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女人,何時從小丁香,變成鳳凰木?
年紀大了,穿透的,絕非可憐,而是可敬;有時,還撲鼻可愛。
香港的歷史巨人
老人家分4個不同溫層:健康和不健康;長氣和不長氣。香港婦權運動第一代偉人林貝聿嘉(我叫她Peggy姐姐),1928年出生,從50年代服務香港,努力不懈至今。她失笑:「老人家也有兩種,終生學習進步的,或故步自封的。大家要與時並進,合力改善香港,讓這個城市成為世界的榜樣!」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Honoré de Balzac)的小說《公務員》說:「一個溫柔的女人,能喚醒一座麻木沉睡的宮殿!」Peggy優雅和藹,大家見到她,都想抱抱。我開玩笑:「你『靚足』90年,何時放手?」她很少運動,最愛聊天,卻「fit到漏油」。她大笑:「夠了!我最近衣服都沒有添置。唉,最想去旅行,這個COVID,把我有限的青春都搶走!」
Peggy姐姐是香港的歷史巨人,經歷了70年的婦女運動,豁達爽朗的她,丈夫走了多年,仍享受一個人居住,不用醫生女兒照顧;幾年前,還自己開車到處去。她說:「哈哈,我晚上煲電視劇,自由自在到兩、三點!」 財富對她來說,並不重要,她成立獎學金、向團體捐獻,律敦治醫院有林貝聿嘉健康促進中心,以表彰她的建樹。工作上,任何人有煩惱,必找Peggy解決,她是「笑佛」一名:「任何爭端,每人願意讓出一步,總能解決;當別人站在你面前,便正面看,何必走向他的背後?」
永不言休 為婦女爭取3件事
林貝聿嘉,是設計羅浮宮「金字塔」的知名建築師貝聿銘(Leoh Ming Pei)的堂妹,1949年,她一個女孩留守上海,直至滬江大學社工系畢業,才坐船從上海來香港,和家人會合;Peggy碰上不少從商的機會,她都拒絕,專心一意為婦女爭取3件事:平等的權利(right)、地位(status)和機會(opportunity)。權利,是自由的護身符;地位,是受到尊重的座椅;機會,是改變命運的空間。
她奮鬥一生,特別為婦女家庭計劃的工作,創造出「兩個夠晒數」的口號。此外,還有「家庭計劃,男子有責」叫男人負責避孕,影響香港至今。早年,大量移民從內地湧入香港,男男女女,沒有避孕概念,一時間,人口迅速膨脹,房屋、教育等應付不了需求。Peggy改變了歷史,她致力推動家庭要有計劃,讓人口增長有秩序,家庭又可以減輕負擔,故此,有人稱呼她是「家計之母」。
Peggy姐姐開懷大笑:「50、60年代,生5到10個孩子,一家八口一張床,是當時基層家庭的寫照;當女人變成湊仔機器,怎可以獨立起來呢?我人生觀是:女人的一切改變,來自經濟獨立,當每個月要攤大手板問老公拿家用,女人的地位就會原封不動!」
Peggy的笑容像太陽穿透:「我不是什麼『婦運之母』,我的恩師李曹秀群(Ellen Li)才是,她是養和醫院家族的媳婦。1938年,她創辦香港中國婦女會,救助被戰爭摧殘的婦女,她的一生,不斷為香港女性爭取權益。60年代,更成為立法會少數女性議員。約1971年,她成功爭取廢除納妾制度,香港男人要尊重一夫一妻制!2005年,她離開人間。當年,Ellen鼓勵我留在香港,為社會貢獻,不然,我去了美國唸master’s degree。我在1955年結婚,1957年生了一個女兒。生命,就是偶然!」
五六十年代 社會重男輕女
我追問:「50、60年代的香港社會,對女性很不公平嗎?」她吸了口氣:「罄竹難書!但經過我們的努力,不公允的事情,一件件移除:當年,男人可以討幾個老婆。女人結婚後,身份證必須加上夫姓;生個女孩,叫做『蝕本貨』,隨時轉送他人。娼妓更非常普遍,說什麼『笑貧不笑娼』等歪理!」我想起了:「我家住灣仔,有幾個街坊把女兒送去酒吧、杜老誌夜總會陪酒賺錢……」
Peggy也憤慨:「數十年前,香港女性的地位超低,女孩子沒機會唸書或只唸到小學。男女又同工不同酬,女性少男性30%工資、沒有分娩假期,有些公司還開除懷孕的女員工。當妻子未能懷孕,或生個女嬰而未能繼後香燈,隨時被老公休妻!結婚初夜,如發覺新娘子不是處女,三朝回門時,丈夫不會陪同妻子在出嫁三天後,帶備燒豬回娘家祭祖(當時,豬是初夜的含意,例如冇咗隻豬),以示抗議。女人離婚後或是寡婦,便遭受歧視,很難再婚!」我送上一刀:「有一個前輩的爸爸更離譜,如果老婆生個男的,他會看族譜改名;如生個女的,便說:『叫做「來弟」或「阿豬阿狗」吧!』」
有另一位女性長輩告訴我:「我的父親重男輕女,凡是女兒,都用舞廳舞女的藝名作為名字,讓媽媽難堪!」
Peggy感觸:「那年代,女人出來做事,叫拋頭露面,唯一的工種,便是打住家工,當女傭的叫『媽姐』,要24小時照顧別人家庭,沒機會拍拖;所以,很多都梳起唔嫁,單身終老。」我插嘴:「40年代,有錢人可以收買小女孩,當童養媳,早點入門做家務;或收買窮家女做丫環,叫做『妹仔』或『住簾妹』;我認識一位老人家,女傭從18歲照顧他們家族,直到老死,走時,還把所有財產送給主人的子女!」
