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公屋的概念,是特首李家超在去年10月的《施政報告》中首次提出來的,目的是以一種權宜的折衷方式,以紓緩公屋輪候時間太長,以及劏房問題長期無法解決的窘境。其具體做法是:找一些未有發展規劃的土地,以組裝合成方式,於5年內建成3萬個單位,供輪候傳統公屋逾3年以上的人申請。
在計劃的細節未出台前,議員大多數對此都表示歡迎,認為香港的劏房問題終有解決的一天了。誰知簡約公屋的造價一點也不便宜,連基建成本,每個要86萬元,比傳統公屋的造價還要貴;如果只能住5年,實在不划算。為此,社會上多了很多異議。
造價過高 社會異議
特區政府似乎有意借簡約公屋去顯示自己為民紓困的能力,有意特事特辦,不計成本,希望可以盡快讓劏房戶的居住環境得以改善。行政長官李家超強調,簡約公屋旨在為民紓困,不應只看冷冰冰的財政數字,更要注重市民在住屋方面的脫困數字。
問題是特區政府近年財政緊絀,原有的財政儲備,在疫情期間已花費過半,市民希望政府量入為出,實不為過。政府不應一句要發揮獅子山精神,就要求市民同舟共濟,不管花多少錢,都得支持政府的簡約公屋方案。
我以為簡約公屋的理念沒有錯,問題是政府的簡約公屋定位不當罷了。在現時香港這種社會環境下搞簡約公屋,目的不在於推廣某種建築風格,而是要透過簡約達到兩項具體目標:(i)是要達到節約建築成本;(ii)是要加快完成工程的時間。
節約成本時間才是重點
現時,普通公屋的建築成本約為65萬元一個單位,一般可居住逾30年。而簡約公屋只打算住5年,那它的建築費只能在10至15萬左右,設備可能與貨櫃屋或caravan差不多。至於建築時間,則只應以月計,而不是以年計,否則如何談得上快?
早年在港英年代,香港亦曾出現過清理寮屋的速度快,興建公屋的速度慢的情況。港英政府的解決方法是興建大量臨時房屋,定位比公屋明顯低一級。這樣,要把臨屋的居民遷往公屋的時候,就不會遇到太大阻力。現時,簡約公屋的素質與公屋相差不算太遠,有些還在市區,將來住戶在社區裏住慣住熟後,未必一定肯搬,政府要遷徙他們去其他公屋,可能有難度。
簡約公屋除了要平要快之外,還要夠多,那就得在選址上動腦筋。現時寫字樓的空置量大,而且不易一下子租出去。與其任由資源浪費,不如趁現時租金平由政府大批向寫字樓的業主租入,改裝成簡約公屋。這樣雖然會犯例,但作為一種折衷性的臨時措施,社會應該體諒。關鍵是提供的居住環境要勝過劏房,但不高於傳統公屋;而租金則平過劏房,略貴過公屋。這樣簡約公屋才能發揮中轉房的功能。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