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所有學生都找到學習的意義──香港小學教育的課程發展路向

我們要尋求學習的真義,就該向嬰孩學習。既然每個孩子都那麼獨特,教學的本質就是識賞璞玉,順其紋理,輕雕淺鑿,成其大器。

筆者長期在學校崗位工作,常問學生、家長,甚至老師一個教育的最基本問題:「學生為什麼要學習?」得來的絕大部分是:「為了考試成績好」、「升讀最好的中學」、「升讀大學」、「找份好工作」、「賺到更多金錢」等答案。我通常的回應是:小學生回答賺錢、工作、讀大學等遙遠的目標,大多數只是為了虛應成年人的期望。能回應考試、升中學等切身需要的,已是很乖巧的學生了。

「賺錢」就是學習的終極目標嗎?可能更多學生,甚至成年人,根本搞不清楚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因為如果只以這些外在因素作為學習的目的,大部分人都不會就學習帶來真正的內在滿足感。更可悲的是,會有更多學生在學習的早期因考不到好成績,而早已嘗到挫敗的苦果。恐怕我們的教育制度只能夠讓學生學到的是真正的無助感,所謂「習得的無助」!

價值觀教育的意義

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有空間才能創造,還是有創造才有空間?》闡述了香港教育局2022年《小學教育課程指引》(試行版)(《指引》)三大方向之一:「創造空間」。本文分析的第二個方向:「立德樹人」,就是以「價值觀教育」貫串學習領域、跨學習領域及科目課程內涵,正好揭示了一個在香港教育生態中最容易被忽視的元素:品德情意教育。學校與學生為了全力追求偏重知性發展的考試成績,就很容易忽略了品德情意的成長需要。成長和學習是一體兩面,要有健康愉快的生活和心境,具備正面的價值觀,才有強大而持久的學習動力。

我曾在學校相隔六年做過兩次同樣的研究,每次為一至六年級每級考試成績最佳的5個學生做深入訪談,總共訪問了12個年級共60個學生,發覺他們全部都不需要為取得好成績而去操練試題。他們全都是快樂的小天使,既喜愛課堂的探究與挑戰;也享受做功課和溫習的投入與暢快。更重要的是,他們一致的成功之道都在於,能夠隨時隨地去享受閱讀的樂趣;即使偶遇挫敗,也多得父母安慰,快樂成長。

值得我們反思的是,學生的健康成長條件並非掌握在他們手中,而是建基於施教或栽培孩子的成年人心中。我們愈緊張孩子的知性發展,就愈容易歪離情意的培育。這一切都源於學校及家庭要有土壤,讓學生在學習環境中掌握正確及正面的價值觀,而培養價值觀的本質絕非理性知識的灌輸,而是一種「感染」的力量,讓學生在多元化的課程脈絡中,透過真實情境或情境化的實踐活動去體驗、去反思。

價值觀教育不是去曉之以義,而是動之以情。有時甚至要以正反雙方的價值澄清觀點,去質疑學生原來的想法,讓學生在自我反思中重新建立個人的價值觀。品德教育不應是「說服」,而應是帶動自我的「覺省」。

在課程中建構學習的意義

筆者曾在學校與全體老師一起共建及實踐一個多元人文價值教育特色課程,取名「藝文課」,把學生的社區與自然生活及文化歷史結連起來。全校六個年級分別讓學生探討大埔區的衣食住行及玩樂的歷史、體驗慶典與節氣、在校園親身種水稻、到墟市實地考察做買賣的人情味、創演歷史劇、參與地區藝術創作等。當中竭力把堅毅、責任感、關愛、同理心、承擔精神、文化承傳等價值觀融匯到每一個學習環節。(具體的藝文課課程內容可參閱本網站黃顯華〈在社區生活中培養人文情懷的藝文課〉文章)

其實,價值觀教育絕不能離開生活與實踐,每一所學校都有一個建基於自己社區的歷史故事,而校內每個學生就在這個社區中生活、流動、承傳,以自身六年的成長經歷,一起共同持續建構這一方土地的文化。學習與文化生活結連起來,每個學生和老師都是這文化的一部分,每一個人都同等重要。當學生不再覺得學習只是為了考試,當老師不再覺得教學只是為了趕進度,學習的意義就豁然開朗。如果學校願意以這樣的心胸去創建課程,我絕對相信學校課程會突破一個新境界。隨後,筆者依據以上藝文課的開發經驗,在建構學習意義的基礎下,繼續帶領校內教師開發多個跨學科課程。

為學習而學習

筆者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頗有體會,教學是一種科學,也是藝術。是科學,可以讓我們用數據去研究、去綜覽教育的文獻、去尋求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去為學生爭取最好的學習成果;但我們也很容易忘記,教學也是藝術,世間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學生,每個學生都只能給予獨一無二的經歷,我們都得一一尊重,也需懂得欣賞;而每所學校每位老師都不一樣,每位老師給予每一個學生,就是一個獨特的經驗課程。

再要問為什麼學習?或許學習本身就是一種超然獨立的神聖追求,不能預設太多條件,不假外求。君不見三歲孩童每事問、到處探索的求知慾,不為考試,不為什麼,只為學習而學習的純潔心思,就是天下間最有效的學習模式。看他們以三年時間學習一種新語言,便能對答如流,我們要尋求學習的真義,就該向嬰孩學習。既然每個孩子都那麼獨特,教學的本質就是識賞璞玉,順其紋理,輕雕淺鑿,成其大器。過分雕鑿不會是最好的藝術品,無論是木是石,只有輕雕淺鑿才能突顯玉石本質的晶瑩,木質紋理的蒼勁。學習的意義就在於讓學生在個人品格與個性的成長中去逐步建立。

我深深相信,未來的小學教育仍應讓學生陶鑄高尚的品格情操,也同時能在愉快的學習氣氛中,追求超卓的學業表現。這有待我們的教育同道者,一起追尋這道課程與教學的真正活水源頭。

香港小學教育的課程發展路向 2

徐俊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