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香港教育局進言──高中課程每周一堂「小說導讀」

如果一個高中學生,能多讀小說名著,吸收其中學問,當更能體會社會上事物,對待人處事,會搓拿得更準更恰當。即使對一個偏重理科的學生而言,讀小說只會有利而無害,更可以藉此發展更健全的人格。

21世紀是科技時代,精銳的尖子學生偏向科技領域發展是良好勢態。但整個社會的發展需要平衡,而學生學習方向亦不能過於偏頗。在中學階段,不宜偏廢。即使理科生,對人文學科,仍然需要有一定的認識。

優秀小說帶來智慧

在中學課程中,有一科此較特別,卻好像愈來愈不受到重視,便是歷史科。有許多學生對要記述歷史,深以為苦。而歷史是過往發生的事,有過程,有前因,有後果,可以檢討成敗,可以引為借鑑。所謂前事後師,增進我們待人處事的智慧,是其他學科不能帶來的學問,歷史科對一個學生他日踏入社會工作,有無可比擬的幫助。

誰料得到,在文科中,閱讀良好偉大的小說,同樣會產生對人類社會的認識,對幽微深曲的人性,有更充分的認識和了解,也是許多學科知識不能帶來的智慧。如果一個高中學生,能多讀小說名著,吸收其中學問,當更能體會社會上事物,對待人處事,會搓拿得更準更恰當。即使對一個偏重理科的學生而言,讀小說只會有利而無害,更可以藉此發展更健全的人格。

偉大小說充滿人性

小說類別有許多種,五花八門。如愛情小說、武俠小說、歷史小說、偵探推理小說、玄怪科幻小說、社會奇情小說、爭雄爭霸小說、驚險傳奇小說等等。而簡而言之,小說有中外名著之分,有長篇短篇之別。不過,對中學生而言,卻可以只分兩種:是優秀的小說和劣拙的小說。

筆者曾撰文認為:偉大的優秀小說,往往含有幽微人性和人生至理,不過並非當頭棒喝的規則戒條,而是由讀者自行領悟的哲理。小說能擴闊讀者的人生體驗,拓展視野和抒發感情,有暢快的感受。小說,能帶來學識,和感悟人生的際遇。我們應追求美好小說所蘊藏的學問。

對中學生而言,小說只分兩種:優秀的和劣拙的。(Shutterstock)
對中學生而言,小說只分兩種:優秀的和劣拙的。(Shutterstock)

每周一堂由教師導讀小說

上述小說效能,乃指優秀的好小說,在中學生而言,極需要老師指導選讀哪些小說。

筆者建議香港教育局在高中課程,訂下每周一堂「小說導讀」必修科。由校方指定各級中文老師負責。由該教師編定每一學期選讀優秀小說的材料,編定每周進度表,由校方審核批准,再影印成講義派發。

每個教師對小說的選材可以不同,每個學期選材亦可變化。選材長短篇小說,或中外譯本小說,均列在修讀計劃內。若是長篇小說,例如選讀《三國演義》,可以多講幾周。指導堂時教師可陳述有關選材資料,如作者生平、創作背景、文壇評價等等,學生閱讀後作談話式發表意見,再由教師作總結。即使有時堂上沒有朗朗書聲,全體學子沈醉在默讀名著中,學生亦有裨益。

導修課既有討論,亦有考核

既有「小說導讀」一科,每學期宜有考核評分。學期完結可由學生撰寫讀書報告或讀後感。應類似體育美術音樂科,評定等級而非給予分數,遂不致影響其他科目成續。

「小說導讀」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加深對文章用字修辭的運用。欣賞優秀文學作品,充實知識,學生一生得益。

筆者認為「小說導讀」只宜在高中實行。若初中要加修導中華文化課節,則可以每周加上一課「書法」堂,促進學生對書法藝術興趣。書法是我國特有文化藝術。初中三年每周常規練習書法,學生當自得益不少。書法是文章衣冠,多寫多習何害之有?

楊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