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社會都知道什麼是「武俠小説」。中國最早期的武俠小説,稱為「豪俠小説」。
武俠小說源自豪俠小說
中國在什麼時候開始有小説呢?許多人都同意唐朝才有小説,唐之前的故事只是小說的胎元,如六朝志怪或一些寓言。魯迅認為小説起自唐代,實因到了唐代文士才刻意地創作小説。而唐代後期的豪俠小說專注刻劃人物,開武俠小說的先河。如著名的《聶隱娘》、《崑崙奴》、《紅線》、《虯髯客傳》等,都是對人物作深刻的描寫。
武俠小説的源頭是唐代的豪俠小説。最初偏重豪士俠客的行徑。既歌頌英雄的本領和胸襟,也歌頌讚美無償義助、俠骨丹心、捨己為人的精神。將人性中的美、善本性呈現於文學之中。但隨後五代至宋,形勢一變。宋代武俠小說發展成偏重描述打鬥的武人故事,其中文言小説,又漸被白話的章回小説替代。到明清則成為揭露社會黑暗的公案小説和譴責小説,武人會為朝廷服務。到了民國,這類武人的章回小説又再出現了一個新局面。
從寫豪俠氣慨漸而武打
宋小說分文言傳奇體和白話的「話本」兩種。宋時用說書方式傳播,產生「宋人話本」。宋《夢梁錄》載:
說話者,……各有門庭。小說名銀字兒。如煙粉、靈怪、傳奇、公案、提刀、趕棒、發跡、變泰之事。……說經者,謂之說佛書 。說參道者、謂賓主參禪悟道等等。
宋代說書人在茶樓台上講武俠小說,愛從俠客的雄豪義慨轉而多述打鬥時的招式,相鬥時的各盡武藝,以生動精采武打吸引聽眾。當時寫武打而有成績的,則是明代從「宣和遺事」擴展而成的《水滸傳》。《水滸傳》是豪俠小說一脈的傑作,豪俠武打精采兼備。到了民國,小說的武功寫得更神化,有奇幻如施仙法的,以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為最,極受一般「市井細民」歡迎。
民初武俠小說多姿多采
19世紀末,上海由元代的漁村明代的小鎮,一躍而為通商的大埠,更發展成為繁榮的商業和工業製成品的城市。市民需要攝取精神食糧以調劑疲勞單調的城市生活,報章上消閒文字的副刊便應運而生。於是各式各派的小說陸續在報章相繼出現、生態蓬勃,文壇出現了大量通俗作家及通俗作品。
1915年包天笑主編中國第一本大型季刊《小說大觀》。當時,中國新文學發展正盛,而通俗文學也迅速發展。在眾多形式通俗文學中(例如「鴛鴦蝴蝶派」),武俠小說漸而匯成一股主流,名家輩出,名著陸續登場而極受歡迎。
武俠小說之熱潮,產生在民國初年庚子之後。梁啟超、楊度等人鑑於國家被日本人和西方人屢屢挫敗,要喚起重振中華民族戰國時代的「武俠」精神,提倡「武俠文學」。刺激一些知識分子撰寫褒揚武俠精神的作品。民初十年已成氣候,武俠小說有長篇亦有短篇,文言白話並存,璀璨一時。重要作家及代表作如下:
- 向愷然(筆名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俠傳》
- 趙煥亭:《奇俠精忠傳》
- 顧明道:《荒江女俠》
- 姚民哀:《四海群龍記》
其時有「南向北趙」名家之說。向愷然風格是技擊加上渲染奇幻的描述;趙煥亭敘風土人情,神化武功;顧明道重俠骨柔情;姚民哀寫幫會武俠。作者各有所長,均有眾多讀者捧場。到了30年代,又出現「北派五大家」:
- 還珠樓主(李壽民),描寫奇幻仙俠的《蜀山》系列。
- 白羽(宮竹心),描寫社會百態的《錢鏢》系列。
- 鄭證因(鄭汝霈),描寫幫會技擊的《鷹爪王》系列。
- 王度廬(王葆祥),描寫悲劇俠情的《鶴驚崑崙》系列。
- 朱貞木(朱楨元),描寫奇情推理的《虎嘯龍吟》系列。
就上述所列,已可見武俠小說從說豪說俠、進而兼重奇情。因武打之外,小說要另添創作元素方能吸引讀者。小說中有神怪玄幻、有人情世道、有幫會揭秘、亦有社會百態、情義並重,可謂多彩多姿。武俠小說的發展出現百花齊放的盛況。後來內地查禁一切武俠小說,武俠小說的發展戛然而止,無疾而終。
香港武俠小說現況
「武俠」一詞,原來出自日本通俗作家押川春浪(1876—1914)。因其所著小說以武俠為名,內容鼓吹武俠精神。國人受到影響,把這個名詞介紹到中國。中國刊物最先採用「武俠」一詞的,是梁啟超在橫濱辦之《新小說》。最早標明為「武俠小說」者,是林紓發表的《傅眉史》。嗣後,以「武俠」為書名的刊物便相繼出現,「武俠」一詞不脛而走。
香港50年代報刊雜誌早有刊載「廣派」武俠小說。所謂「廣派」是指以廣府話(粵語)行文而寫的武俠小說。內容多寫福建少林再傳第子洪熙官、方世玉、胡惠乾等打鬥軼事。最初由佛山人鄧羽公寫《少林英雄血戰記》、《黃飛鴻正傳》等。當時較有名氣的作家尚有朱愚齋、許凱如(念佛山人)、陳勁(我是山人)等人。廣派武俠小說文白夾雜,專寫小地區打架故事,氣象狹隘。因成績不顯,未大受重視,新派武俠小說登場瞬即取而代之。
新派武俠小說登場
1954年1月香港太極拳吳公儀和白鶴派陳克夫兩位武師,從報章上罵戰進而約定在擂臺一比高下,賽事在澳門舉行。事件哄動整個港澳社會,造成熱門話題。當時《新晚報》編輯羅孚立即找梁羽生馬上寫一篇武俠小說應景。1月17日比武,22日梁羽生的第一部武俠小說《龍虎鬥京華》便出場連載,梁羽生的筆法和「廣派」武俠小說迴異,用正宗的語體文,以文藝小說風格下筆。武俠之中,滲入少年男女愛情的分量也不少,大受歡迎。所以後來梁羽生被視為新派武俠小說開山祖。
後來金庸的《書劍恩仇錄》也在《新晚報》登場,行文暢達,運用文字出色,連載差不多兩年。金庸第二部武俠小說《碧血劍》和第三部《射雕英雄傳》在《商報》連載,已引起社會廣泛注意。直至1959年5月,金庸藉著筆下武俠小說的暢銷,才在自辦的明報刊出《神雕俠侶》。金庸前後共寫了14部長篇,一部短篇武俠小說。
再現武俠文學
梁羽生和金庸的武俠小說出現,使香港掀起武俠小說熱潮,當時每張報刊都有由不同作家撰寫的武俠小說,廣大讀者也追讀不疲。武俠小說一時風尚,百花齊方,成為香港一種文化特色,且被視為能代表香港的「武俠文學」。80年代台灣對武俠小說解禁,隨即出現大量武俠小說作品,武俠小說在華人社會蔚然成風,影響至今日。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