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06 2025 15:03:05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讚讚孩子?挑剔孩子?

每個孩子獨一無二,都有獨特個性、不同能力,家長絕不能一本通書睇到老,以此心態制訂讚彈準則。事實上,不論讚賞彈劾,的而且確乃是學問!
香港家長一方面繼承了傳統文化,一方面接受了西方的教化思想。在教育方面,如何整理更完善的讚彈準則呢?
 

挑剔激勵之法早已過時

 
有些家長知道,讚賞孩子有助健康成長、建立自信,但依中國人的傳統文化,讚賞並非常態。特別在傳統思想下,禮讓謙虛似乎是必要品格,所以有家長認為孩子做得好是理所當然,人前人後還會嘗試找出不足之處,意圖讚賞之前,先要批評一番,跟孩子說:你感到自己還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整個態度為挑剔錯誤,但背後目的是激勵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心志。
 
為什麼上一代的方法到了今天行不通呢?因為以前大家生孩子數量很多,不論生理、心理上,都是淘汰中得到生存空間,這種方法對於心態及能力都優秀的孩子來說,或許收效,在家中突圍而出。但今天生孩子數量不斷減少,家中(或整個家族中)只得一個,對於動力或信心不足的孩子,這種激勵不但無助孩子向上發奮,反而有可能打撃自信,令他們失去努力做好的動力。
 

讚賞比重亦應針斟

 
因此,有些家長眼見前車可鑑,又或因西方教育薰陶,傾向以孩子為中心,祟尚自由民主的成長,多讚賞以管教孩子。他們認為,童年時代不得尊重,會直接影響個性發展,甚致導致心理缺陷。當然,讚賞易給對方接受,是十分直接而正面影響心理的方法。
 
可是,家長必需注意讚賞孩子是否恰當、會否有副作用、會否給予過分誇張讚賞。思考教育時,不妨參考醫療的興衰:清朝由於國力衰弱,人民開始注重西方醫療技術,中醫被大多數人看輕——時至今天,經歷了過百年的比較,中醫不單在中國人世界再次抬頭,在世界癌症的治療中,已能與西方醫學平起平坐。
 
試想想以中西醫的鐘擺,應用於東西方讚彈的優劣,更許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假若家長過多讚賞,讚賞說話成為了敷衍小孩的用語,充其量只是行貨式的讚賞:一來家長會忽略孩子的具體能力;二來孩子會沉溺於「我做什麼事都很好,我是最好的!」的錯覺。久而久之,孩子會依賴別人評斷對錯好壞,習慣取悅大人,迎合別人期望,時有不得預期讚賞,便會情緒波動。特別長大成人後,工作或日常生活中,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心中未能面對被人彈劾,後果大家有目共睹。
 

褒眨準則不能一成不變

 
讚賞孩子其實不難,在科技先進的今天,只要到互聯網搜尋,十大技巧、千種法門,任君選擇。問題是,每個孩子獨一無二,都有獨特個性、不同能力,家長絕不能一本通書睇到老,以此心態制訂讚彈準則。事實上,不論讚賞彈劾,的而且確乃是學問!
 
首先仔細思考,想讚賞孩子什麼特點?通常,表揚是為了鼓勵更多好行為,所以要具體指出做得好的地方,例如:「你一直都在幫媽媽搬東西,很辛苦哦!」、「這幅畫你很認真地畫了一個上午呢!」最有效的讚賞,莫過於注重孩子做事過程、以及為之付出的努力——而不是結果。
 
正如剛才所說,每個孩子能力不同,所以當他們某方面能力較弱時,讚賞密度有增加的必要,這不但帶來鼓勵作用,更能產生積極性,讓能力稍弱的孩子起步時亦能滿懷自信。
 
而當孩子能力足夠、並已獲理想表現時,不妨把要求略為提高,我們可以繼續讚賞鼓勵,但同是也應客觀地提出應有批評。當然,語調絕不能是奚落,要讓他們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覺良好,同時又願意接受意見,漸漸超越自己的水平。
 
(封面圖片:Pixabay)

彭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