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李家超在最新的《施政報告》中強調,要將香港發展成國際創科中心,其中手段是以財政支援初創企業科研成果的轉化,但要將成果與產業高度融合,讓產品走向市場。財政支援固然重要,但辨識項目的能力也不能小覤,這任務有賴擅於捕捉市場機會的風險投資人。
《施政報告》提出,透過「產學研1+計劃」促進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首批申請結果明年首季公布,政府並將每所指定大學技術轉移處的資助上限增加一倍至1600萬港元。
海闊天空曾參與共投ITVF
海闊天空創投曾經參與2017年創科創投基金(ITVF)的共同投資計劃,無論從投資額或投資項目數量計,海闊天空創投都是ITVF計劃最活躍及最成功的投資者,該基金聯合創辦人及管理合夥人文立坦言,政府加大對初創企業的支援力度是好事,他說基金以往都能善用政府資金,有信心能受惠新一輪的財政支援。
文立指出,通過「產學研1+計劃」,海闊天空創投將與政府的配對投資基金共同投資15億港元於院校的科研項目,以發揮本港研發和創新的潛力。
過去香港發展側重金融及地產,創科發展相對內地落後十多年,直至2015年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港成立10億港元初創基金,協助香港青年創業,翌年7月紅杉資本創始人沈南鵬在時成立香港X科技創業平台,由此帶動香港社會支援初創企業的風氣,港府乘勢於2017年推出ITVF,首期規模20億港元,希望借市場力量促進科研發展。
與政府共投15億港元於產學研+1
海闊天空創投是首批於2018年獲批參與ITVF的5間風投基金之一,其餘4間分別為香港X科技、概念資本、漢德基金及專注生科的百奧維達基金。
由成立迄今,海闊天空創投的退出和上市的項目包括HKTaxi(已於2021年被優步收購)、EXLskills(已於2022年被約翰威立收購)、商湯科技、思特威、Prenetics及YOHO。早期投資組合還包括在大學研發轉型為初創企業,如 GenieBiome(G-NiiB)、JSAB、APstem等等。
文立形容當初與政府的配對基金共同投資,有如「風投基金出雞,配對基金出豉油」,投資人與政府出資的比例為二比一,政府並要求佔股。對比「產學研1+計劃」,政府出資比例不但提高,而且不用持股,只要投資人繼續投資,政府便按進度跟投,但投資人一旦停止注資,政府亦會停止跟進。
以往風投基金出雞 政府出豉油
港府去年成立有「港版淡馬錫」之稱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HKIC),匯聚未來基金下的香港增長組合、大灣區投資基金、策略性創科基金,以及新成立的300億港元共同投資基金,使HKIC用於支援策略產業的資金達到620億港元,今年10月HKIC正式委任陳家齊為公司首任行政總裁,預計年底展開投資,並鎖定金融科技、人工智慧(AI)、生物科技、高階製造業四大領域。
文立認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創科局)負責釐訂發展方向,而(掌握財權)HKIC需要有辨識項目的能力,關鍵是兩者的協調,兩者雖屬財政司的管轄範圍,他認為兩者在揀選項目上有需要多些溝通。
他認同創科局局長孫東提出的發展方向,集中資源發展第三代半導體,這是考慮到相關技術在全球發展差距不大,碳化矽(SiC)及氮化鎵的半導體主要控制高電壓開關,與5、7納米等邏輯芯片屬不同技術範疇。以往第三代半導體並非主流產品,直至手機、電動車及儲能設施的興起,這些都與電壓控制有關,自此第三代半導體在芯片業的角色愈來愈重要。
第三代半導體角色愈益吃重
文立表示,明年內政府成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研究第三代半導體核心技術,方向雖然正確,但問題是產業從哪裏來?HKIC旗下的共同投資基金規模達300億港元,它引進的項目自然是配合香港創科產業發展,這需要HKIC有辨識項目的能力,需要熟悉市場的人士參與。
文立指出,政府提過不能複製台積電模式,因為投資規模太大,但研發中心設計出來的芯片需要有設施驗證,若沒有代工廠支援,便很難在技術方面跑贏其他地區,香港沒有代工晶圓的工業生產能力,只能倚靠引入外國企業,那麽要問,為何這些代工廠要來港而不去中國呢?如何吸引外企來港投資,他認為單靠財政並不足夠,可能要多花心思在政策配套方面。
被問到美國全力封堵中國高科技,對香港科技發展的影響時,文立指出,美國限制美元基金投資中國晶片產業,影響當然有,但並非如想像般大,原因是內地能夠涉足的晶片項目,現在都有人民幣基金填補投資的空間,尤其是中方重視的晶片項目,未必肯讓外資參與,最重要的是相關供應鏈都集中內地,包括目標市場在內,已自成完整的體系。
他又指,美國禁止向華出口AI高端晶片,主要是對算力的限制,在軟件編程仍很難限制,而且美方能限制中方的科技領域,針對的是中國落後西方、但有能力追貼的高科技,如果各國水平差距不大,都在同一起跑線上,例如生物科技,是很容易找到替代方案,制裁中國未必取得應有的效果。
藥物認證鼓勵外國藥來港研發
生科方面,不少人曾倡議香港必須有認證本身藥物的機制,文立也認同,假如香港要建立認證藥物的機制,可以鼓勵外國人以香港為研發藥物的地方。
他說,兩年前澳門已着手建立藥物認證機制,香港沒有認證藥物的人才,但可以參考澳門的做法,由大灣區引入,同時套用香港對資歷嚴格的要求,另聘請一些外國人才,便不需要由零開始建立,香港很多時有政策,但建立體制需時,往往3至4年才能落實。
他說,香港已開始引進製造先進藥的設備,例如生產細胞相關的藥物,也可能有人計劃生產用於放射性治療的核子藥,這類的製藥過程一定需要特定的環境,愈先進的藥物製造環境與以前的有很大不同,政府有需要在制定政策時考慮這些生科技術的發展。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