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儒家文化的道理有如星羅棋布,多不勝數,學起上來並不困難,難度在於如何執行。宋人朱熹援引程頤所言,以為讀《論語》、《孟子》要切乎己身,即讀書不單要明白字面上意思,更要貫徹執行,將所學視為與自己立身處世有莫大關係,這樣的讀書學習才算得上是成功。香港中文大學的校訓「博文約禮」典出《論語》,校訓是希望一校師生皆能遵守並執行的準則與道德規範。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校有校訓。早前隨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的成員參觀了聯會三所屬校的活動,對「博文約禮」又有了三種不同的體驗。
幼稚園:在寬敞的校園裏學習
第一站是先到位於馬鞍山的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幼稚園。學校在錦英商場裏,想起每天小朋友放學便可直接逛商場,實在是好不愉快!甫進校門,便見塗上中文大學校車圖樣的校務處。要知道,只要來過中文大學,從港鐵站進入校園,首先映入眼簾的也不是任何一幢教學大樓,而是一輛又一輛的校車,以及那些1A、1B、2、3、4、5、6A、6B、7、8、N、H的路線圖。我時常在課堂上戲言,大學的面積不夠大,便不要叫做大學了!使在校學生叫苦連天的校巴,想不到成為了幼稚園裏的中文大學地標!
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住在馬鞍山,因此在小孩報讀幼稚園的時代,曾經四出參觀而來到這裏。彼時參觀的人很多,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意料之外在今次聯會參觀之時,卻發現這裏有着兩邊的教室,伴隨着一條偌大的走道。這條走道,如果可以的話,肯定會成為小朋友們每天駕駛着小車風馳電掣的賽車場。
近來看到朋友們在即時通訊軟件上聊天,提及香港出生率之低乃是名列前茅,然後便是一番爭論,吵得面紅耳熱。作為老師,我一直鼓勵學生要生育,此舉為人為己。沒有學生了,老師便會失業。小孩愈來愈少,幼稚園自是面對殺校潮湧來的第一受害者。因此,在汰弱留強的時代,學校更要辦得比從前都好。張煊昌幼稚園裏有每位老師親手所造的別緻信箱,學生有些甚麼事情要告訴老師,便可將心聲寫在字條,放進信箱裏。以此方式鴻雁傳情,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其是之謂乎!作為一所擁有14班的幼稚園,學生數量之多,證成了教學團隊愛心滿溢的最佳果效。
小學:滿懷感恩之心的教室
從幼稚園、小學、中學,到升讀大學,我們總會身處在那些以善長人翁姓名而命名的大樓裏。習以為常以後,使我們忘記了事情背後的深刻意義,這些紀念大樓便是一例。善長仁翁可以做的事情有許多,為何要捐獻給教育機構呢?這也絕非沽名釣譽可以解釋,試想想,世界上可以沽名釣譽的事情實在太多了,為何要將金錢花費在教育之上,投資的金額既多,回報的過程也十分漫長,並不化算。一切皆出於對人類文化事業可以延續的偉大抱負。
走在位於大圍顯徑的張煊昌小學,甫進校門,即可見由利國偉爵士所題的「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學校」16個大字,然後署名「利國偉題」。這有甚麼大驚小怪呢?香港的大學、中學、小學,有人題名的大樓隨處可見,寫上某某人所題的也大有所在。重點是何謂「某人所題」的?其實,某某所題,乃是書法落款,謂為某人所「題」,意即作者應了別人的要求,按照別人的意願來命題創作。因此,某某所題必然是書法字體,並不可能是中文電腦裏的任何電腦字體。
一所學校得以建立,不單只是感激一個人,當然即使是有多少具名的人,更要感激許多默默付出的無名氏。在張煊昌小學裏,我們一行參觀的中大校友,完完全全感受到中大校友對校友會聯會辦學的支持。不同的教室,無論是教員室、校園電視台、許多教室,甚至是校長室,皆由不同的中大校友命名。這種每個教室逐一由校友命名的舉措,象徵了中大校友不分彼此,同為知識傳授盡一分力。在這裏上課的學生,辦公的教職員,在學習工作之餘,滿懷感恩之心,誠為博文約禮的又一體驗。
中學:為未來夢想而奮鬥
這裏有兒子喜歡的魚池,也有女兒近來駐足而觀的鵲鴝巢,生機勃勃的是陳震夏中學的校園。學校與張煊昌幼稚園及小學同樣位於新界東,與中文大學校園遙相呼應。
人世間需要感恩的事情有許多,前述張煊昌小學裏有着以中大校友命名的教室,固為一例,但仍然遠不及陳震夏先生的故事感動人心。話說陳震夏有1萬元存款在恒生銀號,但在1949年後陳震夏返回內地,這筆存款在香港便一直無人認領。後來,何添博士與何善衡博士終在1979年於上海尋得陳震夏,並打算將1萬元存款連同30年間增值的1億2千萬元的一並歸還,但陳震夏卻沒有自此盡享榮華富貴的打算,反而是將如此鉅款一分為三,一為作為子女的生活費,其餘兩份則在中港兩地推動教育、衛生及醫療事業。陳震夏中學便是得到了這筆捐助而興辦的,因感恩之心而辦學,果真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博文約禮的校訓,博文在於知識的傳授,約禮在於個人德行的整飭,陳震夏先生與兩位何博士的往事,感受至深,最可動人。
參觀陳震夏中學,在學生司儀和講解員的介紹下,我們一行人遊走在展覽廳、演講廳、圖書館,還有充滿高科技感覺的高錕未來教室。高錕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前校長,更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在陳震夏中學有着如此的高錕未來教室,配合當今重視STEM學習的時代,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說不定這裏的中學生,有一天也會走上科研的道路,傳承着中文大學科學研究的求真精神!
「博文約禮」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校訓,也是校友會聯會轄下各所幼稚園、小學、中學的校訓。儒家的大道理不光是書本上的知識,時常心懷感恩,博文之餘不忘約禮,成為學富五車的人,但對道德的追求更是時刻不忘,顛沛必於是,造次必於是,如此才不枉校訓「博文約禮」對我們的訓勉!
(圖一與圖三由劉鴻昌學兄拍攝,謹此致謝!)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