上的偉大運動,都是起源自年輕人:一位年輕僧侶(馬丁路德)開啟宗教改革,一個年輕的將軍(亞歷山大大帝) 將其帝國由馬其頓擴展到地球的邊緣,一位年輕的女士(聖女貞德)為法國奪回領土,一位年輕探險家(維斯普奇)發現了新大陸。當謝佛遜向舉世宣告「人人生而平等」理念時,他只有32歲。Yet many of the world’s great movements, of thought and action, have flowed from the work of a single man. A young monk began the Protestant reformation, a young general extended an empire from Macedonia to the borders of the earth, and a young woman reclaimed the territory of France. It was a young Italian explorer who discovered the New World, and 32 year old Thomas Jefferson who proclaimed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這個世界需要年輕的品質

筆者提到以上演講,主要是想說明在國際金融中心這個「行業」裏,香港尚是年輕人,可能正是相對優勢所在。至於年輕究竟意味着什麼,演講的下一段值得我們深思:

這個世界需要年輕的品質:年輕不是指人生的某個時期,而是一種心態,一種意志的狀態,一個想像力的品質,一勇氣能蓋過膽怯的氣度,一股不甘於安逸和勇於探索的取態。This world demands the qualities of youth: not a time of life but a state of mind, a temper of the will, a quality of imagination, a predominance of courage over timidity, of the appetite for adventure over the life of ease.

這番說話有點玄,筆者留待讀者慢慢細味。國際金融中心是17世紀後才有的事物,嚴格來說,歷史上只出現過3個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代表着3種不完全一樣的金融文化,並分別在過去400多年的不同時期,在全球金融業上各領風騷。

首先是17世紀時的荷蘭。未必太多人知道,荷蘭曾經是全球的經濟大國,美洲是荷蘭人首先發現的,紐約的華爾街亦是由荷蘭人建築的,全球第一個股票市場在阿姆斯特丹,第一個金融危機(鬱金香危機)亦是發生在荷蘭。隨着時間推演,英國取代了荷蘭的地位。18世紀至20世紀初,倫敦雄據全球金融中心霸主地位,直到一戰後,全球經濟重心急速移往美州,紐約成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

環球資本巿場還有香港發展空間嗎?

相對這些「前輩」,香港顯然微不足道,一直以來,香港只是「日本以外的亞洲」(Asia ex-Japan)的其中一個市場,而「日本以外的亞洲」從來都沒有進入過環球資本市場的核心。不過,自青島啤酒1993年在香港以H股上市後,中國的各大行業,包括工業、電訊、基建、銀行、保險、科技等的龍頭企業陸續在港上市。當時美國和國際資金,是甚為接受中國企業,因此中國企業IPO業務曾令香港的資本巿場急速發展,也令香港股票市場的總市值,可儕身全球的前茅。

筆者簡單勾劃了香港和環球資本巿場歷史,可見香港金融業早段發展有幸運的成分,以及獨沽一味靠幫國內企業上市。但現在情況已經逆轉,並帶出一個問題:現時環球資本巿場仍有沒有可供香港發展的空間?

由於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資金來源地,目前香港的發展會比從前困難不少,但若說發展機會完全是零,相信也未必真是這樣的差。或者我們可以問:現時是否所有機會都已經被拿去了?現時的環球資本巿場又是否公平和公正,以及大部分的參與者都很滿意?

年輕金融巿場才會做的事

本文開首引用《英雄出少年》主題曲,喻意或許只有那些「仍有傻勁和不怕艱辛失敗」的小伙子,才會願意嘗試開拓那些由「管不平事」帶來的機會──那些老練的,往往只會選擇懶理和不願正視。甘廼迪的演講也強調,歷史上好些突破性發展,都是源自年輕人甘願冒險嘗試做一些,時人都覺得浪費時間和徒勞無功的事情。那些年輕金融巿場才會和才可做的事,會否是其中一些香港可考慮的機會?

聯繫作者:[email protected]

古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