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在本節訪問中,張教授談到寬鬆和自由的學術環境,可令學習充滿樂趣和激情。他也寄語香港青年,一定要把握時光,充實自我,這是感到迷茫下的唯一出路。

編按:張五常,產權經濟學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已經成為眾多香港考生準備應試的必讀之物,甚至被納入學校的補充教材中。一名學者之觀點主張,影響公開考試課程如此深遠之事例,於香港教育史上亦可謂前所未見。張五常教授近年來鮮少接受媒體訪問,這次應一位初中生邀請,暢談80多年來做研究學習的心得,回憶當年向世界一流經濟學大師請教的那段求學時光,並真誠地傳授了學習中文的獨門秘訣,以期給予年輕人的有價值的指引。

承接上文:〈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5-2〉

在《賣桔者言》這本書中,張教授曾說學習可以相當有趣及精彩,我就向他請教箇中原因。他認爲這和學術環境有關。寬容和自由的學術環境,更容易造就求知的動力和樂趣。

Jack Hirshleifer,這位來自哈佛的經濟學大師,不但沒有予以指責,更叫這位華人青年上台解釋。(UCLA圖片)
Jack Hirshleifer,這位來自哈佛的經濟學大師,不但沒有予以指責,更叫這位華人青年上台解釋。(UCLA圖片)

學術環境很重要

當年在皇仁書院讀書時,張教授真是個「問題少年」,經常發問。但因爲學校不准許問課本之外的問題,也不能挑戰老師,要不然就會被被罰站。故此他讀到中三就被勒令退學。

這是不能多想多問的讀書環境。

到了美國後,他依然故我,勇於發問,「我是奇奇怪怪,亂問一通的,而且還不用舉手,只要夠膽大聲吵教授就行了」。就因爲如此態度,他就在上課時當面告訴經濟學教授Hirshleifer所推薦的參考書某處有錯。

這位來自哈佛的經濟學大師不但沒有予以指責,更叫這位華人青年上台解釋。得知答案後,就稱讚張五常這個學生是天才,結果第二天是「全校都知,奔走相告」。

故此,寬容和自由的學術環境,自然會激發學子的好奇心及興趣。有了這種動力,讀書怎麽可能沉悶?怎麽可能不有趣?

一個語言和思維能力低下的人,怎能參與社會事務,怎能分辨是非黑白?(Storyblocks)
一個語言和思維能力低下的人,怎能參與社會事務,怎能分辨是非黑白?(Storyblocks)

青年迷茫狀態的解藥

談到教育,張教授就説到了這一代的青年人。他認爲基於種種原因,香港的青年人可能對現狀和前途感到迷茫。但其實目前整個世界都充斥着迷茫氣氛,這并非香港獨有的社會現狀。

既然如此,他對青年人有何寄語?教授的解決之道相當乾脆──與其受外界氛圍影響,不如把握青春和光陰,好好的充實自己、擴大知識儲備,確定價值準則,這樣才具有競爭能力,融入及參與社會。而那些政治事務和游行示威,都不是青年人可以理解,「不要學人上街,不要理這些事」。

張教授語重心長地説道,青少年是打基礎的最好階段,其中以學好中、英文最爲重要。語言是溝通和思考的重要工具,如果詞匯匱乏,表達力差,思考就不可能細密。一個語言和思維能力低下的人,怎能參與社會事務,怎能分辨是非黑白?

張五常當年在西雅圖結婚時,佛利民主動要求做婚禮的證婚人;科斯更請他代自己主持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晚宴。這些學術圈的情誼佳話,令教授難以忘懷,銘記於心。(作者供圖)
張五常當年在西雅圖結婚時,佛利民主動要求做婚禮的證婚人;科斯更請他代自己主持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晚宴。這些學術圈的情誼佳話,令教授難以忘懷,銘記於心。(作者供圖)

求學態度  無比重要

此時教授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求學生涯。他感到非常幸運,在大學和研究生階段,已得到多位經濟學大師的青睞和指導。例如他可以不用敲門,就可以進入佛利民(Milton Friedman)或阿爾欽(Armen A.Alchian)的辦公室,坐下來聊上一兩個小時。

爲什麽能有如此待遇?那是因爲他態度正確,既有充足準備,也對學問充滿渴望,這都是爲人師者所樂於所見的。譬如當艾智仁在課堂上給了一些參考書予學生,聲稱可讀可不讀。但下課後,年輕時的張教授和幾位同學就「搶着到圖書館去,爭先恐後地找那些讀物,跟着大家君子協定,作誰先讀誰後讀的安排。」

由此可知,求學態度無比重要。張教授在學術生涯中,能夠如魚得水,事半功倍,這一切都與他的學習態度——投入專注,充足準備,把握時機,虛心求教密切相關。

他還記得第一次見科斯(Ronald Coase)的情形。進了門後,科斯只顧看書,對於這位華人青年並不理睬。張教授自我介紹後,談及自己花了2年時間拜讀他的《社會成本問題》。科斯仍是無動於衷,緩緩問道,「你可知道這篇文章是講什麽的?」。張教授只回答了一句,「是講速成合約的」。此刻科斯抬起頭來說,「終於有人明白我了」,如此也開啓了一段數10年的珍貴情誼。

想起這段往事,教授笑呵呵的說,「這可是四眼仔喜歡四眼仔」。

無論在洛杉磯加州大學,還是在芝加哥大學,張教授與那裏的經濟學名師都相處愉快,互相砥礪。他們不但是學術上的同行者,也是生活上的好朋友。教授當年在西雅圖結婚時,佛利民主動要求做婚禮的證婚人;科斯更請他代自己主持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晚宴。這些學術圈的情誼佳話,令教授難以忘懷,銘記於心。

施悅曦:

拔萃女書院中三學生,生於梧桐葉落,桂子飄香之時。從小熱愛音樂和閲讀,是學校合唱團、管弦樂團(大提琴)、古箏樂團、模擬聯合國校隊及中文辯論隊的成員。對每事好奇,喜歡看四季變換的顔色,聆聽八方人士的話語。

施林海:

香港註冊中醫師,從事中醫藥行業,師從歐陽衛權教授和李賽美教授,近年參與李賽美教授主編之《名師經方講錄》系列叢書,擔任副主編。平素醉心攝影、盆景、奇石及舊物收藏,篤信文化和藝術能夠豐富人生。 聯繫電郵:[email protected]憑欄瑣記專欄作者。

張五常專訪 5-3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