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內地監管機構選定為模範房企的碧桂園突然爆出美元債務違約,公司隨後也承認面對階段性的流動性壓力,並揚言會「積極尋求政府及各方監管機構的指導和支持」,意味公司自救的能力已不足以解決其債務危機,令早已風聲鶴唳的內地房地產市場再陷入信心危機。「模範生」碧桂園爆雷事件反映內房市場表現低迷下,已沒有哪家房企是真正財務安全。
碧桂園周二(8日)發布公告,公司尚未能支付兩筆應於8月7日到期的美元債利息,涉資2,250萬美元,這兩筆美元債總面值10億美元,目前進入30日寬限期,逾期未付便構成正式違約。根據Tradeweb的數據,這兩筆分別定於2026年和2030年到期的債券價格已暴跌至不到面值的8%。債價暴跌至如此低位,意味投資者預計該公司將面臨違約。
據內媒引述碧桂園內部人士稱,受近期銷售額與再融資環境持續惡化,疊加各類資金監管的影響,公司帳面可動用資金持續減少,出現了階段性流動壓力。據了解,公司高度重視債務風險化解,目前仍在積極優化資金安排,努力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資料顯示,今年碧桂園有近20億美元價值的債券到期或有機會提前贖回,債務危機迫在眉睫。
碧桂園傳缺席人行扶持民企重要會議
其實,碧桂園債務爆雷已有跡可尋,除了早前配股集資計劃未能成事外,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行長潘功勝於8月3日主持金融支持民營房企發展座談會,推動銀企供需對接,作為監管機構眼中的模範生,官媒卻未有報道碧桂園曾列席這個重要會議,其他與會代表有來自龍湖地產、旭輝地產、宏橋集團等。相比之下,碧桂園於去年12月在官方背景的中債信用增進投資股份擔保成功發行首期15億元(人民幣.下同)中期票據,另通過與央地合作增信模式發行10億元公司債,與如今政府嚴陣以待公司的債務問題不可同日而語。
根據碧桂園2022年度業績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底止可動用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與受限制現金之和為1,475.5億元,當中受限現金等未必能真正可動用。另外,有息負債餘額為2,713.1億元,流動負債為1.23萬億元,其中,今年到期或有可能提早償還的美元債近20億美元。
由於碧桂園要維持每年的交樓量,建築及銷售成本估計達數千億元,以公司今年頭七個月售樓收益1,408億元計,全年未必超過三千億元,可能還低於去年內地疫情最嚴峻時的3,325億元的銷售額。
去年內地銷售額最大的民營房企恒大集團倒下後,中央憂慮內房市場的信心危機影響整體經濟復甦,今年初將碧桂園、萬科企業等優質民營龍頭房企列入民營房企「白名單」,一方面政府推出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又鼓勵金融機構對內房產業給與信貸支持,投資者也希望內房市場能借國策的東風站穩陣腳,帶動經濟復甦,於是以碧桂園為首的內房民企股價獲得短暫喘息空間。
7月出口按年連跌三個月 通脹兩年半來首錄負數
不過,中國經濟經過首季短暫虛火後,第二季開始斷崖式下跌。踏入第三季,外貿與內部需求每況愈下,7月份出口按年下跌14.5% ,創2020年3月以來新低,也是連續三個月萎縮,同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跌0.3%,為兩年半來首度錄得負數,正式開啟通縮年代。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復甦乏力,內部需求不足,當中有地緣政治影響和美歐進口需求下降的影響,也有內地居民對經濟前景缺乏信心,首當其衝的是內房市場進入冰河期。
據內房市調機構克而瑞、中指院等數據,上半年碧桂園仍以1,893.1萬平方米的銷售面積排第一,遠超第二及第三位的保利發展和萬科企業,但其權益銷售收益僅位列第四,排在中海、保利及萬科之後,這與碧桂園大部分樓盤落戶三、四線城市有關,這些地區樓市表現遠遜一二線城市,需要非常低的價格才能去庫存。
在外需疲弱、內需不足的叠加因素打擊下,今年中內房銷情未見起色,7月更急轉直下,中國百強房地產開發商的合同銷售額按年大跌33%,碧桂園合同銷售額按大跌60%,意味公司現金水平減少,債務違約風險驟增,而手上未完成的樓盤也有爛尾之慮。
碧桂園7月銷情跌六成 預警中期業績虧損
7月31日碧桂園預告業績由盈轉虧,預期截至今年6月30日止半年度可能錄得未經審核凈虧損,主要原因是由於房地產行業銷售下行的影響,導致房地產業務結轉毛利率下降,物業項目減值增加。以及外匯波動造成預期凈匯兌損失所致。相比2022年半年度的淨利潤約19.1億元和股東應佔核心淨利潤約49.1億元,
事實上,碧桂園系內消息不斷,隱約可見集團急於解決資金緊絀問題。8月7日碧桂園服務突然公布,將2022年末期股息0.144元及特別股息0.2281元,由原訂8月30日或之前派發,調整為本周五(11日)或之前派發,但對持有其36.1%股權的碧桂園可能幫助不大。
不過,近日系內重組惹最大爭議的,還是從父親楊國強接捧董事會主席不足5個月的楊惠妍,向以父親命名的國強公益基金會(香港)捐贈6.75億股碧桂園服務,約佔公司16.12%股權,最新市值逾40億港元。該慈善基金由楊惠妍妹妹楊子瑩於今年6月13日成立,捐贈股份擬用作支持香港及粵港澳大灣區科學、教育文化、健康及青少年成長等公益用途。由於捐贈時間點僅在中期業績公布之前,惹市場頗大爭議。
目前內房行業已進入危急存亡之秋,壓垮市場的主要是2020年中央確立、針對內房融資的「三條紅線」管理規則。「三條紅線」是指包括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以及現金短債比不少於1倍。
今年人民銀行為維穩房市,在保證債權安全的前提下,鼓勵金融機構與內房企業自主協商融資配套問題,將去年底推出的金融16條措施作出展期,其後住建部祭出4項救市政策,為民營房企的健康、循環發展提供支撐,但針對房市疲軟的重磅措施未見落地,今年7月底政治局會議雖然對房市政策略有著墨,除了不再提「房住不炒」外,內容缺乏實質財政的支持。有行業人士指出,為化解房企債務危機,應該暫時停止三條紅線、房地產貸款集中值的管理規定,但內房債務問題根深柢固,要內房去槓桿至健康水平並非一蹴而至。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