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看香港夜市

對比食肆業,其他服務業面對更大的波折。旅遊業受到最大打擊,金融業(特別是金融市場及資產管理)則出現了反常的趨勢。

人人都話要救夜市,其實依家香港夜市有幾靜?正所謂一圖勝千言,在社交網頁看到一張又一張旺角、銅鑼灣和尖沙咀夜市的「盛況」,相信大家都對本地夜市今不如昔不會有什麼異議。

飲食業恢復 還有一段距離

對我這個象牙塔學者來說,圖片不能當證據,凡事總要看數據。可惜的是,特區政府並沒有專門討論夜市的數據,較為接近的是在統計處的網頁有關飲食業的「收益價值指數」,當中有幾點值得討論。首先,數據顯示今年6月的指數,與新冠疫情及修例影響前的2019年5月相比,只恢復到九成左右。這意味着飲食業整體市場還有一段距離才能完全恢復。

另外,在飲食業各類餐廳中,酒吧所受的影響最為顯著,最新的指數只恢復到2019年5月的八成。這實在不足為奇。疫情下的人們對於早上或午後就開始飲酒的需求減少,加上夜晚的限聚令,使酒吧的傳統「勢力範圍」顯得狹窄。

令人略感意外的是,中餐館似乎比非中餐館恢復得慢。前者的最新指數只有2019年5月的八成多,而後者已經恢復到八八九九。雖然香港人熱愛早茶,疫情舒緩後,許多人期待重回茶樓,與三五知己小聚,但現實情況似乎不太理想。是因為疫情後的衛生考量,還是其他原因,值得進一步探索。

旅遊業受到最大打擊

不過對比食肆業,其他服務業面對更大的波折。旅遊業受到最大打擊,2023年第一季的指數只有不到40,遠遠低於疫情和修例前的水平。而住宿服務及電影業的指數也只恢復到八、九成左右。值得一提的是,經過2022年的衰退後,這些行業的業務收益指數正漸漸回升,顯示夜市和午市對這些行業的確帶來了一些穩定性。

然而,金融業(特別是金融市場及資產管理)出現了反常的趨勢。自2021年第一季的指數超過150後,它已經逐步回落,到今年第一季只剩下不到120。其實,在救夜市之前,政府是否要考慮救救股市?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梁天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