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良教授8月榮休 自言10年教大校長之旅滿足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教授即將卸任,他自言希望將任內管理風險、控制損害的經驗與大眾分享,又希望重操故業,繼續教授金融學,以及擔任不同公職,為社會服務,開展人生新一章。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張仁良教授將於8月榮休,他在傳媒午宴上寄語新管理層為學校帶來新思維。自2013年上任10年以來,經歷佔領中環、教育學院正名、民主牆及反修例等多宗事件,他自言希望將任內管理風險、控制損害的經驗與大眾分享,又希望重操故業,繼續教授金融學,以及擔任不同公職,為社會服務,開展人生新一章。他在接受校內刊物《超越教育》時表示,「香港是我家,我將繼續盡我所能,回饋社會。」

難忘正名之路 努力帶大學轉型

張仁良教授表示,對10年校長生涯感滿足,當中最高興的是完成教院正名申請,成為香港史上第8間公帑資助大學。他憶述當年花了很大力氣擺平建制派及泛民派議員爭議,包括與他們不斷溝通縮窄分岐,又在政府幫助調整立法議程下,盡量不觸及有爭議項目,最終趕及在會期結束前獲通過修改《教育大學條例》。這些經歷,對於日後處理校內危機有一定幫助。

張教授於2013年就任校長。(教大提供圖片)
張教授於2013年就任校長。(教大提供圖片)

香港教育大學於2016年5月揭幕。(教大提供圖片)
香港教育大學於2016年5月揭幕。(教大提供圖片)

另外,為了滿足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要求,張仁良教授稱上任後致力帶領大學轉型,包括開辦不同課程,涵蓋心理學、語言學、創意藝術及文化、運動科學、環境科學,以及教育科技等。雖然他自稱是師範教育「新手」,但任內碩果纍纍,包括推動以動畫學習中國語文及歷史,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網上已累積過千萬的瀏覽量。

今天人工智能(AI)程式盛行,張教授早於2018年已提倡善用教育科技,更強調AI工具會逐漸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教師不能害怕,一味要禁止,而是要擁抱(embrace)新科技,也要教導學生正確使用新科技。

他表示,影片學習是改變基礎教育很重要的元素,希望日後教育同工繼續發展這類教學資源。但他不認為教師會被AI取代,「AI只可以代勞教師某部分工作」,唯教師的價值在於人性化(human touch),擁有愛心和耐性對教育下一代十分重要,「可以幫小朋友就要幫」。

世界銀行越南高等教育項目於2018年開展。(教大提供圖片)
世界銀行越南高等教育項目於2018年開展。(教大提供圖片)

教大推動「看動畫·學歷史」項目受到不少學生歡迎。(教大提供圖片)
教大推動「看動畫學歷史」項目受到不少學生歡迎。(教大提供圖片)

提溝通三步驟 不放棄每位學生

張仁良教授任內經歷多番爭議,尤以2017年發生的民主牆事件令他始料不及。直到2019年發生反修例事件,抗爭者以年輕人為主。他欲避免事件波及校園,無奈內地及本地學生多番發生爭執,自言校方唯一可以做的便是保持透明度,不斷和學生溝通,舉辦逾20場對話會,更謂「無論什麼顏色,都是我的學生」。他又形容,教大學生有足夠理性可以溝通,可以和學生一直對話,直到他們滿意為止。

他形容,溝通十分重要,不同階段的孩子都需要溝通,但不少人對此都有誤解,並提到溝通有3個步驟,包括先平心靜氣坐下來,然後聆聽對方的意見,最終收窄彼此之間的分歧。他又不怪責學生針對校長,認為「他們不過覺得校長是政府的傀儡(puppet)」。

張仁良教授又憶述,當年探望被捕學生,與他擔任太平紳士時探監的感受大有不同。「同學一看到我便淚流滿面,真的心都實埋」。幸好,他指當時八大簽署了備忘錄,在囚學生修讀某些課程後,經專責委員會核實可申請轉移學分,獲釋後繼續修讀原來的課程。其中有三名被捕學生最終都獲承認資格,繼續升讀原來的學位。

他寄語新一代教師要將政治與教學分開,但也要多聆聽年輕人的聲音。大學教師可多以朋友的角度來輔導學生,鼓勵他們多發表意見。他又表示,大學生不用過分監督紀律(discipline)。

張校長和學生相處融洽。(教大提供圖片)
張校長和學生相處融洽。(教大提供圖片)

承諾保障 學生會資產

教大自2022年1月起不再承認學生會,並暫託約900萬資金。被問及學生會未來發展,張仁良教授則維持一貫立場,表示這不是政治事件,皆因學生會過去5年均屬臨政性質,沒有代表性。學生會幹事找朋友組閣,猶如古代的欽點制度,毫無代表性,對於他們掌握大量財產感憂慮,因校方無法過問任何開支。

他承諾,當有學生能成功組閣、舉行選舉時自然會恢復學生會,期間不動學生會資產,由教大前副校長、香港社會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領導的委員會專責學生會事宜。

張仁良表示校方有專責委員會跟進學生會事宜。(教大提供圖片)
張仁良表示校方有專責委員會跟進學生會事宜。(教大提供圖片)

推國安教育教材 強調守法概念

《港區國安法》實施後,政府推行國家安全教育,學校普遍面對教材參差及不足的問題。教大與出版社合作推出國安和法治教育小學教材套,張仁良教授表示教材套重視灌輸守法概念,不認為內容太艱深,只視乎教學方法是否正確、由淺入深。「解釋一國兩制多是陳述事實(factural)。為什麼內地人和港人手持不同護照,分別使用人民幣和港幣,都要向學生解釋,他們才會明白。」

他又透露,教大今年內會研究初中的國安教育教材,立法會議員李浩然、前主席曾鈺成、呂大樂教授等人均會參與諮詢。他強調教材可以靈活配合教師上課,又指「不應硬生生教導學生」。所有影片公布前都會經過張校長審核,確保資料正確。

人口下滑 預料2026年削幼教學額

面臨人才外流的問題,政府估算人口下滑,最近一次三年期學生人數指示中,教大被削減10%教師教育學位。張仁良教授對教大發展並不擔心,指教大學生出路多元,非教師教育學位亦不減反增。

至於教師流失及短缺問題,他相信這只是短期現象,預料學生比教師人數跌得更快。他估計,2026年或會削減幼兒教師教育學位。他建議短期內可以增加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PDGE Programme),甚或讓學校增設更多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空缺,幫助學校吸納更多人才,以解燃眉之急。

他續稱,發達經濟體只能依賴新移民帶來人口增長,「80年代已看到法國人寧養寵物也不願生小孩子,今天在香港發生同樣的事。」「人覺得幸福、有將來才會生育」,他認為香港社會需要和解(reconciliation),港府推行交通津貼、派發消費券對此有幫助,但不太明顯,香港需要更多就業、創業機會,回到以往包容、和諧的社會氣氛。「有選擇好過無選擇,option is king!」

他也直言,救香港要靠創新,而且要從小教導下一代善用新科技。他又感嘆大灣區經濟增長迅速,希望同學好好觀察中國全面發展,不能只看大城市,也要到農村看。對於未能完成大灣區校園感到可惜,形容疫情後條件愈來愈辣。

張仁良希望,香港能回到以往包容、和諧的社會氣氛。
張仁良希望,香港能回到以往包容、和諧的社會氣氛。

早前通過全球招聘,教大學術及首席副校長、課程與教學講座教授李子建博士獲選為下任校長,其任期將於2023年9月1日起生效。張仁良校長希望新校長可以為管理層帶來新思維,希望各界繼續支持教育大學發展。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