Peggy說:「我想起了,許多的商會和會所,都性別歧視,例如Hong Kong Club拒絕女性入會、香港賽馬會沒有女性會員,太太或女性,只能安排為男人的附屬會員;當時,男權主義充斥,已婚男性會員竟然可以提名情婦為附屬會員,把太太的福利送了給別人!」
香港經濟崛起 改變女性命運
我好奇:「那麼,香港女性地位的breakthrough是什麼因素?」Peggy拍拍自己的手袋:「哈哈,經濟獨立!! 60年代,香港成為亞洲四小龍的輕工業中心,到處都有製衣、原子粒、玩具等工廠,分布在北角、鰂魚涌、新蒲崗各區,年輕女性輕易找到『工廠妹』的工作。她們婚後,為了養家,許多依舊做工廠。這個改變,是revolutionary的。當實行家庭計劃,一家只有幾口,女人便有機會出外工作,不用做『伸手大將軍』,自己有錢,可以養家、讀夜校、消遣,甚至買樓,這些一切一切,改變了香港女性的命運。今天,女性普遍受過高等教育,她們經濟自主,在眾多方面,比男性更強!」
我有所領悟:「有些年輕人告訴我,他們拍拖,是girlfriend付錢埋單的;有些又不介意找年紀大的女性,作為老婆;有些結婚後,變了『住家男人』,打理家務;有些離婚時,還可以分太太的家產……嗯,世界真的變了,對我來說,非常陌生!」
Peggy莞爾:「以往,老人家(就算女的)走了,財產只會留給兒子或男孫,女的沒有權益;今天,父母很少把女兒如『特約』般看待。」我開玩笑:「你有什麼財產留給我們這些好友?」Peggy是一個好玩的bosom pal,她笑:「有,我最想有人接管我創立的灣仔體育總會,你來吧?」我倒在地上:「我也『老到心口』,你找別人吧,哈哈……」
無人不識的婦女Icon
Peggy的父親是蘇州人、媽媽是香港出生的廣東人,親戚們一半在香港、一半在上海;她有兩個哥哥、一個妹妹,童年回憶是30年代上海英租界的繁華。媽媽思想前衛,對她說:「誰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你要大學畢業。」Peggy喝一口熱檸茶:「我經歷過1937年的日本侵華戰爭,也經歷過1945年的國共內戰,當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富強起來,便受到欺凌,我和很多人一樣,既愛香港,也愛國家。」
Peggy是香港60、70年代無人不識的婦女Icon,非常摩登。1961年,已擔任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總幹事,直至退休;她走到哪裏,市民都會以「林太」稱呼她。她還創辦了婦女團體、學校,長期在灣仔做地區工作,跑馬地天樂里的路旁著名金龍雕塑、駱克道及軒尼詩道大量植樹、創立環境運動委員會,都是她的功績;故此,有人又叫她「灣仔之母」和「環保媽媽」。除了GBS、OBE、JP等榮譽勳銜,她更擔任過多屆灣仔區議會主席和立法局議員。
我問:「Peggy姐,你記得嗎?香港女性解放的另外一個milestone,你和我都有份貢獻!」2001年,香港政府破天荒成立婦女事務委員會(WoC),我和Peggy都是委員。她淺笑:「這是我在立法局動議要求政府引入《聯合國清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的成果,後來我們更爭取到政府同意,在所有委員會,要委任不少於三分之一的女性!」自此,所有機構或組織,都有女姓的聲音,如果看不到有七三比的男女比例,便初步顯示這機構有「性別不平衡」的現象;這七三比建議,成為當今社會男女次元的最低benchmark。
男女之間的性別戰爭
Peggy語重心長:「但是,女人今天要擁有三寶:能力自強(self-empowerment)、經濟自立(self-reliance)、做人自重(self-respect),香港女性才算真真正正解放自己!」
我問:「第三點『自重』是什麼意思?」
Peggy感慨萬千:「有些女孩子過了火位,以為男女平等便是跟男人做同樣不良的行為,包括吸煙、酗酒、粗言穢語、虐兒、猥瑣暴露、販毒等等,這些,都是缺乏自重的行為;自重,便是懂得先尊重自己,別人才尊重你!男女平等的意思,不是一起做壞事!」
對,男女平等,應該是男人不欺負女人、女人也不欺負男人;女人身邊的男人,除了是親人、丈夫、戀人以外,嗯,更可以是「姐妹」、「兄弟」,何用大驚小怪!人類,最可怕的,不僅是戰爭炮火,還有男女之間的性別戰爭!
我家下面的山坡有一棵芒果樹,不知道當年是誰種下的,但是,我們有芒果吃,感恩於某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不想Peggy姐姐成為無名英雄,故此,今次把她的一生故事寫下來,讓香港的女性向她致敬。