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桃源中國》是一本公共政策建議書,目的是為中國提供有關「後經濟奇跡時代」管治策略的一些想法和建議,從科技、經濟、文化、教育、外交、政治及歷史七大領域展開詳盡及深度的理論分析。本社特分兩期轉載作者自序,以饗讀者。
「沒人知道將來會是誰在這鐵籠裏生活;沒人知道在這驚人的大發展的終點會不會有全新的先知出現; 沒人知道會不會有一個老觀念和舊理想的偉大再生。」──馬克思.韋伯(Max Weber)《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1904)》
「國事從頭說。我和君,千秋相隔,本無瓜葛。同擁氣吞河嶽志,吸盡溶岩極雪。更不管,蒼顏華髮。今夜邀君魂魄至,共啣杯,細賞南窗月。興未盡,操琴瑟。
神州今日和昔別。歷興亡,劫灰散盡,久分重合。十四億人同一夢,代代風華傲骨。挽國運,臨危瀕絕。我幸幼承前輩訓, 把心魂鑄就成璆鐵。效媧氏,修天裂。」──《賀新郎.步辛棄疾贈陳亮詞原韻》
「國事仍須說。論興亡,匹夫雖賤,豈無瓜葛?我志未酬啼鳥苦,誰識膽肝冰雪?何者重?泰山毫髮。有夢依然攀峻嶺,蕩仙雲,欲攬千峰月,杯酒盡,試調瑟。
千年世事天淵別。到而今,神州蘇醒,巍然傲合。乞與金丹投大地,鼎煉玄珠換骨。天畢竟,不容路絕。我盼桃源開處處, 鑄人間命運成一鐵。普世界,無分裂。」──《賀新郎.其二》步辛棄疾詞原韻
由百年苦難到經濟奇跡
回想當年,「洪水滔滔,神州有陸沉之險,前程渺渺,家國有卵覆之危」。
在這極其險峻惡劣的環境下,我們五四那一代的前輩,秉承着兩千多年來儒家的傳統精神,不論其所持的政治立場或思想取向,都義無反顧地臨危受命,承擔起整個國家民族的安危,挺身而出,投身於「救亡」或「啟蒙」事業,前仆後繼地完成了歷史的使命,他們的努力和犧牲最終成就了我們現在傲視全球的新中國。
五四的功過、民國政府的功過、新中國早期的功過,我們暫且不必細論。核心的說法是,從鴉片戰爭以來,我們這幾代的知識分子不斷嘗試不同形式及不同規模的思想辯證、政治實踐和經濟實驗。不消說,這些實驗當中有失敗,也有成功,亦付出不少個人及社會代價, 但在前程難測、豺狼當道的國際環境下,無論他們之間私心、黨派之間的恩怨情仇如何,從大歷史角度看,他們的確已經竭盡所能,在荊棘滿途中蹣跚地前進,摸着數不清的石頭過河,完成各自的歷史任務了。
我們面對的挑戰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國家主席習近平告誡自己,也告誡我們:「今天的中國,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深知儘管成就輝煌,但前方還有一座座山峰需要翻越,還有一個個險灘等待跋涉」。
是的,在我們面前,又豈止一座座山峰及一個個險灘,更嚴峻的是,在我們「後奇跡」的日子,不須多久人類將面對罕見的大變局, 比李鴻章所驚嘆的「千年變局」的影響更大、更深遠。
我們國家當下面對的挑戰,部分是承接過去長時間遺留下來的問題,部分是由過去40年高速增長造成的,這包括以下:
(1) 三農── 三農問題到目前仍未得到徹底解決,農村與城市收入差距並沒有太大實質改善。
(2) 房地產── 中國房地產泡沫情況嚴重,目前改革方案仍是微調式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3) 金融── 中國金融體系仍未達至成熟階段,未能有效地或公平地配置金融資源。
(4) 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的加速將影響我們的糧食生產、生活環境、水資源等,絕對不能忽視。
(5) 貧富差距── 中國目前貧富差距相當嚴重,嚴重情況沒有浮現,是因為我們經濟仍處於高增長狀況,與西方不同,中國有較大的家庭保障,加上中國傳統美德,使我們較易接受社會不公平的現實。
(6) 教育── 在應試教育的「金剛箍」及某些體制的制約下,我們的教育體系浪費不少下一代的潛在人力資源及智能資源。
(7) 外交── 建國70年,在國際間「規行矩步」,但中國政府仍被不少西方人士視為專制、漠視人權、壓迫性和擴張性的政權。換言之,我們一直處於「道德低地」。
(8) 中美關係── 這問題會隨着中國崛起而日益嚴重,很大程度影響中國的外交政策及其他方面的發展。
我深信在「後奇跡年代」,中國政府對上述大部分問題是有能力妥善處理並逐個解決的。但「千年大變局」卻可能不是那麼簡單及容易應付的。
科技興國
我有信心中國政府可以應付上述大部分的問題,原因之一是我們的科技進步一日千里。估計不出10年,我們在不少領域會成為全球最尖端科技的領導者,而上述的困境,例如氣候變化、農業問題、美國威脅等都可以用科技去紓緩或解決。
