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吸煙或者不吸煙的人來說,吸煙危害健康是大家所認識的,已經有很多文章談及吸煙對身體的危害。但從經濟角度來說,吸煙對於個人及社會的影響又有幾大呢?
社會損失逾2700億元
香港每日吸煙人數佔香港15歲及以上人口9.5%,即約581500人。而根據多項醫學研究均顯示,每兩個長期吸煙者中,便有一個會因吸煙而提早死亡,平均減壽十多年。以10年計算,化做金額又會是多少?以最低工資計,每小時37.5元,一日工作8小時,一周工作6天,一年便是超過9.3萬。以上述減壽10年,以現價計,每名吸煙人士就會損失93萬,這還沒有計算通脹!單計上述每日吸煙人口一半,相等於社會損失高達逾2700億!
世界衞生組織指出,增加煙草稅是單一最有效的控煙措施,推行成本低,而且有數據顯示每增加煙草稅10%,高收入地區如香港,煙草需求量會隨之下降約4%。對於吸煙人士來說,當然不想增加負擔,但吸煙危害健康,除了個人負擔之餘,社會或要為他們的吸煙行為買單呢?
從個人負擔而言,以現時煙價每包港幣62元及每日吸食一包煙計算,不吸煙,每月可慳港幣1860元($62×30天=$1860)。一年便是22320元。這個只是吸煙的直接成本。但間接成本還沒有計算。
醫療負擔大 變相爭奪公共資源
吸煙是引致多種致命癌症的原因。治療癌症所需時間非常漫長,而所牽涉的醫療費用亦非一般市民能輕易負擔。粗略估計,現時免疫治療藥物在公私營醫院索價港幣3萬元至6萬元一劑,病人一年便需要支付數十萬元的醫療費用,以得到適切的治療延續壽命。部分用以治療肺癌的藥物更被納入為醫管局藥物名冊中的自費藥物,極度昂貴。因吸煙所引至的醫療費用,便是間接成本之一。如果費用完全由吸煙者負擔,還可說成用者自付。但假若費用要公營醫療買單,便會爭奪了社會資源。
2022至2023年政府預算開支之中,以衛生支出最大。預算支出金額高達1628億元,佔整體開支超過兩成。比起佔比第二大的社會福利開支及第三大的教育開支還要高出數百億元。香港已踏入高齡社會,人口老化情況只會愈來愈嚴重。人口老化的話,對於醫療需求只會有增無減。但政府每年收入有限,如果不想其他民生項目資源削減,降低衛生方面開支增長是有必要的。
早前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建議增加煙草稅一倍(約76元),捲煙每包零售價會推高至100元左右。當然市場上會充斥不同聲音,例如有說增加煙草稅,會引致私煙情況會更加嚴重。但問題是政策原意是什麼?如果明白吸煙是會引致市民健康受損,政府在醫療方面開支大增,繼而侵佔社會資源,降低其他民生方面可使用資金的話,那麼不鼓勵市民吸煙是可以了解的。
買賣私煙根據現有法例本身是違法,刻意進行買賣私煙是違法行為。無論煙草稅多或少,總會有人會挺而走險。如果違法便應受到法律的制裁。加強執法力度,能減少私煙買賣的誘因。
吸煙者須自付責任
其次是政府增加煙草稅的目的,主要不在於稅收方面。而是希望保障市民健康,以確保社會資源運用得宜。如果市民吸煙導致政府醫療開支上升,那麼根據用者自付原則,吸煙者應該為自己行為而承擔其費用。有些評論會認為吸不吸煙是個人自由。但每個人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包括生病。問題是如果有吸煙所引致的疾病,最終由公營醫療所買單,那麼這種個人行為會引伸至社會成本增加,這就是經濟學上所說的界外成本(externality)。即是購買煙草真實的成本,不只煙草本身的價格,而且還包括未來政府在醫療開支的支出。
根據用者自付的原則,個人可以選擇吸煙,但也應為這界外成本負責。那麼煙草稅便可以視為帶界外成本的那部分付出。
降低吸煙人數是保障市民健康的目標之一。不單只針對中老年吸煙人士,對於年輕人來說,防範他們吸煙更顯得重要,避免他們成為長期吸煙者。從經濟學市場理論來說,增加稅收會把售價提升,減少需求。當煙草價格去到一個較高水平,對於收入不多的年輕人更加難以負擔,繼而減低他們對吸煙的意欲,達至防範年輕人吸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