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人物舞台劇《天問·屈原》 ──中華文化藝術遊

歷史舞台劇令整個學習過程變得更精彩吸引,過程中有畫面,有動作,有音樂,有舞蹈,所以不論是演員,還是觀眾,對那段重要的歷史(時代、人物及其價值觀與影響)都有了更深刻的掌握,對認識歷史十分有用。

何謂民族精神,愛國情懷?中國歷史悠久,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千言萬語,難以解說。要生動演繹歷史,不妨可試把歷史故事搬上舞台,帶領演員和觀眾進入一幕又一幕的歷史場景中,穿梭古今,一齊親身感受歷史的過去與現在是如何連結與傳承。

《天問·屈原》立體演繹 屈原一生忠貞愛國

今年1月,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主辦、優質教育基金贊助的「中國歷史人物全接觸」舞台劇《天問·屈原》,假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演出3場,座無虛席。由專業演員與大中小學生傾情合演,是一齣編導演監,曲詞歌舞俱佳的誠意之作,極富教育意義,令觀眾拍案叫絕。

究竟《天問·屈原》中的歷史人物如何與此時此地的我們進行對話,並引導我們承先啟後,繼續勇往前行?

讀史求智:中史老師教導學生要設身處地思考問題,代入歷史環境,培養興趣,學會思辨。

少年橘頌:楚國的屈原少受庭訓,嗜書成癖,博聞強識,志向遠大。屈原15歲,以紅橘為詩,表達一心為國家社稷效力,頂天立地「生要生得光明,死要死得磊落」的心志。

委以重任:屈原曾畫一幅《拯救楚國社稷圖》來自我勉勵。屈原在楚懷王面前申述復興國家的大計,力陳「對外聯齊抗秦,橫則秦為帝,縱則楚為王;對內實施改革,先要富國強兵,才可與秦匹敵」。年僅19歲的屈原雄才偉略,獲懷王重用擔任左徒,輔助朝政,共商國是。

小人陷害,敵人離間:楚懷王受嫉妒屈原的小人和寵妃等人的唆擺和挑撥,推翻屈原全部變法,懷王又聽信秦國使者張儀的讒言,與齊國絕交而不信任屈原。

羊入虎口,追悔莫及:楚懷王被秦誘騙,親自前往武關與秦國會盟,以求結束兩國戰爭,重新建立友好,但懷王一入秦境便遭囚禁。懷王在牢中後悔悲哭當初為甚麼不聽屈原的阻止。

壯志未酬,詩以明志:屈原在流放期間,留下了不朽的《離騷》、《九歌》、《漁父》,以表達他對真理的追尋,對人生價值的堅持,對國家社稷的情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意指:在追尋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很漫長,但我(屈原)仍會百折不撓,不遺餘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忠貞不二,執意進諫:屈原無懼奸臣,不屈於打壓,仍堅持向新王進諫,期望新王可發奮圖強,重開變法,重振楚國雄風。然而,新王楚頃襄王卻誤信上官大夫靳尚和二太子子蘭的誣告謊話,在大怒之下,新王竟把屈原逐出朝廷,貶至江南邊境。

悲憤交加,以身殉國:公元前278年,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幾近亡國。屈原年屆62歲,面黃肌瘦,他不忍心見到國家淪亡,最終在農曆五月五日當天抱石投江自盡,以此保存氣節,並表達其對故土深沉的愛。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楚辭·漁父》譯文:天下都是渾濁不湛,只有我清澈透明,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是清醒的。

筆者觀後感

屈原是由全港逾300所學校師生與公眾共同投票,而膺選為「文以載道,學以興邦」年度歷史人物代表。舞台劇重現與屈原相關的歷史與故事,展現主人公的情操與品格。透過舞台劇的公演達到移情效果,為社會帶來正面價值教育。

歷史舞台劇令整個學習過程變得更精彩吸引,過程中有畫面,有動作,有音樂,有舞蹈,所以不論是演員,還是觀眾,對那段重要的歷史(時代、人物及其價值觀與影響)都有了更深刻的掌握,對認識歷史十分有用。

民族精神與愛國情懷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而歷史與文化的認同則是國民身份的最深層次之認同,即中國人的同共價值與根本。而是次中國歷史人物舞台劇《天問·屈原》正好成功結合了國史、國學和國情這三大元素,深入淺出地立體演繹了戰國晚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愛國詩人屈原的一生,進一步加深大眾,尤其是年青一代對屈原的認識,從而了解中國歷史人物對國家及社會文化的貢獻,提升學生學習國史和國學的興趣,培養對國家民族的認同,孕育家國情懷。屈原崇高的政治理想、民族精神和瑰麗詩篇早已成為我們中華文化遺產中最珍貴的一部分,千百年來代代相傳,仰之彌高,我們珍而重之。

瀏覽https://www.cnhe-hk.org/,可參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有關2023中國歷史人物《天問·屈原》歷史舞台劇的豐富資料。

「中華文化藝術遊」系列 2

周慧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