未來十年間,中國的數碼科技,包括北斗導航系統(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第五代流動通訊技術(5G)、區塊鏈(block chain)及「ABC」(A 即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 是大數據 big data,C 是雲計算 cloud computing)技術等,會引領中國高科技高速發展,假以時日,相信其他國家將望塵莫及。我們除了擁有大量科技人才所帶來的紅利外,我們的5G將產生龐大的數據(14億人口加上外圍國家),使我們的「機械自我學習」(machine self-learning)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那時縱使西方國家的平均科技水平比我們高,也無濟於事了。
值得注意的是,數碼科技目前正進入一個多領域整合及互相提升階段,例如新的芯片技術已差不多到了突破瓶頸的邊線,其計算存儲一體化的突破可使 AI 算力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演進。雲計算正在融合軟件、算法和硬件,因此無論是芯片、AI 還是區塊鏈的所有技術創新都將以雲平台為中心。此外,工業互聯網將使製造企業實現設備自動化、搬送自動化和排產自動化,機器間大規模協作成為可能。在上述各領域中中國因為享有工業生產規模、技術研發規模、人才規模等龐大的「規模效應」,再加上中央政府的協調,可能引發新一輪「摩爾定律」(Moore’s Law)的出現,使中國在10至20年間傲視全球。
數碼科技對西方的顛覆及人類的衝擊
上述趨勢將為中國「後奇跡時代」再創輝煌提供發展驅動力,但如老子所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福交錯,數碼科技及人工智能既為我們創造福祉,但也會帶來極大的衝擊和顛覆力量。毫無疑問,科技在人類歷史中擁有莫之能禦的改變力量,過往人類的科技,從火的發明,到農業的出現,到蒸汽機及電力的運用,都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人口規模、社會組織、政治體制、民族或國家之間權力的平衡,以及知識生產水平。
未來20、30年間,數碼科技將在不同領域對中國及全球帶來很大的挑戰,最直接被顛覆的將是西方的價值觀、經濟、政治和制度,有關細節我會在本書每一章詳述。
簡單及綜合來說,這些衝擊有以下:
(1) 大規模失業,一方面是機械人將取代知識含量較低的勞工, 另一方面是人工智能將取代知識含量高的專業界,最後擴散到極難取代的「非標準化」的工種。
(2) 無論是知識生產或物質生產,人力資本將被機器資本取代。貧富差距因之而擴大,人工智能及與數碼科技以外的產業將被邊緣化,擁有數碼科技的企業、專業人士及資本家早期將成大贏家。不過到了下一階段,由消費驅動內需的現代經濟體系將萎縮,經濟衰退甚至不可逆轉的大蕭條將不可避免。
(3) 人工智能將挑戰市場制度的合理性,原因是根據現在沿用的市場分配制度,未來的產出理應全數歸於數碼科技行業及其有關的資本家,這樣市場經濟的分配模式必會面臨嚴峻的「道德抉擇」。
(4) 西方數百年來視為核心價值的自由主義亦將受到極嚴峻的考驗,依賴個體的經濟自主能力的自由主義價值觀可能捱不到本世紀便敗亡。
(5) 人工智能及數碼科技將全面「弱化」人類智能,一方面使教育迷失方向,另一方面改變現在我們較熟悉的「人性」,引領人類走向一個不知名的國度。
(6) 數碼科技衍生的社交媒體及其他經濟環境變化,會使社會更趨「碎片化」及政治族群化,這情況在西方社會已經出現了。
(7) 數碼科技的採用及研發較為適合一些傾向中央統領及中央協調的體系,中國亦將因此而受惠,一躍成為世界的科技及經濟龍頭,這對未來國際格局及權力分布有極深遠的影響。
(8) 佔全球人口最大部分的發展中國家,將失去競爭力及其「相對優勢」所賦予的國際分工角色。這些國家大部分的人民亦會因此喪失發展力甚至生存力(加上氣候變化因素),這不僅會造成彼等國內政治混亂,更會造成國際秩序動盪,聯合國將名存實亡。一場橫掃人類社會的巨型風暴和海嘯,已是迫在眉睫了!
原為《桃源中國:新時代治國方略建議》序言,本社獲中華書局授權轉載,題為編輯擬。
新書簡介
書名:《桃源中國:新時代治國方略建議》
作者:胡國亨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2022年10月
作者簡介
胡國亨先生曾任國際經濟方法學會及《經濟方法學》學術期刊創辦人、香港經濟學社創會主席、香港中國文化研究基金會創會主席、香港高智能學院創辦人及主席、香港政府金融發展局大灣區工作小組成員、香港大學出版社《二十一世紀思想與文化叢書》編輯、香港教育研究中心創辦人、《教育學人》學術期刊創辦人及總編輯、中國蘭州大學客座教授、《天天日報》主席、《公正報》創辦人及主席。現任香港大學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管理委員會主席、香港經濟研究中心董事、《經濟方法學》學術期刊編輯委員會成員、中華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