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個多元社會,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人士,要建立共融和諧的社會有賴各個群體彼此尊重,消除彼此之間的標籤與誤會。香港新聞博覽館於10 月 21 日舉行「推動多元文化,建立共融和諧社會」講座,邀請了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教授、兒童事務委員會委員葉柏強醫生、平等機會委員會委員、中學副校長利哲宏博士及理工大學應用及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黎可欣博士與大家討論共融議題。
葉柏強醫生表示,香港的構成一向多元,只要互相包容和尊重,便可建立一個共融和諧的社會。他指出,現時本港有逾五萬名特殊教育需要兒童,一個共融社會有助小朋友愉快成長。在疫情期間,本港亦有為他們提供不同資源,包括口罩、消毒用品等物資。而少數族裔在掌握疫情資訊上亦面對困難,有社福機構協助將健康資訊成翻譯各種語言,並拍攝教育短片,以及邀請專家為他們解答接種新冠疫苗的疑問。
巴基斯坦裔的利哲宏博士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他表示,小時候讀書時少數族裔人士只佔少數,在學習中國語文上面對不少困難,但只要把握機會,積極奮進,比別人更努力,便會有回報。他亦認為,透過不同生活、食物、節日文化交流,少數族裔很容易融入香港社會,只要互相包容接納,便可以結識不同朋友。而學校亦有為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提供不同支援,包括特別課程設計、教師培訓等,以推動融合教育。
黎可欣博士認為,少數族裔可以是社會的重要資產,研究顯示他們有不同的文化優勢,例如家人之間的關係良好,亦很著重社區文化,與鄰里有緊密連繫。而他們亦很欣賞香港的文化和價值,對這個地方有認同感。她建議,要建構一個多元共融的社會,本港需要建立一個包容不同文化的平台,每個人都應該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接納不同的生活習慣。
另外,香港新聞博覽館「我們的女勇士」專題展覽,展示了在港的菲律賓籍家庭傭工的故事,以及她們的藝術創作和心聲,讓大家在後疫情時代對她們多一些了解,共同建設香港這個多元文化的大都會, 成為一個更包容及關顧少數族裔和弱勢社群的國際城市。展期至 11 月初,觀迎公眾參觀。講座重溫片段將於稍後上載至香港新聞博覽館 YouTube 頻道。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