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樓市交投持續萎縮,樓價跌勢持續,並屢創新低價。即使發展商降價求售,一手市場的新盤亦未能「一Q清枱」;二手交投疲弱,即使政府連番在按揭方面「造手腳」,放寬按揭成數或貸款銀碼,市場上仍缺乏勇者「撈底」。
政商界亦按捺不住,於10月初趁《施政報告》公布前夕齊齊出動發聲,要求政府「減壓」或「撤辣」,以重振市民入市置業信心。新一代對樓市的睇法悲觀,亦影響樓市交投表現。除受信心問題困擾,歸根究柢乃「息魔」肆虐,加息窒礙本港樓市發展。
美國不加息 唯港銀行上調息率
全球經濟在疫情過後呈現衰退,美國經濟卻出乎意料般表現強勁,有陰謀論說法指,全球動盪紛亂,不少地方戰火連連,令「兵工廠」的美國自然收入暴漲,經濟當然會好。我不太認同這種說法,反而覺得美國經濟好,全因市民對後市充滿信心。對於「今朝有酒今朝醉」、享樂為先的美國人,經過幾年疫情,只能待在家中收取微薄的救濟金,現在可重投勞動市場,預期收入會比之前搵得更多,便樂於消費,「開心咗先」,帶動經濟及投資氣氛活躍。
連帶美國的頭號擁躉國──日本,亦受惠於今次美國的經濟復甦。眾所周知,日本有超過30年出現通縮,記得昔日到日本旅遊,購買一支可樂大概港幣15元,30年後可樂依然賣15港元,足見日本一直沒有通脹可言。但今年卻有點異常,在美國經濟強勁下,資金流入日本,令當地物價被搶高,以日本的東京為例,保守估計地價較兩年前已經上漲了四成至五成。
最新預測數據顯示,美國為壓抑通脹,加息周期或將延長至明年中。雖然美國聯儲局於9月21日議息,維持利率不變,屬市場預期之事,唯今次香港銀行未有上調息率,反而多家大型銀行上調新造拆息按揭計劃(H按),將鎖定息率上限由3.625厘加至4.125厘,增幅高達0.5厘,同時亦大幅削減現金回贈幅度,可以預期年內香港HIBOR息率將繼續維持於高水平,對銀行在資金成本方面的壓力,將會有增無減,所以不排除本港銀行於年內,甚至到明年中之前,會再上調最優惠利率,變相增加供樓人士負擔。
「月光族」年輕人難上車
「息魔」從來都是左右樓市去向的指南針,而置業人士對後市的信心,則是影響樓市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記得2003年沙士期間,香港經濟一片愁雲慘霧,幸得中央出手,推出「自由行」措施,放寬內地居民來港旅遊消費,香港經濟瞬間呈現生機,市民恢復信心,樓價就一直上升近20年,並愈升愈有。
現在香港樓市一池死水,最近跟一些年約30的年輕人交流,發覺他們對能否在香港置業,抱持悲觀態度,一來擔心加息,影響供樓支出增加,與此同時,不少是受傳媒的渲染,對香港樓市缺乏信心。既然在香港置業困難,要不吃不喝20年才能夠儲足首期「上車」,倒不如將錢花在吃喝玩樂之上,繼續做「月光族」。
此外,有些年輕人不想或不能在香港買樓,其中一個原因,是現今年輕一代的工作模式轉變。很多好年輕人崇尚自由和工作靈活彈性,不甘心過着如父母軰的沉悶刻板工作生活,選擇當上「斜槓族」,這些年輕人收入不菲,可能比一般打工仔收入還要高,但就是缺乏一個固定的工作地點或僱主,欠缺入息證明下,難以獲得銀行承認,因而較難「上會」置業,令樓市缺乏了一批年輕買家。
另方面,最近聽到新一代對在香港置業的睇法,頗令我有點擔憂。話說兩位20出頭的姐妹,姐姐畢業後從事醫護行業,收入穩定,一心想置業擁有自己的小天地,不用再與妹妹逼在狹小房間居住,缺乏私人空間,所以近期以單身白表身份入紙申請抽居屋,但同齡的妹妹竟然潑冷水,並樂於繼續留家做「啃老族」,還游說姐姐不要買樓,其原因是2047年香港「50年不變」的說法已「玩完」,所有物業都會收歸國有,何必買樓?足見年輕一代對香港前景缺乏信心,政府實應注視有關問題,並應盡快糾正年輕人對一國兩制的看法,恢復他們對香港前景的信心。
高才通、優才通 未有惠及樓市
至於政府為吸納人才而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及「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優才通),原意是希望為香港注入一批「新血」,帶來人才及錢財,但可惜措施未有惠及樓市,因為這批人士來港後,居住方式只可租,不能買,因為入市置業要「先打八十大板」,除要付第二標準稅率之從價印花稅外,還要繳付樓價15%的買家印花稅,待7年後正式成為香港永久居民,才獲得退還該15%稅款,完完全全是窒礙這批「新香港人」留港及置業的心。
所以,政府若要解決當前窒礙樓市發展的兩大元凶,首先應該減壓或撤辣,恢復大眾對置業的信心。當經濟向好,市民預期收入會上升,息口上調對供樓的壓力就不見得很大。故而,筆者支持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帶領政商界推出的「香港夜繽紛」活動,因為這是一粒推動香港經濟復常的火種,只要啟動了齒輪,燃點起經濟動力,香港人回復對經濟和樓市的信心,市況定能欣欣向榮。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