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暗裏踽踽獨行終見曙光──記mRNA疫苗創始人Karikó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為輝瑞─復必泰疫苗的研發者Katalin Karikó教授舉辦榮譽博士學位頒授典禮,由署理校長陳金樑教授頒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以表揚Karikó教授在生物醫學領域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奪走無數人的生命,令人人心惶惶。直至疫苗研發成功,人們才慢慢走出陰霾。作為輝瑞-復必泰疫苗的主要研發者,Katalin Karikó教授堅持不懈對信使核糖核酸 (mRNA)進行改良,最終創新了傳統疫苗製造方法。香港中文大學於2023年8月為其舉辦榮譽博士學位頒授典禮,由署理校長陳金樑教授頒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以表揚 Karikó 教授在生物醫學領域所做出的傑出貢獻。

Karikó教授開啟了預防及治療人類疾病的大門。在過去的60年裏,儘管眾多科學家在信使核糖核酸 (mRNA)的研究領域上成績斐然,但由於mRNA會讓體內產生極強的炎症反應,故遲遲未被批准製作成疫苗來治療疾病。先前種種實驗跡象表明,使用mRNA抵抗病毒是一種趨於理想化的理論構想,很難在實踐中很難行得以實施。因此,科研機構及藥廠視其為空談的科學理論,不予提供研究資金來支持研究。由於前景黯淡以及缺乏經費支持,在各種壓力的夾擊下,大多數科學家被迫放棄研究此類項目。但Karikó教授卻堅信mRNA能在疾病治療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黑暗裏踽踽獨行,數十年如一日投身於mRNA的研究。

Katalin Karikó教授主持傑出學人講座。(香港中文大學圖片)
Katalin Karik教授主持傑出學人講座。(香港中文大學圖片)

不慕名與利,深耕mRNA研究領域數十載

為了能開展相關研究計劃,Karikó教授接受了賓夕法尼亞大學降職減薪的提議,所獲薪資僅能維持日常生活開支,但她全心投入在RNA介導機制的研究上,並樂在其中。她認為「做研究是一種享受,同時也能收穫極大的幸福感。」經過不懈努力,她與Drew Weissman教授共同研發出一款疫苗,其成分所包含的mRNA能指導細胞短暫生成該病毒片段。這種疫苗取代了傳統直接將病毒碎片注射進人體的方式,是醫學界的一項重大突破。

在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後,Karikó教授的研究成果被應用於新冠疫苗的研發中,挽救全世界數以億計的生命,被認為是21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一夜之間,她從默默無聞的研究員變成世人熟知的疫苗的研發者,更一度成為諾貝爾醫學獎的熱門選手。她坦言自己「預料到mRNA能在治療疾病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未曾想到它能用在新冠疫苗的研發上,更沒想過能成為鎂光燈下的焦點。」她認為「如果想站在鎂光燈下,那應該成為一名演員。科學家總是在安靜的環境默默工作。」她心繫患者,甚至不希望獲得相關專利,只為惠及每位病患,讓每個人支付較少的費用就能得到妥善治療。雖然這個想法最終被現實所打敗,但她表示仍會將從中獲利的資金投入進後續的科研當中。

Karikó教授認為,「如果想站在鎂光燈下,那應該成為一名演員。科學家總是在安靜的環境默默工作。」(薛海容攝)
Karik教授認為,「如果想站在鎂光燈下,那應該成為一名演員。科學家總是在安靜的環境默默工作。」(薛海容攝)

科學研究是一段不斷接受挑戰的旅程

Karikó教授表示:「科學家是個很棒且極具成就感的職業,他們能夠通過研究藥物來治療疾病,進而幫助更多的人。」但是欲戴其冠必先承其重,光芒的背後同時意味着要應對各式各樣接踵而至的挑戰。身為科學家,常常要研究一些突如其來的疾病。而當中很多都是史無前例的病症,往往缺乏研究線索。人們對這種疾病的起因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究其根本是何種原因所致。但她認為「這些困難就是為科學家所設立的」,他們的職責就是破解這些難題,為人類帶來福音,一路不斷披荊斬棘,在一次次跌倒後重新站起來,繼續堅定不移地走在科研的道路上。同時,她對年輕人寄予厚望。她表示mRNA疫苗尚處起步階段,未來道阻且長。希望年輕人能接過接力棒,拓寬疫苗用途的深度和廣度,為mRNA疫苗的研發注入新生力量。

同時,她也對香港及大陸未來的科研之路充滿信心。她認為「這裏的研究設施非常完善,人才輩出,政府也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同時,愈來愈多高水平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也在不斷湧現。她堅信中國的科研領域有着光明的未來。

榮譽博士頒授典禮暨傑出學人講座大合照。(香港中文大學圖片)
榮譽博士頒授典禮暨傑出學人講座大合照。(香港中文大學圖片)

冀女科學家不要力求每個角色都做到完美

Karikó教授認為女性科學家不應囿於事事追求完美的想法。她表示「不論是作為一位母親、妻子、女兒,抑或是生命中扮演的其他角色,不要試圖讓每個都做到完美。不完美是沒有問題的。」

她認為科學家不是一個「對家庭友好」的職業,她曾將女兒託付給兒童保育中心,這樣就不用擔心疫苗接種及其他健康問題。沒有了後顧之憂,就能夠專注於研究中。她也格外珍惜與女兒的相處時光,總是提供高質量的陪伴。而她在科研上矢志不渝、刻苦鑽研的精神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女兒。她女兒將這種精神融入進體育競賽中,成為兩屆奧運會賽艇項目的金牌得主。 Karikó教授更將賽艇和科研進行類比,「科研就像划船一樣,永遠都是背向終點綫。很難判斷方向是否正確,也不知究竟有多遠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但是還是要卯足全力奮勇前行。」

最後,她也希望港府能夠提供高質量且價格合理的兒童保育服務,讓所有女科學家不再因為要照顧家庭而分心,得以心無旁騖地醉心於科研之中。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