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中華職教社主辦的「職業教育與香港經濟發展研討會」11月18日(周六)在香港都會大學賽馬會校園清香慧演講廳舉行,與會專家指出,從「工業工匠」到「數智工匠」是必由之路;香港的職業教育應朝數碼化轉型升級方向發展。
葉中賢博士:港面臨數碼轉型挑戰
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和資歷架構督導委員會主席葉中賢博士在主題演講中指出,到了2050年,香港將變成全球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城市,40.6%的人口為65歲或以上,高於南韓和日本。樂齡科技將應用於居家安老、院舍照顧、公共醫療等方面,無論健康管理、長者照護、復康醫療、營養學及藥劑學等,都需要應用到數碼科技。數碼轉型是香港社會面臨的一大挑戰,將需要大量人工智能應用、網絡安全、數碼媒體創作等方面的人才,而在職人士亦需要人工智能、數據分析、數碼營銷等技能的培訓。
葉中賢博士指出,不僅是「樂齡社會」,香港的創科及新型工業化、現代物流業及航空業、文藝及旅遊業,以至工程基建等,都需要數碼轉型配合。因此,職專教育朝向數碼化發展是大勢所趨,當務之急是教育制度及產業政策要提高職專教育的認受性,包括在專上院校開設職專學位課程。
俞仲文教授:專上教育應加速數碼化轉型
另一位主題演講嘉賓、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前身為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創校校長俞仲文教授以自身創校經歷,並引用數據說明,新形勢下,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支撐產業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培養「數智工匠」有其緊迫性,培養工匠傳統職業教育,需要數字化轉型。事實上,2019年至今,隨着人工智能技術和數字化的發展,湧現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新職業。
俞教授表示,從工業工匠到「數智工匠」,對香港的職業教育有幾點建議:
一、香港的職業教育要率先成為亞洲培養「數智工匠」的重鎮,並成為內地職業教育數碼化轉型的橋頭堡;
二、要令數碼科技成為跨科系、跨領域、跨時長的綜合能力,包括設置數碼科技公共實訓室,不分科系讓學生通過數碼技術的基本訓練;
三、讓所有科系的學生毫無例外地通過人工智能的基本訓練;
四、加快各科系的數碼化轉型,為大灣區的職業院校提供範本。
同時,俞仲文教授又建議在深圳和廣州分別建立大灣區產業數智人才培訓中心和數智化教師培訓中心。
教育部黃輝副主任:圍繞「南金融、北創科」發展
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黃輝則指出,推動數碼經濟發展,建設智慧香港,已經成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的一大方向。香港的工程、機械、物流、旅遊、養老服務等領域都在經歷深刻的數碼化變革。圍繞「南金融、北創科」的新產業布局,香港職業教育應該針對數碼經濟發展,加快推進數碼專業升級和數碼化改造,加快服務數碼產業化、產業數碼化。
盧偉國議員:提供更多實習機會
研討會討論環節由香港中華職教社主席、香港都會大學榮休校長黃玉山教授主持,參與討論的嘉賓,包括立法會議員、經民聯主席盧偉國博士、香港建造學院管理委員會主席盧李愛蓮、港專學院校長校長陳卓禧教授,以及團結香港基金教育及青年研究主管郭凱傑。討論嘉賓均同意加強對本地人才的培訓,其中,盧偉國議員呼籲當局為修讀應用學位課程和職業教育課程的學生,提供更多實習和在職培訓的機會,並檢討現行資歷架構,讓一些具備條件的行業盡快建立專業資歷認可機制,為新一代搭建可持續向上流的專業和事業發展階梯;盧李愛蓮則介紹了香港建造學院如何吸引青年入讀;陳卓禧博士和郭凱傑亦就提高職專教育認受性各抒已見。最後,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黃友嘉博士提出「落實《施政報告》,尊重職業教育」,為研討會畫上句號。
查中華職業教育社由黃炎培、蔡元培、梁啟超、張謇、宋漢章等48位教育界、實業界人士發起,1917年5月6日在上海創立,開辦中華職業學校,以「敬業樂群」為校訓,提出「勞工神聖」、「雙手萬能」的實用教育,要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為宗旨。截至2017年底,中華職業教育社在全國共有省級組織31個,省轄市(區)、縣、鄉級社624個,團體社員近4000人,個人社員4萬餘人,俞仲文教授為中華職業教育總社資深專家。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