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音樂停不了

新冠肺炎疫情下,本港音樂會活動豐富。歌劇、合唱團、交響樂團等活動陸續於香港各大劇院演出,香江多元的音樂文化令人沉醉。

新冠肺炎疫情蠢蠢欲動之際,上周香港音樂會停不了,每晚都有至少一場演出,觀賞性沒讓世界盃足球專美。

音樂文化多元

除周一旅德鋼琴家Igor Levit香港首演、周二麥家樂創作及指揮《孔子傳》歌劇,筆者因事缺席外,其餘各晚都躬逢其盛,欣賞音樂家們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熱情演出的同時,更珍惜香江多元音樂文化,為我等提供不同形式的聽覺享受。

例如周三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的《香港合唱團匯演》,由香港合唱協會下屬13個合唱團輪流演出,主席陳永華教授開場發言,提到一年前籌備演出時充滿變數,但「相信香港人精神,可以跨越困難。」結果一呼百應。當晚演出最後一首《東方之珠》,全體500多人合唱,為香港回歸25周年誌慶。

音樂先賢的合唱瑰寶

同樣是合唱藝術,周五晚柴灣Y綜藝館的《歲寒三友──長恨歌音樂會》,由香港雅韻之聲、香港音專等6個合唱團演出黃自等音樂先賢的合唱瑰寶。原來當晚也是香港音樂專科學校成立72周年。儘管濛濛細雨,迎來全場滿座聽眾觀賞合唱、獨唱,以及鋼琴八手聯彈等15首作品。壓軸演出中國首部清唱劇《長恨歌》,黃自、韋瀚章1932年創作,由黃氏弟子林聲翕1932年補遺完成全曲10個樂章,蘇明村博士指揮全體合唱、雙鋼琴伴奏。場刊中讀到黃自長子黃德音的序言,尤其珍貴。

器樂方面,周四晚出席了泛亞交響樂團的普及音樂會,樂團由葉惠康博士在1976年成立,是少數長壽民間藝團之一。當晚客席指揮梁書銘指揮和講解都十分稱職,引領台下家長、孩子認識關於「暴風雨」主題的音樂作品。

90分鐘不間斷演出,在新裝修的上環文娛中心劇院是一項經歷,容後詳談。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周光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